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86(2/2)
大唐表面上繁华,其实也隐藏着危机,盛极而衰,此时是大唐国力最盛的时候,也是危机最大的时候。原本的历史上是因为安史之乱,现在安史之乱已经消弭,却依然存在着深重的矛盾。
回纥已经被灭尽,羌塘上的吐蕃人还有很多,这些各自为战的羌族无力和强大的大唐对抗,如今只能在大唐的驱使下相互内耗。论弓仁带着唐军占领了逻些,吐蕃帝国的根基没了,然而论弓仁毕竟是禄东赞的子孙,他总不会将羌人赶尽杀绝。
白兰,苏毗,党项,一旦中原有事,这些已经残破的羌族立马有死灰复燃的可能。一旦中原有事,论弓仁的忠心还会有多少这个便不好说,他毕竟是禄东赞的子孙。吐蕃帝国人口二三百万,如今死的还没到一半,一旦中原有事,西山寇盗便又有了机会。
所以无论如何,中原不能乱,大唐不能乱。乱了就不好收拾了,想要收拾要付出的代价太大,大到他根本无法接受。
再过十余日,就要到乌鞘岭了。过了河西,要不了几天就会遇到张巡他们。到了那个时候,大唐帝国的命运将会真正决定,千千万万汉民们的命运将真正决定,而大唐帝国将会走向何方,也会真正决定。
是图穷匕首见,还是一笑泯恩仇,其实完全取决于张巡。事情已经开始,他便没有退让的余地,毕竟他是带着一万人来的。这一万人在亿兆汉民之中,是于他最亲近的,不管如何,他也得顾念他们的利益,所以他的线已经画在那里,没法后退,也没法让步。
到了那时,就要看张巡是否有足够的智慧,做出正确的选择了。
多谢书友隆隆书友的打赏
昨天手一抖,一月稿费没了tot,说到底还是成绩不好,稿费太少,就给孩子卖几件衣服而已,一月稿费就出去了不过反过来想,要是没有这些稿费,就得动用工资了,这样一想就平衡了。
跳荡是个谦卑的人,作为新手作者,不敢说自己写多好,不过还是在努力写故事的,水平有限,每日两更却没断过,至少也是努力了。写这本书一是圆自己的一个梦,二来自然是要挣几个零花,感谢每一位正版阅读的兄弟,感谢隆隆书友等打赏本书的兄弟,没有你们的支持,我也没有给儿子买两身好点儿衣服的钱。故事会有写完的一天,各位兄弟的支持我会永远记住的。
不断更,不烂尾,勿忘初心,这便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其实书的内容自己不能够满意,有些剧情纠结墨迹,有的剧情狗血,这些都是实情。终究是水平问题,只能是慢慢揣摩慢慢提高了。
其实大部分的看书的兄弟都没在书评区发过言,也没加我的书友群,跳荡依然谢过各位的支持。
要去接孩子了,哈哈,先闪了。
第四百一十八章会兰州
河西道上,其实并不平静。
参与北征的北海道行军总管安思顺,已经奉旨回到了凉州。大军到了凉州之后,安思顺直接关了城门,不许安西军入城,也不出来拜见马璘。
马璘也懒得跟他计较,毕竟安思顺也是奉旨行事,如今安思顺亦是有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也成了一位使相,不来拜见也挑不出什么毛病。大军没有进城,护着李隆基的灵柩直接越城而过,离开了凉州城三十里了,安思顺却突然带着亲兵赶来哭着要拜祭先皇灵柩。这一次马璘依然是给他面子,让这家伙哭了个够,足足耽搁了两个多时辰才继续出发。
安思顺哭过了,也就回了凉州城,没过多久后面又传来了消息,不单是大军不让进凉州城,后面跟着的兴胡商队想要进凉州城补充物资,也被河西军拦在了凉州城外。
这个也没什么,马璘懒得去跟安思顺扯皮,过了乌鞘岭便进入陇右了,到时候便是哥舒翰的地盘,眼下物资足够,不去凉州城补充也没什么。
结果还没走到乌鞘岭,后面商队又有消息传来,河西军拦截了一部分商队,大概有几百辆马车,不准跟着安西军往前走。
这便是有些上脸了,马璘倒也没有客气,大队继续出发,分出了两个千人队返回,去处理这件事情。
结果去了一看,是一些河西当地的豪强的人马,并非是安思顺的正规部队,人数却足有两三千人。围着车队正在扯皮。听那个意思。大概就是商队到河西行商不合规矩,坏了他们的生意云云。
见到大军过来,这些人也不退缩,摆出一副滚刀肉的样子,就是不让车队过去,说什么他们都是大唐的百姓,就算是马相从这里过,也不能坏了规矩云云。
不过安西军一波箭雨落下之后。这些家伙便都怂了,留下了几百具尸体,跑得极为快捷。
为首的将军知道马璘性子,这些混不吝都是河西胡人,居然赶来冒犯大军,这一下自然是踢到铁板上了。若是汉民就比较难办了,不过当地的汉族豪强都是懂规矩的,也不可能听安思顺一个胡人的教唆。
来了这一下之后,果然就清净了许多。沿途的豪强有不少,也没人再来找不自在。翻越乌鞘岭时。见到驻扎在附近的一支河西骑兵,数量大概有七八千人。还算是比较客气,全军过来拜祭了天子灵柩,然后就让开了道路。
陇右是哥舒翰的地盘,哥舒翰这两年不太如意,原本的精锐都被抽给论弓仁带着上羌塘去了,趁着这次北征回纥才补满了兵员,不过军中精锐不多,七万多人只有两万多是老兵,其他的都是北征前招募的,北征这一战新兵们也长了一些经验,不过其实没打什么硬仗,漠南草原也没有像样的对手,所以部下的战力相对一般。
哥舒部落牧地在疏勒至于阗的葱岭山麓地带,之前波斯人侵入安西,后来被马璘击败之后,波斯人的老弱妇孺都归了哥舒部落,哥舒部落声势大振,因为此事,哥舒翰也承马璘的情,两边多有交往,北征时哥舒翰也去安西买过大量的火雷,之前也得到过一些新式军械,比如八牛弩用的钢制弩箭还有绞盘等等。
根据马璘得到的情报,哥舒翰亦是还没到长安就接到命令返回军中,带着陇右军返回驻地以防备自己,不过以哥舒翰的为人,恐怕不会出十分力。其实安思顺也没出十分力,一次试探之后便缩了回去。
胡人都是这尿性,局势不明朗时不会尽全力,说到底还是读圣贤书的汉人可以猜度,更可信任。
过了乌鞘岭之后,沿着古长城向东南而行,沿途并未遇到哥舒翰的大部队,偶尔遇到的小股骑兵也都比较客气,当然哭拜先皇这是少不了的。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