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6(2/2)
“哼,那位公子也是太挑拣了,城南的袁家老爷可是公开说了愿意将女儿嫁给周宇公子的,是那位公子自己看不上袁家小姐。哼,这可是他自作自受”
“哼,那袁家可是不读书的武人,好好的一位娇小姐被教导的舞刀弄枪,周家书香门第怎么看的上袁家小姐”
说着说着,这话题就偏到了十万八千里外,大家都开始讨论袁家小姐的剽悍,反而最开始他们说的周家周津明的事情。
“咳咳咳”中年人咳嗽了几声,拉回了他们快偏离中原的话题,“你们还听不听我的消息了”
“听听听我们听”
“大家刚才都对周家和谢家的传言很熟悉吧,哼哼哼,你们可知道这传言和事情到底差了多少”
大家都是聪明人,立马明白。
“难道当年周家和谢家的事情还有隐情当年的事情我倒是记得清楚,我当时就住在离周家那个胡同,那天谢先生从周家搬着嫁妆出来的时候,我还凑热闹地去看了。那排场,真真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光是搬走的嫁妆都装了好几车。周家后门的门房当时是我一个好兄弟,晚上我就约他喝酒,然后我们就说起了周家和谢家的事情。”一个当时看到当时周家和谢家闹掰的人说道。
“喔,说说。”能听到名人的八卦,大家都来了兴趣,立马给那个斟酒。
“其实和外面传的差别也不大。当时,那位谢先生早就晕过去了,被人早就送出了周家。和周家一起处理事情的是一位谢家的嬷嬷,据说是谢先生的干娘。周老夫人一直看不顺眼她那个媳妇儿,就说谢先生不守妇道,要用七处之条把谢先生休出门。谢家当然不干,就翻出周津明品行不修一说。两家吵得厉害。”
“最后说是周津明在书房中写了一张文章给谢家人,谢家看了后就同意了。周老夫人本来反对,但他儿子懂同意她也没有意见,就让官府备案,让谢家人把谢先生的嫁妆全部带走。说起来,除了周老夫人和谢家的争吵,两家分开的方式也算的上平和,不像有些人家直接打的头破血流,难看的紧。”
“是啊,本来两家不和而分,在钦州乃至天下都算不得什么稀奇的事情。多少看不顺眼的夫妻分开,然后男子再娶,女子再嫁,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就是不知这周家和谢家最后怎么就闹成了那样。而且闹得还不是周家人和谢家人,反而是那些周围的陌生人在吆喝,连我朔阳的儿郎们都被传成了负心薄幸郎,真真是让人觉得冤枉。”旁边那桌听中年人说话的客人忍不住有感而发,突然接话道。
“还不是因为这其中涉及到太多的天下有名人,如玉公子、谢先生、南阳公主、周津明,这些人随便拿出一个人都有无数的推崇者,他们的消息当然被所有人关注。哎,也是我朔阳儿郎倒霉,就这样莫名德背了一个黑锅”
那人的话一出,不由得勾起了周围人同样的心思,尤其是被人误会过的那种,总觉得他们很倒霉,完全就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而且还是那种城门的火已经被灭了,周围的其他人依旧担心城门失火来祸害护城河的鱼,恰好,朔阳的儿郎就是那被莫名殃及的鱼。
虽然大家都知道朔阳这些年是无妄之灾,但却没有办法辩说什么,毕竟周津明所在的周家的确祖籍朔阳县,毕竟谢先生的确是在朔阳县被休弃的。
看到这么多人都对他提出的话题感兴趣,姓王的中年人更是得意,忍不住就说道:“大家都说这谢先生是被周家休了的,可是这谁又看过这休书啊”
“难道周津明当年没有写休书”
“是的。我这事是听我侄子说。我侄子识字,平时在衙门中有什么文字方面的事情也要找我侄子去做。那天,县衙的大人去了库房,看到杂七杂八放着的文案发了一通火,要求文书先生把它们整理好。于是文书先生就把我侄子叫去了库房,去整理衙门前十年留下来的文案资料。我侄子负责念,文书先生负责登记,你们猜,我侄子看到了什么”姓王的中年男人也不卖关子,直接说,“他竟然看到了衙门中备案的周津明和谢先生的和离书没错,这周家和谢家是和离的周津明的名字和谢家的家印都明明白白印在上面。”
“天啦,竟然是和离这这真是让人想不到啊流言都说”旁边的人都很难置信。
“这有什么奇怪的。”姓王的中年人不以为然,“虽然当年谢家不显,但当年周家也就那样。周家敢给无错的谢家小姐休书,那谢家能够同意所以啊,当年两家应该是和离的才说的过去。就是那一分不少的嫁妆也能说明这个问题啊,你看到哪家被休的女人能够拿到全部的嫁妆”
第二百六十五章 蜚语
大家一想,到真的是如此。有错而出的女人要想在夫家全身而退,要不是娘家特别强势,要不就要付出不少钱财的代价。明显谢先生两样都不是,那也就只有和离才能解释。
“哎呀,真没有想到当年竟然是和离啊,那休书的事情又是怎么说的啊”
“你怎么那么蠢啊,周家和谢家何时说过休书的事情,都是周围人的谣传罢了。那些人也没有亲眼看到,就是胡乱猜测而已,谁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哎呀,那我们朔阳不是背了这些年的黑锅了这和离就说不得是背信弃义吧。我倒是觉得我朔阳的儿郎很冤枉啊”
“冤枉也没有办法,流言这话多了就没有人关心真实的情况了。不过我倒是好奇这周家是怎么想的,那时候谢先生可是怀着周家的长孙,这和离书写了就算了,可这长孙也说不要就不要这怎么想都觉得不对啊老哥,你有什么消息”有人笑着问姓王的中年人。
“这我怎么知道,我可不是这些大户人家的人,谁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姓王的中年人立即摇头,他是真的不知道。
说到了大户人家的隐秘,大家都来了兴趣。
“我倒是听到一些消息,就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人说道。
“快说,快说”旁边人立马催促他说。
“嘿嘿,听我现在隔壁的邻居说,那人当年在周家当差,后来周家去了南阳郡,就给了他们这些老人放奴书。他说,这孩子可不是周家的种,所以啊,这周家老夫人才那般生气,连自家的孙子都不要了。”
“啊不是吧,这这谢先生不守妇道这这不可能吧”旁边的人不信他的话,“当年周家的事情大家也是知道的,当年谢先生怀孕的时候,周老夫人可高兴的不行,当时就给放出来不少丫鬟,还连施乐三天的药粥。这周家一直都是周老夫人管着,这儿媳妇偷人周老夫人能不知道知道了还大摆筵席,她是疯了吧而且,这不守妇道可是犯了七出之条,周老夫人可不是一般的人,抓住谢家的错还能不使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