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0(2/2)
这些资料都说明一件事:儒林外史的撰写,完全是根据史事来的,可谓清朝的现实主义作品。
这样一个消息爆出来,整个香江都哗然了。
不是没人写过历史小说,可像儒林外史这样的,说实话还真没有过。更何况,一本书批判两个时代,也是绝无仅有了。
这一消息,霎时间惊动了国内外,喜好汉文化的人恨不得立即买一本。可是,这本书目前只在香江出售
这一点让很多人痛恨,比如内地的钱粉,全都骂起政府。当然,除了骂政府,他们还找人捎书回来。更有甚者,居然亲自跑香江买去了。
跑香江买的人不少,除了内地的,还有许多其他国家的。比如东瀛,比如大韩,比如泰国等等。
香江再次震动了。
一本书,居然拉动香江旅游业,要不要这么恐怖
然而,这也不过开始。
三月份的儒林外史,四月份的水浒传,让许多来香江的人决定逗留。
没有,他们决定逗留十来天,再把水浒传也买了。
儒林外史如此之好,想来水浒传也不会差,否则怎么号称钱三本
钱三本,此时此刻,再也没有调侃的意思。就凭一本儒林外史,人们便已经认同了。
在游人滞留期间,儒林外史的名声终于迎来爆发期。但凡汉文化覆盖地域,无论哪个国家,其国内都有一批著名作家,盛赞、力挺这本书。
他们说:
这本书注定在世界文学史留下浓厚的一笔
如此之高的评价,一传回国内,就引起轰炸式的讨论。内地的人无法相信,明明灰溜溜出走的钱浩,怎么一眨眼就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然而,他们所谓的成功不过开始。
时间进入四月,水浒传疯狂来袭,一上架就席卷全香江。
整个香江,都为之沸腾了。
滞留香江的著名作家,东瀛春树喊出这样一句口号:
“不朽的书,不朽的人。”
这口号惊呆了所有人,当然,主要还是因为它是春树说的。春树这样的著名作家,居然如此盛赞钱浩,这意味着什么
可是,在人们惊呆的时候,一大批著名外国作家发出评价。
每一个,都是那么惊人。
“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百看不厌,无非为他把108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水浒传是一部奇书,是中华文学的正宗。”
“在钱浩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复兴。”
“钱三本前两本都如此经典,第三本肯定也不差,我很期待。”
买完水浒传,很多人都准备回去了。可是,就在这时,中兴发表声明,说第三本书五一前后发布。
这下子,大家又哗然了。
有人不想回去,可是想到工作,还是不情愿的离开了。而更多的人,毅然决然继续等,等那钱三本的最后一本。
因为中兴说,第三本比前两本还好。
第381章奇书
钱三本才出来两本,别说香江,就是内地,作协也压制不住了。
没错,即使上面压着,民间也在疯传钱三本。当然,这三本却是包括三国演义,毕竟真正的钱三本最后一本还没出来。
可就这样,也已经有人喊出这样的口号:
钱氏四大名著。
这口号喊的何等响亮,与流行已久的四大名著相对。如果是旁人,恐怕已经欣喜若狂,凭此便能青史留名了。
可钱浩,高兴一阵之后,便完全冷静下来。不是不欢喜,是想到以后自己还要拿出许多名著,加上又不真是自己的,所以渐渐冷静下来。
就这样,在一片期待声中,钱氏四大名著最后一本出来了。
这一本书和之前三本不同,仆一出来便震惊了所有人,因为这本书太奇太异了。
它唤作:金、瓶、梅
这本书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都震惊不已,以为是本带颜色的小说。可是,就在他们谴责之时,说来好笑,当时作协还不遗余力就这一点批斗钱浩。
可谁知道,半个月之后,一大批著名作家就陆续盛赞这本书。那盛赞的程度,居然还超过了之前三本。
读者们傻眼了,作协也傻眼了。
怎么回这样,明明描写的那么色、情,怎么评价还那么高
多高
呵呵,就连诺贝尔一个评委,汉文化研究者,都特么大肆称赞这部小说,称之为伟大的世情小说。
有件事也很搞笑,那就是网文圈的人,起初看到这部小说,都说钱浩江郎才尽。就是杨大志都有点这个想法,不是吗,第四本都从水浒传演变来的。
放在网文里,这不就是同人
同人,那有什么好作品,有也超过不了原作。
但是让他们大跌眼镜,这部作品的名声,居然还超过了水浒传。他们也傻眼了,同人还能这么玩,还能这么经典
卧槽,这不是假的吧。
其实很多人都不敢相信,一本色,好吧,世情小说,写的都是俗人俗事,怎么反倒获得一致好评
实际上,这些名著,在明清之时也是商业小说。那时候,除了这些,还有很多这样的作品。可是,只有这些作品成为名著。
也就是说,商业小说也能成为名著,但是十不有一,事实比较残忍。
正是因此,钱浩把这些“商业小说”搬出来,才没有显得很突兀。因为它们身上,多少有商业小说的痕迹。
随着钱氏四大名著的出现,不论香江,亦或内地,再也压制不住钱浩。钱浩如日中天,一时间成为亚洲文学大师。
其他国家的读者,听说钱浩要周游列国,都纷纷呼唤钱浩的到来。
譬如东瀛,其读者最是热情。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在春树。这厮以钱浩铁杆粉丝自居,在香江就几番邀请钱浩。
钱浩却没有着急,连拒三次,最后才不得不答应。不过,他却也没急着过去。
从去年十二月,到今年五月,他都没有好好休息过。现在最难的一关熬过去,他自然决定休息一下。
之所以说最难的一关熬过去,而不是说渡过难关,是因为大陆还没有解除封禁。没错,在内地,他的书依旧不能出版。
能够读到的,只是少数一批人。
也就是说,虽然他现在相安无事,并且名声大噪,但在内地还是没太大变化。顶多是上流文化圈,或者本来倾向他的圈子,其他圈子还是老样子。
局势尚且如此,更不用说革新文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