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重生之文化巨头 > 分节阅读 23

分节阅读 23(2/2)

目录

张晓强沉默了,现在他已经接受了爸爸辞职,但是要让从小看着他的爸爸远离去求学,他还没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不过,虽然很舍不得爸爸,可爸爸不在了,就少了管束,更自由一些,张晓强觉得这也不见得是个坏事。何况,从小被要求懂事和听话,这个需要表态的时候他怎么能无理取闹呢,所以沉默了一会儿,他摇摇头说:“爸爸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没有错,你依然会教我、养我,抚育我成长,虽然不在我身边,不是吗”

张爱民有些哑然,眼神里的惊喜更盛了:“晓强,懂事了,长大了不过,爸爸虽然不在,也不放心你一个人在家,我跟妈妈商量了一下,你搬到姑姑家来住好不好以后,要受姑姑的照顾,听姑姑的话,怎么样”

“嗯”张晓强没有迟疑,坚定的点点头。林建国和张爱华对视了一眼,有些犹豫的说:“哥,这个不妥吧”不是他们不同意,而是平房不比楼房,脏、乱那是一定的,夏天没空调,冬天没暖气,碰上雨天还很潮湿,晓强从小在楼房住着,能习惯这样的环境,不会委屈他吗

张爱民笑笑说:“你们怕麻烦吗”“当然不是,只是我们这里条件简陋”林俊的父母赶紧辩解。张爱民却说:“我们可是亲兄妹,出身都是一样的,晓强也是我的儿子,一样是农民的后代,有什么娇贵的晓强,告诉爸爸,能不能吃这点苦”

张晓强索性就当起了孝子贤孙,表示自己完全没问题。这事既然就这么说定了,那么散场之后,张爱民表示他明后天就会起程,明天就让张晓强收拾一下东西搬过来。临走,特意嘱咐了一下林俊,希望林俊多照顾一下这个表哥。林俊赶紧谦虚的说:“小舅就放心吧,晓强哥很优秀,哪里用得着我照顾。不过要是真有问题,我也不会让他一个人承受”张爱民拍拍他的肩膀,“有你这句话,舅舅就放心了。”

住平房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方便,但好处就是空间大,房间多,原本林俊家已经有五口人了,后来张晓雯搬了过来跟林苗睡一张床,现在张晓强也加入进来。七口之家的大家庭,居然也不显得拥挤。只不过现在林苗和张晓强都是在假期,林俊和张晓雯又没有固定的事做,这家里,就显得有些热闹了。

最初的几天大家都是相安无事的,虽然说四个孩子都是兄弟姐妹,谈不上陌生,但是毕竟张晓雯和张晓强跟林家姐弟俩不是亲兄弟姐妹,突然间住在一块还是有些拘束,颇有点相敬如宾的味道。但是,时间一长,拘束感总会消失,四个人逐渐熟悉起来。

就像新婚夫妇,结婚后的生活会有一段时间好的像是蜜里调油,但蜜月过去了,更多的要面临的是生活中的油盐酱醋茶,平淡而重复的时间一久,即使是亲密的夫妻,也不得不面对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现在林俊就不得不面对四个孩子之间的矛盾,并且在努力的从中调和。当然,这样的说法有些夸张,几个人之间有些别苗头的情绪,还远没有严重到直接对立的程度,最多也就是互相暗地里较劲而已。可作为四个人当中年龄最小,偏偏却最成熟的林俊,无奈的不能放任不管,日子一长就头疼了。

首先是张晓强对林俊产生了极其强烈的竞争意识,只要在家的时候,两个人一旦凑到一起,但凡林俊干些什么,张晓强总是会想着插上一脚。林俊要买菜,他一定要跟着去,林俊做饭,他一定要帮忙,林俊洗碗,他一定要负责一半的碗筷

这样的举动落到林俊父母的眼睛里,纷纷表扬他乖巧懂事,手脚勤快,可对林俊来讲却是个大麻烦。因为张晓强实在不是个能耐心做好家务的人,他洗的菜总会留下泥渣,需要林俊再处理一遍;刷过的碗碟,还沾着油花,又让林俊费了一遍功夫;切出来的菜,大的大,小的小,形状各异。忙没帮上,乱倒是添了不少。

