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8(2/2)
两位大哥皆是连连点头,杨国忠这样的小人在他们眼中自然是死了的好,至于用什么手段。到了他们这个阶段已经是不在乎了。
酒喝了七八分。三人都是有了不少醉意。马璘借着酒劲开口道:“雷大哥,八哥,兄弟我最近事情太多,你们两个真的不能来帮帮我么”
雷万春笑着摇头:“游侠儿的事情哥哥能帮你,跟着你却是不成的。我们的性子你也知道,这不是哥哥们好面子,实在是我答允去帮探花郎张巡做事在前,小马你开口在后。男子汉大丈夫一言九鼎。答允了的事情就要去做,说出来的话总不能随便改变。”
马璘点点头,他早知道会是这个结果。
“两位哥哥不肯来,小弟我自然不能勉强。雷大哥,我想你给我带句话给张巡,问他愿不愿意帮我做事。”
若是别人,定然是觉得马璘这话极为无礼。雷万春和南霁云对视一眼,却是同时应道:“可以。”
“多谢两位大哥。”
雷万春笑道:“探花郎如今只是县令,可以说是怀才不遇。他是读书之人,和我和南八不同。一心只想着济世救民。小马你如今已是宰相,人品我们兄弟又都知道。探花郎如跟你做事,于仕途之上倒也算是走上一条坦途。”
马璘点头一笑:“我也是信得过张巡的人品,这才托你们给他带话。官吏想要在我手下做事,头一条那就是人品得让我信得过。你们就告诉张巡,关中百姓大量移民河中已是定局,圣心如铁不可改变,路途遥远山河险阻,要去河中的百姓怕少不了一二十万,路上死人是免不了的。如果他愿意主持此事,相信便可少死许多百姓。你可以告诉张巡,我和两位哥哥是生死弟兄,让他不必怀疑我的人品。”
雷万春笑道:“小马你这样一说,探花郎不想来也是不成的了。小马,十几年不见,你对人心的把握比当年的确是强了许多。”
马璘呵呵一笑:“这次移民的规模实在太大,我又不可能一直呆在长安处理这件事情,我擅长的便是开疆拓土,像这样的事情必须要找一个可以信赖的直臣。放眼大唐公卿之中,我唯一敢信的便是张巡。颜真卿也算一个,可惜已经死了。”
这句话说到了,今日的目的也就达到。兄弟三人又喝了几杯,马璘告辞二人又原路返回了延康坊住宅。
杨幼娘这一次并没有出来迎接他,显然还在为那两句诗生气。马璘也不想理会她,换了衣服就策马直接回了华清宫。他是当朝宰相,天子在华清宫,他自然不能在长安城里过夜。
华清宫一处别苑之中,安禄山躺在锦榻之上,因为高烧又一次昏迷过去。
这里本是后宫妃嫔的住处,李隆基特意让他住在这里以示恩宠,身上的伤口也派太医来处理过了,溃烂的伤口剜去许多烂肉,浑身被包裹的像个粽子。
朝臣们居住的地方远离宫阙,服侍他的人也是宫中之人。这个地方与别的地方隔绝开来,可以说是极为安全。
一个彩衣宫女坐在安禄山的榻边,小心的一遍遍擦去安禄山额头上的汗水。正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两个小太监坐在门外台阶之上已经睡着。
彩衣宫女回头看了看,忽然俯首在安禄山耳边轻轻唤了两声。安禄山身躯猛然一颤,眼睛慢慢地睁开了。
“光明神在上”
彩衣宫女温柔地掩住了安禄山的嘴巴,打断了安禄山的话,从怀里拿出一个物什在安禄山面前晃了晃。
安禄山眼中现出激动之色,紧紧地盯着宫女手里的东西。
“安将军,你就要回归光明神的怀抱了,有些东西应该交给我们了。”彩衣宫女移开封在安禄山嘴上的小手,用粟特语低声道。
“回归光明神的怀抱你们你们不救我了”安禄山声音微微颤抖。
“不是不救,是你伤势太重,且又身中剧毒,已经救不了了。东西交出来吧,光明神的子民们还需要这些东西。”彩衣宫女用粟特语轻声道。
第一百七十二章万民相送
“中毒我何时中了毒”安禄山颤声道。
“刀伤伤口里发现了我们常用的毒药,此药无法解救。你是如何中毒的,只有你自己清楚。我们也很想知道。”
“什么”安禄山目露惊悸之色,“是马相马璘他为何要害我他为何会有你们常用的毒药”
“原来是马璘,怪不得,和我想的一样。”彩衣宫女点了点头,“安将军,交出来吧,你留着那些东西已经没有用了。”
“马璘狗贼害我我要禀告天子天子会为我杀了这个狗贼我要去见天子我要见天子”
安禄山声音极为激愤,彩衣宫女冷哼一声,星眸中现出一丝杀意,小手掩住了安禄山的口鼻。
安禄山身躯一阵颤抖,却挣扎不起来,十几息的时间过后,安禄山终于是停止了挣扎。
彩衣女子小手伸入安胖子贴身小衣里一阵翻检,找出一个古朴的锦盒,打开一看点了点头,塞入自己的怀里。
小手在安禄山痴肥的身体之上一阵按压,各处伤口皆是有鲜血溅出,把白布染的红色。彩衣宫女轻点螓首,显然对于自己的手法极为满意。
“安将军死了”一声惊慌的叫喊忽然从她的樱唇中传出。
就在这天夜里,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突然伤口崩裂而死,死在了华清宫里。大唐天子李隆基知道后更加震怒,连夜下旨命令陈希烈和太子李亨加紧查办此案,杨国忠的相府当夜便被北衙禁军抄了。
三木之下。什么口供都会有。许国公陈希烈跟着杨国忠一起查办的已故宰相李林甫谋反一案。从杨国忠那里学会了不少手段。这一次刚好用上,两个时辰过后,杨国忠便已经招认此事。
平明之时,太子李亨便将杨国忠的口供送到了李隆基的面前。李隆基怒不可遏,命令陈希烈和李亨继续深挖此案,同时追究杨国忠结党营私之罪,要把杨国忠一党连根拔起。
十二月初的长安城里,一场巨大的风暴毫无征兆的来袭。不到十日的时间。便有足足数十位大臣待罪下狱,党附杨国忠之重臣几乎为之一空。
十二月初八,陈希烈和李亨查结此案,结果报给天子御览。李隆基盛怒之下,御笔一挥便有十三位杨氏一党的重臣人头落地,家人一律流放河中,另有二十八位杨氏一党大臣有的被降职,有的被贬官赶出长安。
李隆基毕竟是少有的仁厚天子,即便是谋逆之案亦是很少诛杀罪臣家人。这一次杨国忠之案被他定性为谋逆,却也只是砍了十三颗人头。
而作为首恶的杨国忠。这次却是逃过了刀斧之灾,定的罪亦是流放。却非是流放河中,而是流放岭南道。
这无疑是杨妃起了作用,不然杨国忠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