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2)
单就这“异侠系列”之破碎虚空来说,黄易师承当属古龙一脉,温瑞安则为其师叔祖。但他拾古龙牙慧颇多,得温瑞安才情实少。其语言瘦硬峭拔,冷面不逊,刻画的书中人物真实的有些虚伪,带着后现代香港的酷劲,情节设计更是紧凑得不负责任,爱情没头没尾却总是易如反掌。而最具有传统意味和师承性的便是黄易先生每每激情难耐跳出书来指着一处画面说“这是一个极尽诡异的场面”。
然而所有这些,都是古龙在二三十年前高举反判大旗时所使用的武器,早已锈钝得没了杀伤力。在这个流行非革命性的反叛的新时代,怀旧固然可以引出“铁杆”们的眼泪却绝不能引起吃快餐长大的新生代的欢呼。那么在古龙的情节迷宫和温瑞安的诗体武侠之后,黄易将如何成为“新武侠的一代大师”呢
首先,在词藻的选择运用上。黄易降低了继承了古、温冷硬的语言风格么突出个性外,更大胆的借用了现代词汇,当他满脸沉重地说:“传鹰的体力已经透支”时,总令人哑然失笑。其次,在场面的设
计上,则力求“玄幻”。充分借鉴了漫画和电影特写画面的手法,以达到一种极具感染力的视觉效果。惊雁宫之地下迷宫,泯灭了时间,空旷浩淼宛然可见,这种手法确实有其成功之处。再次,在人物情节
的描写刻画上,着力突出“异侠”之“异”。黄易加入了大量老庄和禅宗思想,甚至还有弗洛伊德的影子,人物的有些对话仿佛是在参禅悟道和进行精神分析,但究其实际,在这种貌似高深的哲学思考背后活脱脱的地现代人的处世原则。追求个人幸福和对个人精神的解析是“异侠”之所以“异”的所在。
其实黄易先生非常聪明的烧热历史的陈油炸牛排。人们在非牛排味的牛排中得到了不合于现代却不离于现代的若即若离的审美享受。
人们在文本中更轻松地将自己与主人公合而为一因为主人公其实是穿着古代衣服的现代人,契合后的感动和分离出来的惆怅丰富并且引导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的情感和个性取向。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和通过个性来体现自己的价值是现代人的追求,也是黄易之所以成为“大师”的原因。
然而,这种精糙迎合之作或说商业产品最终不能响应叶洪生的“返朴归真”、“从传统中再出发,恢复中国武侠古典之美”的号召。
虽然文学的能动性在生产线上终将被削弱到最低点,但是这种作品的震憾力却又无可否认。呜呼,何去何从,歌哭吊之。
摘自书评周刊文吴洋
作品相关 评掩尽风流
评掩尽风iu
heaven7
非常感谢大大的作品。
以前读过那种喜欢在正文中加括号,比如:ot我晕ot,ot主角对作者大吼:xxxxxx,作者无赖地道:xxxxxxxot,ot我倒ot,“n多砖头向xx飞去”等等,之类的所谓搞笑小说,实在让我肉麻的受不了,这是耍宝卖乖还是幽默我最讨厌这类冒傻气的东西,就像时下泛滥的白痴小品一样让人恶心。我因为拒绝小品,已经几年不看春晚了。
艺术重在创作,如今我们可以接触到的所谓幽默作品多不胜举,但其中真正幽默的有多少大多是相互模仿的粗制品。无论相声、小品、肥皂剧、还是幽默文学,大多变成了无力头,大傻或者耍宝仔,这正是我最讨厌那种,拿无聊当开心,拿猥琐当幽默的。更可笑的是,逢小品必东北腔,现在连相声都被传染了,让人腻味透了。
相声,自马三立老先生之后已没人。马季不见脸,姜昆开网站,牛群当贪官,哪一个把精力放在相声上这几个靠相声露脸的人,全都是相声的败家子。倒是看起来穷困潦倒的杨少华,倒有几分真正的幽默本色。
幽默是一种智慧,让人仰视崇拜。怎么现在所谓的幽默,变成了以傻为美,似乎更傻更呆更怪就是更幽默。看着马三立老先生表演的时候,我觉得幽默是一种智慧,大智若愚,是一种看透人生的睿智,是对人生百态的浓缩,也是人生的锋芒与朝气。而看现在好多的幽默作品,我觉得像在看猴,真正的猴,一群丑态百出,上窜下跳,向观众乞求掌声的猴。我觉得他们都到笑是嘲笑,他们得到的掌声是怜悯的掌声。而不是幽默的智者所得到那种会心的笑,和赞赏的掌声。
读了大大的作品,才真正能够在久违许久后,又有了个轻松的氛围来感受幽默的乐趣,也让我头一次注意到谐趣类武侠。
看多了玄幻,我现在非武侠不看,玄幻类小说除了发明出五花八门的魔法外已没有新意,而玄幻作者也似乎不在意如何写出赏心悦目的作品,倒更热衷于发明新的魔法以及构造各种诡异的地图,满足他们各人的幻想欲,我已经没法忍受这类作品。还是咱们本土文学更博大精深,每次读到半文半白的文字,总觉得很舒服很有韵味,因此我现在只看武侠,偶尔到玄幻转转而已。
但可惜武侠作品已大大萎缩,同样缺乏有新意有才气的作品。我最近只看到山河英雄传,两个字精彩。另外江山美人志也还可以看。
可看的书实在匮乏,所以我常慨叹:“天下已无书”,呵呵。因为大大缘故,让我对谐趣武侠燃起了希望,我干枯的生命是否能够得到充实了呢因此我把近期的谐趣类武侠找来浏览了一下。可惜,所有这些作品中,用我的观点来看,只有大大的作品独领风骚,其他的都天差地远,可见大大的作品是弥足珍贵的。
我最喜欢半文半白的文风,我认为这种文风向音乐一样的优美迷人。我曾经专门找了好些文言文小说来看,感觉真爽,这才叫文学啊,除了情节人物之外,文字本身就是不亚于音乐的享受。当然如果太古,像诗经那样的,我可读不懂。我觉得大大的文风,恰到好处的带了点文言文那种格律,音调起伏长短布局合理,读起来很有韵味,正是我喜欢的风格。
我觉得大大的幽默不同于马三立老先生那种看透人生,浓缩百态的幽默,而是一种轻松、活泼、年轻而机敏的幽默。幽默是一个人心灵的显现,也是这个人人生智慧的缩影。懂得幽默的人,能够以幽默感然别人的人,能够以幽默超越感情的人,这样的人必然有一颗光明的心灵。一个利欲熏心,或者貌正实奸的人,绝对幽默不起来。
现在中国社会是个利欲熏心、圣人不闲的社会,所以我觉得当今中国社会幽默已死。在这样一个乌黑的社会,越混得如鱼得水人,越没有幽默。所以我断定,那几个小品界和相声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