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6(2/2)
郝凤和丁丹一大早就来到了超市,给熊妈妈购置礼品。郊凤和丁丹每人手里提着至少四样东西,兴致勃勃地去了熊妈妈家。
一路上,郝风向丁丹介绍了熊妈妈的身世:“熊妈妈是一位老革命,曾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在部队做过话务、医务工作。她的伴侣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战役中牺牲了。那时她仅有三十八岁,从部队转业到滨海市统战部工作。”
“她没儿没女,也没再改嫁,孤独地过着单身的生活。她的身体由于战争也留下了很多毛病。”
“开朗的性格,是她长寿的秘诀。知足的心理是她快乐的源泉。她清醒的头脑、敏捷的思维好似八十岁的老人,连我的生日都记得一清二楚。”
“九十二岁的人了,还能记得住你的生日”
“不信,你问啊。”
郝凤敲开了熊妈妈的房门。郝凤还没进屋。熊妈妈还没见着郝凤的身影,只听熊妈妈就大声地叫她家保姆的小名:“小娟啊,是不是我女儿来了”
小娟从厨房出来,大声的答道:“是你女儿凤姨来了。”
丁丹还没见到熊妈妈呢,就先领略到了老人的耳聪。郝凤和丁丹一前一后给老人行了个祝寿礼。
这时,保姆走近郝凤说:“凤姨,熊奶奶刚看完你的照片。说在影集里看不清楚,要我一个一个地拿出来。熊奶奶边看边擦眼泪,要我给你打电话。我按了一半,熊奶奶又不让我打了。说是,你忙,不忙会来看她的。”
郝凤听到这儿,忍不住了。眼泪在眼圈直打转,生怕掉下来,急忙跑到洗手间,把眼泪擦干,怕被熊妈妈看见。
熊妈妈还是看出来了,控制不住了自己情绪,从来不流泪的干涩眼,顿时满含泪花。
毫无血缘关系的母女俩,不亚于亲生母女的牵挂和惦念。丁丹想,难道是同样的身世把她俩凝结到一起还真的是有天缘和情缘。只见郝凤坐在熊妈妈的身边动情地肴着熊妈妈的气色和面色,一会儿用手理一理飘在眼前的头发,一会儿用手摸摸前额,感觉一温,问候熊妈妈的吃饭情况,问候熊妈妈的血糖、血脂、血压情况,拉着熊妈妈的手亲热的程度让丁丹嫉妒。
熊妈妈对女儿郝凤的到来,心花怒放得像个老顽童。一会儿拿出这样郝凤没看见过的东西,一会儿又拿出那样别人送给她的礼物。让保姆找个袋子,把这些东西装起来,给郝凤带走。
而后拉着郝凤坐在她身边,指着丁丹问郝凤:“她是你妹妹啊”
“对,是我的妹妹。”
“今天多待一会,我有重要的话要对你说。”
“你说吧,”指着丁丹,“不用背着她。”
“把你的身份证给我,我把我的房子过户给你的名下。”
“熊妈妈,这我怎么能接受呢你还有没有直系血缘关系的亲属了”
“有。我不会给他们的,他们不配继承我的遗产。我就是要给你。你今天不给我身份证,那我就写遗嘱,再拿到公证处去公证。”
“你的财产经过我手保存的都在银行的保险箱里。你什么时间用,你可以随时告诉我。”
“那些都是你的了。”
“我要把你的财产写个明细,待你百年那天作为党费上交党组织,或建一所以你名字命名的希望小学。这事我可以为你办,接收你的遗产我是万万不能的。”
“这是你应得的,因为你照顾我几十年。”
“这是咱娘俩的缘分,是上帝安排我来照顾你的。这样,等我下次再来的时候,我把街道的领导叫上,把你的房子还有存款都写成明细,形成公文。然后由你签字。你再立上遗嘱,是建希望小学啊,还是救灾啊。你要是相信我,就写明由郝凤承办就可以了。这就合法了。”
熊妈妈这回是真的哭了,头也不抬,眼泪噼哩啪啦地往下掉。
郝凤忍不住地哭着说:“熊妈妈,都是我的错。我不应该让你不高兴,你活得好好的,为什么要立遗嘱啊你今年九十二岁,至少还要活十年吧。”
“这样也好,做到心里有数嘛”
“熊妈蚂,我要是像你这样大的年纪,我也会这样。你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啊。我也是没儿没女的,我的遗产也要捐献给国家的,我想在我离世前就捐出去。”
郝凤灵机一动,“再不然,熊妈妈,你再想一下,能否现在就以你的名字建一所希望小学”
熊妈妈说:“好啊,那你就给我办吧。”
丁丹静静地听着看着,两代女人伟大的壮举和情怀,丁丹感悟到与老一代的差距,与郝凤姐的距离。
“熊妈妈,你还能记住我的生日吗”
“你在考我啊。你今年虚岁六十六岁,属马,农历十月二十三日,对不对”
丁丹伸出大拇指,对着熊妈妈说:“您真的是我见到的唯一的耳聪目明的老寿星,您能认我作你的女儿吗”
“那要问我女儿郝凤啦,得经她批准。”
“熊妈妈太幽默了,风姐要是不批,我就做你的编外女儿了。”
“熊妈妈给我的权利,过期就作废了。好了,从今天起,你就是熊妈妈的二女儿啦。”
一句话把三个女人乐得一起鼓起掌来,在厨房做饭的小娟也走进了房间。
从熊妈妈家出来,接近中午吃饭的时间了。
郝凤问丁丹:“你想吃什么”
“什么都不想吃。我想的是王大伯还有王大妈。”
郝凤开玩笑地说:“那我在你心里没位置了”
“你不仅在我的心里,还融化在了我的血液中。”
丁丹动情而又带着佩服的口气说:“凤姐,这两次出访,你在我的心目中更伟大了。你就是一个不平凡的人,我的水平描述不出你的高尚情怀和善良的心怀。我要让我的儿子把你的事迹做一下采访,不能就我一个人学习,就我一个人感动。宣传你这样正能量的人物,我也是在为社会做贡献。凤姐你说对不对”
“我有时在想,为什么你能想到的我就想不到,你能做到的我就做不到。我总结了,这就是道德水平问题和思想认识问题。你不仪实现了你的人生价值,你还为别人实现人生价值做了引领和榜样。”
“在你义诊的对象中,像王大伯和王大妈这样的情况还有吗”
“有,还有比他两个更值得同情的呢。”
“你要是不饿,咱俩边走边聊。我再给你讲述一对高级知识分子晚年生活的故事。”
“这对老夫妻都是滨海市知名大学的博士生导师,现年都是七十五岁。张大哥是计算机的博士生导师,曲大姐是建筑学设计的博士生导师。
“张大哥患的是老年病三高综合征。曲大姐患的是免疫力低下,白血球低的只是二点四,整天头昏,不能出走,只能在家里活动,有一点儿的流行感冒她准趟上。一个女儿在美国留学后定居,老夫妇两人住六十几个平方的校区的老房子。家里有个保姆,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两个人谁也无能力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