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超极品纨绔 > 分节阅读 322

分节阅读 322(2/2)

目录

“是,老师”

方扬恭敬地回答了一声,径直走到白岩大师让出来的书桌前,开始有条不紊地做着准备。

铺宣纸、选毛笔、磨墨每一个步骤方扬都做得非常认真和仔细,他的动作不紧不慢,整个人却已经慢慢地融入了创作的状态当中去。

事实上方扬在进行准备的时候,已经开始调整自己的心绪。

白岩大师这一学派,向来并不重视技法的运用,而是强调在创作中要做到天人合一,讲究将整个心神融入到创作环境里面。

方扬的动作越来越慢,最后磨墨的时候更是如此,有时半晌都没有磨一圈。

直到方扬认为自己的情绪已经完全调整好了,他手上的动作才陡然加快,迅速完成了准备的工作,然后眼中精芒一闪,飞快地从笔架上取下那支早已选好的毛笔,蘸满墨汁之后,毫不犹豫地挥毫而下。

白岩大师认真地观察着方扬创作的全过程,包括他磨磨唧唧地磨墨的动作,白岩大师都看得非常仔细。直到方扬以一种饱满的情绪落下第一笔的时候,白岩大师顿时感到眼前一亮。

一旦开始创作,那绝对是一气呵成的。

这一点方扬和白岩大师是一样的,所以几乎片刻之后,洁净的宣纸上就出现了五个大字:

心远地自偏。

这是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也是暗喻崔长安虽然居庙堂之高,却始终有魏晋名士之风,正因为他那种高洁的品格,哪怕居住在大内,也依然可以“悠然见南山”。

虽然有一丝拍马的嫌疑,但是方扬相信,崔长安一定会喜欢的。

这几个字方扬也是用尽了心思写,一眼望去,纸上扑面而来一种出尘脱俗的隐士气息,可以说方扬做到了将意境与寓意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而且这种结合非常成功,无限趋近于完美。

直到方扬换笔写完落款,白岩大师才用欣赏的目光看着方扬,微笑着说道:

“小方扬,老师今天非常高兴,因为你在创作中已经领悟了意到笔到的真谛,所以创作起来挥洒自如,整幅作品情境超迈、自然天成。跟上次相比,你的书法水平又有了长足进步啊甚至可以说已经小成了”

能得到一位华夏书画界泰斗如此高的肯定,方扬感到有些受宠若惊,连忙谦虚地说道:

“老师,您真的是谬赞了”

“我不轻易表扬人,一旦表扬的话,那也绝对不是虚伪的吹捧,而是因为你确实有这个实力。”白岩大师笑着说道。

说到这里,白岩大师看了看桌上的作品,笑着问道:

“小方扬,你该不会就带着这么一个半成品去当礼物吧”

方扬苦笑了一下,说道:

“这幅字明天就要用,送去店里装裱也来不及了呀”

白岩大师看了看屋角摆放着的卷轴、绫绢等装裱材料,笑呵呵地说道:

“看在你为我找到天完志略的份上,今天我就帮你装裱一下吧不过我也很久没出手了,如果把你这幅精品书法给弄坏了,你不许找我赔哦”

方扬闻言又惊又喜。

白岩大师的装裱技术也是闻名遐迩。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在琉璃厂当过学徒,后来师从著名的装裱艺人赵翰墨先生,学得了一手精湛的装裱工夫。他的一些得意作品,基本上都是自己动手装裱的。

而且大家都知道,白岩大师有一手快速装裱的绝活,他改良了一些传统的装裱技法,一般手工装裱至少要一个星期左右,但是白岩大师可以在一个多小时就搞定,有时候甚至比机器还要快。

所以听说白岩大师愿意出手,方扬也是惊喜莫名。

他连忙说道:

“谢谢老师谢谢老师”

白岩大师呵呵一笑说道:

“给我打下手有兴趣的话,我把这工夫也传授给你”

两个小时后。

白岩大师带着些许疲惫出来到院子角落的水龙头处洗手,这里缺乏一些专用工具,所以时间稍微长了一点。不过装裱过后的那幅字,档次立马就不一样了,方扬是越看越满意。

小心地将卷轴收好,方扬就劝白岩大师回房休息,毕竟两个多小时的工作,对一位耄耋老人来说还是挺累的。

白岩大师生活本来就比较规律,所以他强行摆脱了那些古籍善本对他的诱惑,从善如流地回房歇息了。

第二天上午,白岩大师依然一吃完早饭就钻进了老爷子书房里去,方扬自然也在里面陪着自己的老师,顺便给他打打下手。

到了九点多的时候,工作人员过来汇报,说门口来了几名军人,说是军事博物馆的,奉韩副主任指示过来找方扬。

方扬一听就知道韩凌飞已经打好招呼了。总部首长下指示,而且他们还是受赠方,所以军博这边反应也很迅速,博物馆的馆长政委一起带队,与他们同行的还有博物馆文物征管部和安全保卫部门的同志,一行人一起来到了韩家老宅。

方扬直接迎了出去,当他看到馆长、政委两位少将联袂前来的时候,也不禁楞了一下。

昨天大舅不是说让军博派几个专家过来吗怎么两位主官还亲自上门了

不过方扬也就是微微愣了愣神,很快他就含笑打招呼道:

“梅馆长、宋政委,欢迎欢迎”

第450章 爱上路虎

“方总,感谢感谢啊”

梅馆长上前一步,热情地与方扬握手。

与一般的作战部队不同,军博的两位军政主官都是一副儒雅的文人风范,这与他们的工作性质有很大的关系。

在韩凌飞亲自打电话给他们之后,两人就激动不已,直到现在依然没有完全平复。作为军博的主官,两人对军史的了解自然非常深。

白岩大师和方扬对韩老爷子如此丰富的收藏大惑不解,但是梅馆长和宋政委对此却是有所了解。韩老爷子没有上过一天学,但在参加革命队伍之后却一直都坚持学习文化,从革命圣地的扫盲班开始,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学习。

在当时的军队中,这种情况还不少,包括徐家老爷子也是这样。

韩老爷子在年轻的时候就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尤其爱好收集各种古籍善本。战争年代人命贱如狗,所谓盛世的古董乱世的黄金,那些珍贵的典籍在战争年代也是如此,经常被人弃之如敝履。

韩老爷子正是这样一点点收集起来的。而最大的一次收获是当年老爷子率领一个师攻打泸城的时候,势如破竹一般地攻入城内,他在仓惶外逃的泸城守军司令部里找到了好几箱保存完好的古书,其中不乏珍贵的孤本。

后来才知道,泸城守军的守备司令刘祖光也是一员儒将,这些书都是他祖辈传下来的,结果韩老爷子的部队进攻速度太快了,他甚至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