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0(2/2)
即便在这个时候,收获杂志也在始终贯彻巴老的办刊原则:不要政府拨款、拒绝商业广告、拒绝资本干扰,坚持刊用最优秀的文学作品。
到了90年代末的最后几年,虽然收获在这一办刊原则下仍然保持着高质量高水准,并持续被国内的文学爱好者广泛喜爱着,其订阅量也仍然保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线上。
但是,收获怎么可能完全置身于时代浪潮之外而不受其影响最近些年,收获也在时时承受着市场化的阵痛。
因为,一本大型纯文学杂志没有政府的资金支撑。不要商业广告以及资本赞助的话,是要完全靠着杂志的订阅量存活的
收获其实算得上是最早的市场化运作的大型文学期刊。
它的存活。办刊的艰辛,也只有内部人才最了解。
肖飞的这篇文学已死。有事请烧纸之所以触动了巴金老人,就是因为这文章对文学圈的现状论述得太详尽了,也基本说到了点子上,将中国文学目下的病症精准地点了出来。
更难得的是,还指出了解决的一些方法以及文学发展的未来远景什么的。
巴老听了之后,如何能不动容
小林女士听父亲开口,便笑着说:“爸爸,写这文章的人还只是个19岁的孩子呢,您能想象得到吗”
“噢作者才19岁”巴老一脸讶然。
“是啊爸爸。咱们杂志前不久刚推出来个长篇小说专号,专号的头题长篇也是这个肖飞写的呢”小林女士又拿出一本收获长篇小说专号来展示给父亲看。
巴老端详了一下杂志的封皮,伸手指了指陆地行走的鱼这一行小字:“这个就是肖飞写的”
小林女士点点头:“是啊。”
“回头我要读一读。”巴老说道。
父女俩正在说话,家里来了不速之客,却是新民晚报的一名记者想要就收获上发表的那篇文学已死,有事请烧纸询问一下巴老的看法。
晚年的巴老多病体弱,基本很少见外客的,也不怎么接受记者的采访。
“爸爸,我去应付一下。让他们走好了。”小林女士说道。
巴老一摆手,兴致勃勃地说道:“今天精神还好,见一下记者也无妨。”
小林女士耸耸肩,她不忍再劝阻父亲。再说让记者了解一下父亲的近况也是应该的。
新民晚报的记者就被带进来。
“巴老您好,新一期的收获上发表了一篇评论,叫文学已死。有事请烧纸,不知您对它有何感想”
记者寒暄了两句问候了一番后。就开门见山问道。
巴老微微颔首:“文章刚刚已听小林读过,写得不错。有针砭文学圈时弊的意味,我认为这文章说到了点子上。”
记者听了顿时大喜。
巴老这是明确表态支持文章的观点了啊
巴老是什么身份中国文坛的泰斗级人物啊
到了1996年的时候,随着老一代文学大家的相继谢世,巴金老人已经是共和国硕果仅存的文坛领袖了。
他若是对某件事表个态发表一下看法,那影响力可就大了去了。
新民晚报的记者在下面握了握拳头,异常的兴奋,他知道,自己今天抱着试试看的姿态过来拜访巴老,算是来着了。
抓到个大新闻啊
“哦,巴老对肖飞有什么看法吗”记者紧接着问道。
“我对肖飞还没仔细了解过,不方便对他进行评价,但我刚听小林说,他今年才19岁,这么年轻就有如此深邃的思想和眼光,已经非常难得了。”巴老兴致勃勃地说道。
记者频频点头,快速地记下这句,又问:“巴老您看过肖飞发在收获长篇小说专号上的那部长篇小说了吗”
“还没看,准备认真拜读一下。”巴老拍了拍刚从女儿手里拿到的书,认真说道。
“您对当今文坛有什么话要说吗”记者抖擞起精神,想听一听巴老对现在文坛的一些看法。
“我要说的,文学已死,有事请烧纸这篇文章里都已说得很到位了。”巴老回答道。
记者还想接着问下去,不过,他被小林女士用目光制止了。
巴老的身子不好,时间长了,会让老人过度疲惫。
记者也很识趣,赶紧地起身告辞。
次日,新民晚报上刊登了一则独家新闻:巴老说,他要说的话文学已死,有事请烧纸一文已说得很到位
这新闻标题摆在报纸的导读栏上格外的醒目。
巴金老人可以说是大魔都的一个标志性的文化人物,看到巴老的名字出现在新闻标题里,还是十分吸引读者眼球的。
于是,这篇新闻先是轰动了魔都。
继而其影响力又扩散到了全国。
因为巴老对肖飞观点的支持,原本激烈反对肖飞这篇文章观点的人都开始有所收敛。反思文学界现状的文章却开始渐渐多了起来。
这就是文坛领袖巨大影响力的一个集中的体现。
肖飞是在新民晚报对巴老的专访刊发的当天就得知了这一消息的。报社之间互通信息还是比较快的,新民晚报的这新闻于当日的上午就传真到了中原晚报,刘泽来看到之后,马上告知了肖飞。
肖飞听刘泽来说到,巴金老人对自己这篇文章很是认同,并大加赞赏后,很是感动,内心更是激动不已。
能得到巴老这么高的评价,他压根就没有想到啊。
s:第二更,后面还有
第180章顺势而为,造势大成
s:三更已毕,感谢书友大大们的支持。
“火候到了。”
因文学已死,有事请烧纸而引发的舆论热潮席卷全国,继而又在新民晚报上巴老肯定肖飞观点的新闻的推波助澜下直抵最顶峰,且一切都在按照肖飞所预计的大好局面发展之时,肖飞对刘泽来如是说道。
是的,火候到了。
这拨儿顺势而为的造势本来就是为了翰墨文化同时推出两本新书而制造舆论热点,聚焦舆论关注。
而今,几乎举国的人都在议论“文学已死”这个话题,作者肖飞的名气在原来的基础上更是翻着跟头的上升。
国人对肖飞的兴趣和期待也已到达了一个高点。
这个时候推出新书,正当时也
还是由刘泽来操刀,肖飞配合,中原晚报上发表了一篇有关肖飞新书的新闻专访。
这专访的大致内容如下:
肖飞发表在收获长篇小说专号上的长篇陆地行走的鱼单行本即将由翰墨图书文化公司和上海文艺出版社联袂重磅打造,于近日推出。
单行本比之收获长篇小说专号上的内容要多了十多万字,情节更丰富,人物更精细,感情更饱满,如是种种。
看过收获长篇小说专号上刊发的陆地行走的鱼这部小说的读者,如果再读一读单行本的陆地行走的鱼,将会发现,阅读的感觉大不一样。
与陆地行走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