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我才不是大文豪 > 分节阅读 108

分节阅读 108(2/2)

目录

钱浩感动不已,看着那些熟识的面孔,眼中已有薄薄的雾气。

家乡父老,高中师生,这些感情才是不含一点利益的真挚感情。真的,即使有家长里短,到底还是桑梓情更重。

这些视频的出现,也确实大大缓解了钱浩的压力。网友们看到那些朴素的面孔,听到那些朴素的话,不禁为之惭愧,想到自己的家人朋友。

“钱浩家境如此,根本不可能买通两大高校。”

“一个人,如果不是以武力钱财使人信服,而人们还愿意信服他。那么,这个人的人格之高尚――世无仅有”

“没得讲,我知道自己错了,以后再也不犯傻”

“看来好声音撒谎了,而且还让选手也说谎。呵呵,这样的节目还能看”

逆转

钱浩看愣了,以为有场硬仗,不想被自己的父老扭转。

蔡子元也看愣了,心想自己还没出手,怎么事情就快结束了

好声音则慌了,怎么才几天,这舆论就反转这可不行,这样下去还得了,好声音还不毁了

慌了怎么办,自然汇报上面,也就是四大公司。

四大公司没想到会闹到这一步,但不管怎样,这件事已经无法善了。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不是说着玩,是确有其事。

比如四大公司收手,好声音毁,选手、明星毁。

这样一来,四大公司的名声不也跟着毁了。以后有什么事,他们再登高一呼,还有谁会、谁敢响应

正是因此,他们无法收手,只能进一步镇压钱浩。

怎么办

他们思索良久,决定全面封杀钱浩。各大网站,凡有关钱浩的有利言论,一律删除,寸草不留。

不仅如此,他们还请出很多一线明星,更进一步诋毁钱浩。

这种局势之下,是个人恐怕都要完蛋,就是钱浩也都很危险。

有什么办法,他的微博都被封了,他还能怎样反击

没有言论,他也无能为力。

说到底,他只有文字,没有权势,钱财也比不过那些人。可是,文字有时候如刀,有时候却连树枝都不如。

可就算如此,他也绝不屈服。

他开始想办法,媒体不行,那就投稿杂志。

流行杂志不行,商业化,肯定靠向娱乐圈、利益。倒是一些纯文学,或者坚持文学理念的杂志,会接受他的稿子。

比如,古诗词

想到就干,他立刻联系刘一坤。本来吧,他还想问问危害,不行就算了。

可刘一坤一听此事,二话不说,立刻便拍板同意,并且催他拿出稿子,说要提前发表杂志。

不仅古诗词杂志,在他和刘一坤联络之后,乐知山也打电话过来,说:

“唐醉,有什么文章给我,我在老友杂志帮你发表。这个时候,切记,绝不妥协”

钱浩点头不已,表示自己一定坚持到底。至于稿子,则说过些时候。

但其实没等多长时间

而这耽搁的时间,还是因为蔡子元打电话过来。蔡子元没别的意思,也是让钱浩写稿子,说帮他发表在校刊上。

钱浩不疑有他,立刻答应,并且立刻开始动手写。

三篇稿子,一篇诗,一篇散文,一篇小说。

钱浩来不及多想,散文立刻就选了纪念刘和珍君。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伏案,码字。

不过半个小时,他把这篇文章敲出来,并且发给乐知山。

“老师,文章已发,您看一下吧。”

发完邮件之后,他又伏案开写。这次,他想的是小说,短篇小说,准备交给蔡子元。

书生亦有剑,文章可杀人

只是,这小说不好写。虽然不必写实,但就算寓言,至少也要和目前的境地相符。

否则的话,又怎么能起到抨击娱乐圈的作用

没有想多久,他伏案细思一会儿,心里就已经有了好几个备选作品。

他想了想,也不挑选,索性全部发出去。呵,这么些文章,而且都很经典,他不信搞不定娱乐圈。

心有决断,他不再多想,伏案就聚精会神的码起字。

第230章高校联盟

钱浩把邮件发过去时,乐知山正好在吃饭。因此,十几分钟之后,他回到电脑前,才看到钱浩的邮件。

打开邮件,他心下惊奇,暗道:“这么快,别是糊弄的”

尽管心里有这个疑惑,但他还是相信自己的徒弟,戴上眼镜,仔细浏览起来。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

可是,一看这开头,他就不禁为之皱眉。

中华民国,这,虚构的历史难道说这是篇小说,而且还是架空历史的这倒不是不行,只是未免太俗,上不了台面

在这个世界,清末的时候,太祖赵信推翻清朝,因此并没有所谓的民国。

虽然有些看不上“架空历史”这类通俗小说,但是,他还是埋头仔细阅读起来。

读着,读着,他不觉沉浸其中。忘了上不了台面,忘了架空历史,忘了什么都忘了,只是沉浸文章之中,聚精会神的卒读。

直至读到最后一个字,他才抬起头,感叹道:“明明是虚构的历史,可是读起来,我竟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历史”

“厉害,厉害啊,唐醉以后必能执中华文坛之牛耳”

感慨再三,他居然又捡起文章,再次卒读起来。

一边读,一边咂嘴。

“比兴隐喻,啧啧,这篇文章发出后,肯定能震慑那帮宵小。”

乐知山埋头读文的时候,钱浩已经又写好两篇文章。

而且,都一股脑发给蔡子元。

蔡子元收到文章之前,悠哉悠哉;收到文章之后,大为震动。

两篇文章,一篇白话文,很经典。可是,和另一篇相比,它根本上不得台面。

另一篇文章,乃是先秦散文,在那个世界,叫做孟子公孙丑上。

单看这名字,就知道他的经典,因为孟子这两个字。然而,孟子的文章也有好有坏。不过,这篇倒是绝对的经典。

这篇文章以对话的方式写成,继承并发扬了论语的形式。另外,它通篇简单易懂,不晦涩古奥。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其中的一句话:

“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虽千万人,吾往矣

当蔡子元读到这句话,整个人血脉喷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