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9(1/2)
行,有些东西要还给他。
很快,易安就踏进门来,他一袭磊落青衫,仍是温润如玉的模样。
看见墨姝行礼,易安忙伸手虚扶,摇头:“姝儿快别如此,你我兄妹,何用这么多虚礼。”
墨姝微微一笑道:“安表哥。”
易安坐下,接过芸香奉上的茶,见墨姝也坐了,才问:“听说你要入宫”
这情景不知怎么让墨姝觉得有点熟悉,怔了一下,才点头道:“是,我今日特意过来辞行。”
墨姝在心里补充了一句:不是我要入宫,是杨妃要我入宫。她忽然想起了前世之事。
易安也是坐在这儿,道:“姝儿,你进宫吧。”
抬头看向这个曾倾心依恋的男子,墨姝忽然觉得陌生疏离。前世听到那句话她几乎说不出话,泪水险些夺眶而出,但却咬牙忍住了,问他:“为什么”
只听易安道:“我需要知道宫中的一些事,只有你去最合适。你放心,那老皇帝已经不能人道”
如此直白。
然而易安有没有想过,不能人道,还有千百种折辱人的法子墨姝前世命好,没受什么罪,却不代表没有这可能。其实,看似深情的易世子,从来没有为她考虑过吧
当日送别,易安言语殷殷,犹在耳边。
“委屈你了,姝儿。”
“进宫之后照顾好自己。”
“待大事落定,我会立即把你接出来。”
外边日光灿烂,夏蝉不知疲倦地叫着,听起来忽然有些悲伤。
“姝儿
“呃”墨姝从思绪中回神,发现自己还盯着易安,敛眸道,“安表哥刚才说什么来着”
见状易安有点无奈地道:“想什么这么入神不知杨妃让姝儿进宫,是为了什么”
墨姝早猜到易安应该会问这个,反正即使她不说,过些日子她去了晋国公府,他也会知道,她想了想还是实话实说,低头半晌才道:“杨妃有意将我送给伍家三郎。”
只听易安非常意外,抬头问:“伍家晋国公府”
墨姝点了点头。
易安皱眉:“是伍子珩把你要过去的不对,以他的性子应该不会如此,那就是杨妃自己安排的了。”
他抬起头,见墨姝垂首不语,问:“姝儿不想去”
在旁收拾的碧萝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她知道自家姑娘是不愿意的,但为了三公子才不得不答应杨妃,她满怀期待地看着易世子,希望他能有什么办法让姑娘不必去晋国公府。
墨姝依然低头并不言语。
易安见状,心里生出几分不知是喜是愁的复杂情绪,他既为墨姝没有为伍子珩的美色所惑而隐隐欣慰,但又矛盾地希望她愿意去晋国公府,如此他或许可以如杨妃一样,从墨姝那里得到一些伍家的消息。
过了一会儿,易安仍没有反应,碧萝都有些着急了,却听墨姝轻轻道:“我自己愿意的。”
碧萝忽然对易公子非常的失望。
易安心情复杂,有点失落,又有点满意,他装作听不出面前少女的违心之语,微笑道:“伍三公子品貌出众家世又好,少有女子不愿意到他身边去的。不知杨妃还有什么别的安排”
尽管对易安早已死心,对他再没有什么男女之情,然而听到他这么说,墨姝还是为前世的自己不甘。
罢了。
墨姝想起易安之前对她的好,就当过往恩怨一笔勾销,从今往后两不相欠,如此也挺好。她抬起头,道:“我也不知。”
易安闻言心中有些许失望,却没有现出来,而是点点头,道:“姝儿此去照顾好自己,若有什么事,也可以来找我。”
墨姝应了,一时竟觉得与易安无话可说。
沉默了片刻,两人感觉不对,不约而同想开口,易安见状轻咳一声掩饰自己的尴尬,道:“姝儿你先说。”
墨姝抬头看了一眼妆台上朱漆螺钿的匣子,说起了以前的事。
一对饥寒交迫的小姐妹遇到贵人,得以侥幸活下来的事情。
易安一听,就猜到了这说的就是墨姝和她妹妹,但他却不明白墨姝说这个是何意。
他并不记得有送出什么帕子,却忽然想到了伍子珩看到她时的反应。
易安心中闪过一个念头:莫非墨姝所说的贵人竟然是伍子珩而伍子珩因为记住了此事,才对她另眼相看
尽管易安觉得,若是他曾在墨姝幼时匆匆见过,相隔这么多年,大概也早就已经忘记了,不可能一见就认出。
但万一伍子珩真的对墨姝有恩,墨姝的心自然是向着他的。况且,自从上次落水之后,墨姝真的与之前不一样了。
若墨姝知道易安心中所思,肯定会觉得他想太多了。不过,她却也很快就听到易安开口问:
“不知姝儿遇到的是”
“”
墨姝忍不住笑了,心中有淡淡的伤感。原来有些你以为刻骨铭心的事,对方早就已经忘记,甚或从未放在心上。
035、绫帕
墨姝忍不住笑了,心中有淡淡的伤感。原来有些你以为刻骨铭心的事,对方早就已经忘记,甚或从未放在心上。
“原来表哥已经忘了。”不过也是,当时易安就没认出她姐妹二人。墨姝想到这个,又释然了。
“姝儿的意思是”
易安想到了一个可能,心头一松涌起惊喜,既而又有几分懊恼,若真如此,他怎么竟忘记了呢
墨姝起身打开妆匣,从底层取出一方整齐叠着的绫帕,还给易安道:“公子的衣食之恩已记在我姐妹心上,帕子物归原主。”
即使已经猜到,易安接过时还觉得有些好奇。
帕子只稍有些泛黄,保存得非常好,可见墨姝对其十分爱惜,他展开一看,右下角绣的两个小篆映入眼帘。
易安。
乱世难安。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是多好的祈愿。
墨姝一笑。
但易安看到这两个字时,就确定了这是他的帕子,他认得这刺绣,一时忍不住有些发怔。那时他还小,母亲还在世,用的帕子都是这样式,上边的名字是母亲绣的。
后来母亲过世,幼时易安经常睹物伤怀,觉得这样不好,让人把这些绫帕都收起来烧了,待长大一些后悔,却一条都寻不到了。
但易安还是记不起送帕子的事,当时有那么多一样的绫帕,丢失一方也没人在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