然后又是林苗,自从林俊重生以后,两人关系大为改善,当姐姐的把天才弟弟当成是自己的骄傲,宝贝的不得了。对比同样年龄,反而处处比不上自己弟弟的张晓强,自然就没什么好印象,偏偏她又恼张晓强没有自知之明,居然还敢跟自己的宝贝弟弟较劲,心里面对他的印象也就越发的差了。虽然还没到明着敌对的地步,但是冷嘲热讽,横眉竖目却少不了。

到底是因为姐姐护着自己,林俊也不好对林苗说什么,反而她这样的态度,招来了父母的几句训斥,委屈的不行。以林苗那倔强的性子,她跟张晓强直接的形势不但没有缓和,反而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最后,就是表面上年纪最大,本应该调和姐弟之间矛盾的张晓雯,不但只会在一边看热闹,甚至林俊还怀疑这后面有没有她在后面煽风点火。这还是那个林俊印象中,贤良淑婉的大表姐吗林俊暗暗自责,别是自己把好好的一个女子典范给带坏了吧

总而言之,周旋在这三人之间,让林俊觉得焦头烂额。为了自己的清净着想,林俊觉得,应该给他们找点事做,省的每天闲着,天天照面互相较劲给他找麻烦。周末加更,要票。

第三十四章 野望

更新时间201066 17:59:41字数:3201

想讨好人,无外乎一个办法,那就是投其所好。林苗如今小学毕业了,这个学期没有作业,就等着开学去中学报到,轻闲的很。林俊想了想,跑到清江路的乐器行给她买了一把小提琴,顺便报了一个暑期音乐学习班。

清江路上原本有个乐器厂,生产些鼓、锣之类的,每年正月十五闹元宵的表演队是乐器厂的常客。只不过随着一个个企业破产倒闭,私人承包,再也没有集体的概念,日后元宵节也闹不起来了。没有了各或是国有或是村办的集体企业组织工人,那还有人会再参加正月十五的庆典游行啊。

只不过现在的乐器厂距离倒闭还有段时间,沾着乐器厂的光,清江路两边都是买锣鼓,以及各种民族乐器和戏曲用品、服装道具的。这儿俨然自发发展成了一个文化用品市场,慢慢的买西洋乐器的也凑过来了几家,所以小到口琴、竖笛,大到钢琴、架子鼓,这条街上都有的卖。而且卖西洋乐器的,店里顺便还有教乐器的老师,从小提琴到钢琴、吉他都可以学。

现在这个时代,已经有些家庭条件优越的,让孩子报名学一些音乐或者舞蹈、画画一类的特长,尤其是女孩子。这些家长,是后来“艺考之路”的先驱者,打得的主意,无非就是让孩子多才多艺,万一学业不成,能从事表演行业也是不错。

当然林俊可不是那些望女成凤的家长,恨不得把孩子培养成十项全能不可。他是真的打算培养林苗的兴趣,反正他早已经知道,自己这个姐姐,不会是在学业上用心的材料,反倒是热衷于挺流行歌曲,追港台明星。

这兴趣可不是什么好现象,现在资讯不发达,在平民眼里娱乐圈还是很神秘的。可不像后世,平日里衣着光鲜的明星们,私底下不穿衣服的放浪形象都能看见。娱乐圈藏污纳垢,偏偏表面的虚假伪装,最是能吸引不谙世事的年轻男女,这个时代的男孩女孩,哪个不是做着明星梦长大的偏偏这一代将来长大了,一个个都要去被人潜规则了。

反正现在林苗也才刚刚开始接触这些,还没有到着迷的程度,索性就安排她去接受一些高雅的音乐教育,眼光一高,自然就看不上那些通俗和流行的东西了。至于娱乐圈的龌龊,女孩子还是少知道一些为好,林俊宁愿自己的姐姐,一辈子都不要听到这些丑恶的东西。

至于对付张晓强,这小子性子好动,林俊特意跑到百货大楼,给他买了个斯伯丁的篮球和一双直排的旱冰鞋。这两样都是高级货,不过张晓强显然不识货,不知道金贵。再说这年头人们的品牌意识薄弱,还不怎么认牌子,只关注东西结实不结实,高档不高档。

棕色的皮革看起来确实比橡胶的篮球要高档,而且球上面印着五角星和不认识的英文字母,更让张晓强认定这是外国货,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