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我才不是大文豪 > 分节阅读 168

分节阅读 168(2/2)

目录

昔日也有豪迈之人,欲以一己之力革文坛之弊。

结果呢

人家李秋云,号称百年未有之天才,获得国内外诸多大奖,可还不是失败了。

到如今,因为这事,他的作品都被禁了。圈外人,大多不知其名。

如此人物都失败了,钱浩凭什么成功

更何况,不止这一个人失败了。二十年前,上面一人,想自上而下革新文坛,结果

丢官的丢官,坐牢的坐牢,流亡国外的流亡国外。

唉,不提也罢。

想到这些往事,楚仁担忧不已。

不可否认,钱浩也是天才,甚至不比李秋云差。可有这前车之鉴,他真的能成功

楚仁持悲观态度,完全不看好,即使现在钱浩名声在外。

相反,他很想劝钱浩,劝钱浩放弃这种愚蠢的行为。不是害怕连累自己,是怕钱浩因此毁掉。

文坛天才不多,大师不多,真材实料的不多,他不想钱浩就这么“牺牲”。

他怕这个,他怕汉家文化无人继承,无人发扬。

只是,想到钱浩以前的话,他的这个心思就彻底破灭。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儒如此,继真儒大道,我又如何能劝”

不能劝

真正的儒生,不是满嘴谎言,不是满嘴三纲五常,甚至不是君权神授。

真正的儒者,是为民请命,是道在人在,是虽千万人吾往矣

楚仁毕竟真儒士,心思通透之后,一改往日和蔼,傲然道:“人间正道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虽则玉石俱焚,也在所不惜

抱有如此刚烈想法的人,虽然不多,但还是有不少的。

如王习,察觉钱浩意图,当即抚掌大笑:“快哉,真我汉家好男儿。我虽衰,亦当尽力。”

察觉钱浩意图的,除了钱浩的朋友,还有其仇视者,以及不相关者。

仇视者,如吴学光,乍一看到单章内容勃然大怒。可随后,他就猛地一惊,觉察情况不对。

这钱浩再狂,再没脑子,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得罪整个文坛。除非,除非

想到这里,他心里一惊,不禁睁大眼睛。

莫非,真是如此

不待深想,他迫不及待的找其他人,想把自己的猜想倾吐。

第355章江湖从此风波恶

作协官方扣扣群。

在使用社交工具方面,他们倒是不落人后,也搞起一个扣扣群。

吴学光来不及深想,想到那一点,立刻跑到群里发言:

“诸位,钱浩的单章你们看了吗”

起初,没人出现,过了两分钟才有人冒泡。

看来这个群不活跃,平时恐怕都没人聊天。确实如此,这群等级森严。长辈说话,小辈发个偷笑的表情,都可能招来斥责。

这不是夸张,因为这事真发生过。

冒泡的叫林英,是位老作者,一心闭门造车写大作。

今天,他难得出来。

“不知道,他的单章有什么好看的”

这人虽然很少关注时事,但钱浩的大名,他还是知道的。并且,他对钱浩很不感冒。

吴学光看到林英,心中躁动渐渐平静,略恭敬写道:“林先生,这钱浩又发狂言,我看着觉得不对劲。”

林英皱着眉头,还没回话,另一个人冒出来。

孙静,徽州作协主席,语不惊人死不休。

“没错,我算看出来了,这钱浩恐怕要对文坛开炮。”

在他之后,作家们纷纷出现。

“这人当真狂妄,居然大言批判文坛前辈。”

“不错,好大的胆子。”

“又是一个李秋云,哼,绝对不能姑息。”

官方群里,作家们纷纷出现,你一言我一语,真是好不热闹。就是平时不敢冒泡的小辈,也同仇敌忾,与吴学光等人一起指责钱浩。

他们一损俱损,自然不可能置身事外。

就在这些作家指责钱浩,商量应对策略之事,外面也讨论的风起云涌。

知乎,号称精英论坛。

在往日,钱浩在这边也挺火,但远不如今天。

今天,钱浩绝对是最火的话题。

“怎么看钱浩”

这是问题,下面一堆回答,其中得赞最高的排在第一。

“这个问题,其实很早就有了。说实话,这真是一个打脸的问题。

我很早就关注了,虽然没答,但答案基本都看了。一开始,大家都贬低钱浩,比如赤帝的答案,就说钱浩不过网络作家,写的都是垃圾。

后来呢

哦,他的脸肿了。

钱浩开始写武侠,写的极好,一力拔高了武侠的地位。

另外插一句,在写武侠之前,钱浩的真实身份曝光,让人震惊不已。实际上,这个问题开始问的是钱某人,后来才改成钱浩。

真实身份曝光,知友们都傻眼了。因为钱浩本人的身份,真的,在知乎太圈粉

这个时候,评价两极分化,一方极为推崇钱浩的国学,称之为三百年来一人尔。另一方也推崇钱学,但觉得都是大话,虚头巴脑。

著名的钱四句,也就是那个为天下开太平,被这些人喷的体无完肤。这些人主要的观点,就是钱浩口出狂言

可今天,他们又脸肿了。

因为钱浩真的践行自己的话,和文坛干上了

和文坛干,这是何等的气魄六十年,也不过出了三个人。相信不用我说,你们也知道哪三个吧。

别的不说,这一次,我力挺钱浩”

这么一个答案,不过半天,获赞已经破千,而且还在快速增加。

而在这个问题下面,还有许多答案,不乏大v名人。

比如知乎网诗五人,全都毫无例外跑来盛赞钱浩。

“三百年来诗词一人尔。”

“钱师才华横溢,必定复兴我汉家文化。”

“不求得千金,愿得钱师句。不求得美人,愿得入钱门。”

追随者,力挺者,摇旗呐喊者,几乎络绎不绝。

而这,不过缩影而已。

网上的呼声,作家们并不知道,或者说并不在意。

事实上,就是钱浩对上文坛,他们也不甚在意。在他们看来,李秋云都不行,区区一个钱浩又算什么

是以,在他们心中,怒远远超过惊。

可能文坛平静太久,乍遇此事,他们居然有点兴奋。

过了半个小时,他们才逐渐冷静,想出应对的策略。

“钱浩只是小疾,我们可以让旗下刊物攻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