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8(2/2)
这厂子的确是不小,近150亩的样子,厂房也建的不错,总之,肖飞很满意。
实地考察完,再回到管委会招商办公室的会客室。
肖飞对胡智明说道:“胡主任,我们想买下刚才的那个厂子。”
“肖先生目光如炬,真是好眼光啊,那座厂子真是经开区内数得着的好厂子了,而且现在购买十分的实惠,您只需要支付1500万,连土地到地面的厂房就都属于您了。”胡智明愈加的热情。
现在,他们这些人可都是有任务的,若是能不但招进来一家企业,而且还卖出去一座厂房,那可是个大业绩。
“1500万按每亩8万算,也才1200万不到吧”肖飞挑了挑眉问道。
“肖先生,那座厂子可是地理位置最好的厂子啊,价格真的不贵。”胡智明有些不安地说道。
1500万就买150亩地,放在2000年后,那真心是个天大的便宜。
可是,现在才1997年初啊。
他肖飞可是来捡便宜的啊。
“太贵了,按每亩8万计算,我还要好好考虑一下哪”肖飞摇了摇头说道。
“肖先生,这可是位置最好的厂子”
“这个,怎么说呢,其实位置好坏对我要开的厂子真的影响不大啊,如果实在谈不拢,那就算了。”肖飞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架势。
“好,好,好就按肖先生说的,每亩8万吧,我得请示一下我们管委会领导。”胡智明也怕大客户跑了,赶紧妥协。
“好的,我们就在这里等着。”肖飞点头道。
胡智明去了没多大会,就转了回来,对肖飞道:“我们领导同意了,那就按8万每亩算,地表建筑也是花了两三百万才建起来的,现在就附带着送给肖先生。”
“胡先生,我现在资金比较紧张,你看这样好吗咱们签订一个3年还款计划,我在3年内支付完毕所有款项,第一年支付2百万,此后两年每年支付500万,如何呢”肖飞再次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他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自己这要求是不太多了点
“行,没问题”胡智明竟然很干脆地答应下来,只要愿意入驻开发区,只要签订了厂子购买协议,他就不怕肖飞会跑了。
至于国家会吃亏什么的,他是不会去想这事的。
就这么着,肖飞很干脆地拍板买下了经开区的这个厂子。回去的路上,刘泽来十分的振奋,有了自己的厂子,翰墨这下是真的要做大了啊。
s:四更了,求动力求支持
第268章缺钱是一种说不出口的痛
s:今天照例四更,第一更来了,求动力求支持啊
回到办公室。
如同从云端回归地面,刘泽来跟肖飞坐下来详谈公司搬迁、印刷厂筹办相关事宜的时候,兴奋劲儿很快就过去了。
这是因为,仔细一算,以上两事是需要一大笔的费用的。
公司从市区搬到偏远的开发区,估计绝大多数员工会怨声载道。大家的家都在市区,年轻人还好点,公司提供住宿的话,还可以在单位凑合,那些已婚有家有口的呢你不能让人家为了工作连家都舍弃了吧
那也太不人性化,太没人情味了。
所以,公司搬到开发区后,肯定是要买两辆大巴作为班车,接送员工上下班的。
筹办印刷厂,那更是需要一大笔钱的。
肖飞原本想的是几百万就可将全套的印刷设备给全部买到位,但详细了解相关业内人士之后,他才发现,他想得太天真了点。
如果想要购买目前最先进的印刷机,例如海德堡的四色印刷机,目前的进口行价是将近百万美金。
那可是美金,换算成人民币,一套设施就是近千万人民的币
按肖飞的设想,这样的设备,他是打算至少买两套的。
那就是近两千万人民币。
除了印刷机,还要购买其他一些配套的设备,林林总总下来,也至少需要5、6百万的样子。
刚创业的翰墨,家底微薄。哪里去弄这么多钱去
就是想从银行贷款,现在也没地方贷去。
现在国家银根紧缩。贷款收紧,三年期银行存款利率都已经快达到10
翰墨现在的财政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呢
账面现金有大约680余万。欠款,主要是欠印刷厂的费用为1135万,应收账款323万元。
这个资金缺口就太大了。
当然,现在的翰墨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推出的十多种图书,有三种销量异常火爆,陆地行走的鱼跟亮剑的销量如今都已双双破了百万。
前者达到了153万册。
后者达到了132万册。
亮剑的势头现在反而更猛一些。这是因为,打着亮剑电视剧主题歌旗号的精忠报国最近实在太火爆了。
大街小巷到处都在播放着这首歌。
如此来,亮剑电视剧就被无差别的普及宣传了一下。顺带的,亮剑这本小说也是被更多的人群所熟知。
前不久,亮剑这本小说才刚刚重印了一次,印量一下加到了50万册的级别,销售形势一片大好。
肖飞预计着,在一年的时间里,亮剑这本书最少能卖到200万册以上。
陆地行走的鱼也可以达到这个销量。
而表现抢眼的还有第一次亲密接触,元月初推出之后,短短一周内。销量达到了60万册。
肖飞估计着,在春节前第一次亲密接触销量达到百万册以上,应该没什么压力。这书因为写的是网络爱情,时尚因素十足。十分的受青少年读者的欢迎,而这部分人群最容易对名人产生崇拜心理,被发展成忠实粉丝。
肖飞估计着。自己这样一个目前还算是严肃作家阵营里的一员的青年作家,通过第一次亲密接触一书摇身化作偶像派作家。应是不费吹灰之力。
翰墨文化推出的其他图书跟以上三本书相比,销量自然要少得太多。
可表现也是相当不错的。
每本书的首印量也都至少在5万以上。市场反响还不错,卖得也算好。
现在,翰墨文化每个月的销售码洋都至少在7、8百万,利润大约是码洋的三分之一左右。
应该说,还算得获利颇丰。
但是,如果真的要按肖飞所规划的,购买进口印刷设备,开办一家大型印刷厂的话,这个赚钱速度,短期内还是赶不上花钱的速度。
“肖飞,真的有必要自己办印刷厂吗”刘泽来提出了质疑。
“我认为很有必要,泽来兄,咱们来算一笔账,咱们的图书在别的印刷厂印刷,四分之一的费用是要支付给印刷厂的,这可不是小数字,按这个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