分节阅读 9(2/2)
二苕一听,心里顿时慌乱起来。会场一下变得鸦雀无声
来人是知青何秀。她狠狠地剜了一眼二苕,鼻子里鄙夷地哼了一下,走到台前接过朱志刚递过来的红豆,投进了“反对碗”。这样一来,刘二柱的选举结果就出现了难以决断的局面同意票和反对票票数相同
张建华和朱志刚没有料到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心里甚是着急怎么向公社领导交待呢如果自己连这样的小事就办不好,上级领导会怎么看自己以后还敢把更重要的事情交给自己吗
就在大家面面相觑、不知所措的时候,二苕挤进了人群,他高声质问:“张书记、朱队长,难道我没有资格投票吗”会场里的人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二苕。
面对这种局势,张建华立即召开大队委员会研究这个问题,中心议题是:二苕本人能不能参与投票。经过激烈的讨论,综合各种因素,村委会决定,二苕可以投票随着“叮咚”一声脆响,二苕将黄豆投进了“同意碗”
就这样,经过逆天大翻转,刘二柱当选为过风楼大队第四生产队副队长。
当上副队长的刘二柱一下跟变了个人似的,衣着变得整洁起来头上戴着一顶没有五角星的旧军帽,身着一套洗得发白的绿军装,军装的上衣兜里还插着一支钢笔,右肩上还斜挎着一个印有“为人民服务”的军用挎包,腰上系着一条军用皮带,脚上穿着一双新嘎嘎的解放鞋。
当上副队长后,刘二柱走路的样子也变了。原来是一步三晃,现在也学着公社干部的样子,步距大、步幅快,时时给人一种忙忙碌碌、风风火火的样子。说起话来还是那样一套一套的,不过手势和语气有了一些变化,就像电影里的那些指挥员一样,一手叉腰,一手忽上忽下地打着手势。
但社员们并不怎么爱见这个副队长不就是个副队长吗又不是真正的国家干部,说话办事装腔作势,人模狗样,给谁看呢这不是猪鼻子里插大葱装象、掉毛公鸡插翎毛想飞吗
可刘二柱却不这么想哼老子当上了副队长,看你何秀还能往哪儿飞
、人兽大战
入秋之后,队里又分来了三个知青,竟都是应届毕业的大学生:两个是中文专业的,一个叫代晴玉,是个女生;一个叫赵德山,是个男生;另一个叫汪小凤,是学地矿专业的,却是个纤瘦的女孩子。三个知青的到来,使知青点顿时热闹起来。
代晴玉喜欢写作,每天晚上她总会静坐灯下以诗一般的语言,记录一天的劳作生活。
这天晚上,趁同室的何秀和汪小凤上床后,她又打开笔记本独坐灯下开始写日记。煤油灯“吱吱”地燃烧着,桔黄色的灯光映在她的脸上,就像泛起的朵朵红晕。
躺在床上的汪小凤见灯下的代晴玉兀自发笑便觉好奇,于是悄悄起床,蹑手蹑脚地来到她的身后,猛地抢走她的日记。全神贯注的代晴玉吓了一跳,转过身就去抢那本子。
嬉笑声惊醒了何秀,她揉揉眼睛坐起身,“疯啥呢大半夜的”她的脸色蜡黄蜡黄的,有些怕人。
“没事,何秀,你睡吧”汪小凤支应了一句,又一边躲着代晴玉,一边念起了日记内容:“过风楼村我爱的驿站这里是风的港湾风在这里盘旋心在这里流连因为这里的山那样伟岸这里的水那么缠绵山水相依风光无限”
代晴玉一把抢过日记,羞红了脸,低低地说:“小声点凤丫头”
“老实交待,诗里的山是谁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汪小凤伸出手去胳肢代晴玉。两个女孩嬉笑着滚到了床上。
“这还需问吗”何秀用手指了指隔壁,“赵德山呀”说这话的时候,她的眼里满是羡慕。
“你这个秀蛋蛋”代晴玉匆匆扑过来,一把捂住何秀的嘴,“小声点好不好”
“赵德山,就是赵德山”汪小凤忽儿大声叫了起来,把自己也吓了一跳。
“喂姑娘们,三更半夜不睡觉叫我干啥”隔壁传来“咚咚”的敲墙声。
三个女孩子吓得吐了吐舌头,室内顿时安静了下来。她们仰躺在床上,看着屋顶的青石板。月光透过窗户静静地洒在床前,姑娘们都不再做声,思绪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秋季正是各种作物成熟的季节,山里野猪、野獾多,打起庄稼一夜就能糟蹋一大片。为这,队里专门成立了几个护粮队。每队配土枪两支,由三至五人组成,夜里由社员轮流守在庄稼地边。每块地边还用木棒捆绑着搭成一座茅草棚,这草棚离地两米以上,人在棚里既可观察庄稼地里的情况,又能安全地保护自己。
这天晚上轮到知青们护粮。护粮点就在芝麻沟后的山梁上。李爱国在他们之间算是老知青了,也算是当然的知青队长。他和赵德山各背着一杆土枪,让女孩子们带了几个火把和哨子来到山上,拾了一堆干柴堆在茅屋一侧。
黄昏时分,一切准备停当,知青们爬上茅屋,俯瞰山下,层层梯田尽收眼底;放眼远眺,如黛青山如碧波接天
不知不觉间天黑了,月亮在乌云里慢腾腾地移动,山上一会儿如墨一般黑,一会儿又朗朗地洒满月光。夜风习习,送来阵阵凉爽。
茅屋下的篝火燃起来了,知青们围坐在一起,兴奋地说笑着,就像学生时代组织的篝火晚会。
在这五个知青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