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6(2/2)
封常清深吸了一口气,盯着马璘道:“事已至此,多说无用。天子被奸人蒙蔽,能有个无功也无过的结局,朝中公卿们一定有人为我们据理力争,这已经是对得起咱们了。仁杰,我只问你一句,对天子可有怨望”
马璘看了看封常清,见封常清的目光极为殷切,只得闷哼了一声道:“为人臣子,岂敢有怨望,不过是有些心灰意冷罢了。”
封常清点了点头道:“如此便好。我等为人臣,便应尽人臣的本分。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若是因此心生怨望,与那些胡将又有何异安西路远,天子不知实情,出现这种事情也是寻常。当初高大将军在时,便亦有过此等事情,高大将军也是默默忍受,可没有多说一句。”
马璘长出了一口气,点了点头。
心中只是有点儿不爽,不过这也没有什么。他想要做的事情,长安那边根本就是指望不上。要是什么事情都等着圣旨,干脆什么都不要做了。
以后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只要保证不被拉下安西节度使的位置就好。反正为的也不是李家,而是为了整个汉民族的将来,受点委屈忍了就是。
“仁杰,将士们的功劳都记录在册,策勋三转已经写到告身上了,如今天子却又下令剥夺。这件事情,你准备如何应对”封常清又问道。
马璘沉吟了一下,道:“剥夺就剥夺吧,反正咱们也没有那么多勋田给大家。既是夺了军功,总需要有所补偿,每人二十缗钱,全部用武德年间开元通宝,我们寒心,总不能让健儿们也跟着寒心。”
“也只能如此了。”封常清点了点头,看着马璘的目光里多了一丝赞赏之色。
第九十六章阴霾
感谢章根硕书友的打赏,您的名字让我想起了王蒙小说里的杨巨艇,哈哈
“哥舒翰送来礼物时,我们破黑衣贼的消息显然已经传到陇右,又经过这么长时间了,现在消息定然早已传到了长安。这样的大事,根本没人可以遮掩。”
“朝中诸公最后采用密旨这一方式,而非是昭告天下,定然也是经过一番争论。不管如何,仁杰,你今后还是要小心一些,不要让人抓到把柄。老夫看着你在安西搞得红红火火,也不希望你的宏愿最后成一场空。”
已经又是十月了,距离怛罗斯之战已经过了一年多了。距离在飒秣建城中发动,竟然也是过了一年时间。不知不觉间,来到这个世界已经这么久了。
马璘独自站在思浑河畔,看着面前奔腾咆哮的湍急流水,想着封常清最后说的话,心中还是有些不是滋味。
把柄自己有什么把柄这一年多以来自己做这么多事情,有哪件是出于私心
一个中官随便的几句话,便能黑白颠倒,杀死两万侵入安西之敌的大功,居然就这么成了大过
杀良冒功,开玩笑,黑衣贼两万人夜里来劫寨,难道要大开寨门迎接他们不成
这个时候马璘自然也是明白,他并没有真的骗过边令诚。这个中官当时虽然被骗了,事后还是想明白了为何哥舒部落会突然出现。
然而即便如此,疏勒城北的战斗依然是大功一件。最后接到的是这样一道旨意,马璘还是有些无法接受。
制书里“刻毒狠辣”四个字写得清清楚楚,这就是朝堂诸公对于自己的评价
关中汉子马璘已经快三十岁了,而前世的他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青年,还不习惯承受这样的委屈。明明一心为了大唐,没有半点儿私心,凭什么要被这般对待
“仁杰,别想那么多了。这在安西是常事,习惯了也就好了。”
马璘回头一看,来的是老将李嗣业。他的田庄在马家新老两座田庄之间,刚好就在左近。李嗣业的次子是跟着马璘从河中闯回来的,如今在安西新军中也是一名校尉。因为这个儿子,李嗣业和马璘走得很近。李嗣业一向受封常清的器重,所以封常清才会告诉他这件事情。
李嗣业扔过一壶葡萄酿,马璘接了过来,闷闷地喝了一口。
李嗣业和段秀实在怛罗斯兵败后保全了数千残军退回安西,如此大功却无人提及,更不用说封爵了,李嗣业却从来没说过什么。光是这一点儿度量,马璘便是自愧不如。
李嗣业催动战马走了过来,也喝了一口冰凉的葡萄酿,笑道:“安西这个地方,距离长安太远,什么是功什么是过,都是那些大人们说了算。这次密旨定性为杀良邀功,却只是申斥了你一顿,已经算是不错的了。依我看边令诚虽然得天子宠信,却也不能欺瞒所有人。所以会有这个密旨,定然是李相和杨国忠斗法的结果。”
马璘意外的看了李嗣业一眼,没想到他还有这般见识。
“李杨斗法嗣业兄的意思,是李相故意压制我的功劳,杨国忠帮我不成”
李嗣业摇了摇头,笑道:“仁杰,你虽然算是那杨国忠的东床快婿,可帮你的未必就是杨国忠。朝中李杨斗法,就这次的密旨来说,更可能是杨国忠压制你的军功,李相帮你。”
马璘皱了皱眉头道:“嗣业兄何出此言现在在外人看来,我和杨氏可是在一条船上。”
李嗣业笑道:“很简单,因为这次边令诚升官了。边令诚升为监门将军,肯定是站在了这次斗法胜利一方那边的结果。”
“李相外表和善内里严峻,一向自视极高,是绝对看不起边令诚这等中官的。这次边令诚因此事得势,必然是党附李杨其中一人。李相看不上他,肯被边令诚党附的只可能是杨国忠。边令诚升官,也就是说这次斗法是杨国忠占了上风。既是如此,谁捧你谁压你岂不是清清楚楚”
马璘点了点头,长出了一口气道:“我在长安之时,何曾听过杨国忠这等人物如今来安西十有一年,杨国忠竟然能和李相分庭抗礼了。我等沙场血战之功,竟是不如杨国忠一个溜须拍马之辈”
“世事本是如此,有什么办法”李嗣业笑道,“除非天下大乱,你我武人才有用武之地。如今天下承平,四夷皆不足为患,朝堂上诸公唯恐我们坐大,自然是吝惜爵位功劳。赏功难以得到赞同,罚过却更容易得到支持。能够得到个无功无过的结果,李相已经是对得住咱们了。”
再次喝了一口葡萄酿,李嗣业惬意的叹了口气,继续道:“十年之前,杨国忠还是一个无名之辈。十年之后,竟然是借势飞腾到如此地步我听大夫说,据长安城传来的消息,这一年内李杨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