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红楼矩阵世界 > 分节阅读 251

分节阅读 251(2/2)

目录

钱智商是和苍井溢、金喜莱、老方,作为酒店的人,是最早到场迎接大家的。

我很想问问钱、苍之间现在是否有故事,想想又强忍住了,能在一起工作,就是莫大的缘分,该来的总会来的。

而且我看到现在的苍井溢,充满活力、自信,比过去更漂亮了。还是留下些想象的空间吧。

严亮、潘学、老五、老九来了后,甄工又陪着钟老一起来了。

钱智商说:“在我这个店聚聚,就是想帮着大家找回点当初的感觉,而且你老晨过去享受惯了红楼宴,这回再来品尝下,也能唤回不少记忆吧。”

说话还是不招人听潘学冲口便说:“可不是么,我每次来,就想起这个店那回死了的俩大厨,一个还是首席呢。他俩坐在椅子上死的样子,都好像在眼目前似的。”

钱智商晃晃脑袋,无奈地说:“老潘啊,你就不能想起点别的”

潘学眨眨眼,“别的对了,上星期我回江南县,听说那个把咱们害惨了的薛华高,让人给打成残废了。本来县里已经要拿下他,苍蝇老虎一起打么,也只好不动他了。你说,这小子咋运气这么好呢”

大家都笑起来,老贾似乎又不自觉地杠他,笑着说:“老潘,都打成残废了,还叫运气好那个现在还不能动弹的郑福柏,没躲过反腐风暴,给宣布撤职查处,你说他俩谁的运气更不好”

一直没说话的苍井溢这时说:“我看,现在还关着的柴菲才叫运气不好。当时,冷总下令不惜一切武力解救人,其实主要是为了里面一个女人,胡秀珊,就是现在倒台的包书记小蜜的姐姐。冷总其实是怕她出事,才强令柴菲马上解救人,招来了里面官军报复性的残杀游客。现在这事才被暴露出来。”

我也不由得想起了那时戚副总奇怪的眼神和话语,恍然大悟。

方元惋惜似地说:“唉,我要早知道这事就好了,辩护就能辨到点子上。”

金喜莱说:“老方啊,事都过去了,你还没放下呢反正现在冷总也被结算了,这就叫时候一到,一切都报。”

苍井溢又接着说:“还有个惊天消息呢,那个批示让市里处理智商的副省长,昨晚让中纪委的人带走了,听说马上媒体就要报道了。咱市的包书记,就是他原来的秘书,也是他一手提起来的。这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啊”

她一开口,就显示有人脉,消息灵通。

老九兴奋地说:“太好了,当时看那两个衙内在里面牛哄哄的欺负人,我就知道早晚得把他爹坑进去”

“那他就是咱省又一个落马的腐败高官了”大家议论起来,兴奋地让钱智商喝杯酒,解一下当年被整的气。

钟老则依旧站得高看得远,说:“现在老百姓都对反贪腐点赞,其实,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把人们迷失的价值观再度树立,这个任务才更艰巨,更需要关注。重开景区的条件,不是有这条么我听出你们都挺怀念穿越游的,可这个条件不具备,景区不可能重开的。”

钱智商摇摇头,“那确实更难。梁市长当时曾找过我,我就拒绝了。我早就后悔没认真听钟老您的警告,当然不能再重蹈覆辙。”

老贾眉飞色舞地说:“听里面的小成传话说,这个系统不会一直那么运行下去的,总是会有归零重启也就是完全从零开始的那天的。条件一是,人口什么的超过一定的界限,系统负荷不了了。这个嘛,由于死过那么多人,恐怕不会那么轻易达到了。二是自然运行一个甲子,也就是六十年,也会归零重启。那从现在看,还得再过二十五六年。到那时候,再重打鼓另开张,应该还是挺有希望吧”

这事引起大家挺热烈的讨论,但看法不一。

钱智商说:“要是重开,我还真想放下一切再回去,但是,不会像过去那样,全围绕着钱操作了。”

我说:“那个时候我和老方过岁数了,各位还是有希望的。我只提一条,如果再进去,可千万不要再从谎言开始了,这是我现在常常反省的事。薛华高虽然坏透腔了,可要是咱们没有这个么个致命的弱点,他也就利用不了了。”

相聚的时间总显得短暂,不知不觉间,时间已经到了晚上九点多钟。这时钱智商宣布说:“还有一个节目,咱们一起看电影”

看大家不以为然的表情,他忙补充说:“一个能让大家重温过去的电影,还没想到夜宴无极英雄啊,凌吉提前给弄的票子,他们的文化公司在外地拍摄纪录片,自己倒不能过来了。今晚十一点场的,也算首映了。虽然估计这电影口碑不会好,但管它呢别等二十来年以后了,现在咱们就从电影里再看看景区吧,听凌吉说,有好多镜头呢”

全书完

后记

红楼矩阵世界连载终于完结了。在这里,向所有收藏、阅读、浏览过这部作品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部书的创作缘起,其实也属偶然。2010年,已定居在南方的笔者回到原工作单位北方的一家新闻报业集团,办理正式退休等手续,一位当年曾一同工作的年轻同事,请客吃饭,为所负责的专刊约稿,盛情难却,只好答应下来。回到家后,构思了个题材,便开始写了起来。感谢她的高度信任,在只看到试写的前面几章,便同意在一个版开设专栏,开始连载。从此,本已远离文学的我,又开始写起久违的小说来。

创作一部百万多字的长篇,自然不是个轻松的工作,雪芹先生写红楼梦,自言“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但对笔者来说,却没有觉得如何地吃力。首先,作为一个原来整天无所事事的退休者,有大把的时间,且不用担心身外的柴米油盐琐事,加之重拾老本行,还感到别有一种乐趣。而且,在开始写作之时,根本也没料到会写到百万字之多,以为写个二三十万字,最多四十万字,也就可以交工了。不料,一写起来,竟然好像文思滔滔,灵感不断闪现,这些年当记者等职业积累起来的生活,不吐不快,感到总有要写、也写不完的东西,二三十万的字数很快就到了,故事却只是刚开了个头儿,要表达的思想、情节、人物等,还远远未写到。

重新考虑了一下,觉得既然能写下去,也有东西写,那就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吧,颇有雄心地决定对2010年到2012年这期间的中国社会,来一个史诗性的全景描述。作品中写了多位真实的名人,真实的年代背景和事件,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将它们作为历史的鲜明符号,插入其中。

不过如此一来,在报纸专栏连载,大概就不太适合了。

不管怎样,就这样一发而不可收,写下去了。开始时,一天一千五百字,后来增加到两千字,偶而写顺手时,四五千字也能码下来。上午写作,下午休息,其实倒也不太累。经过一年半多点的时间,初稿就已完成了。而这时,报纸的连载,第一部还没有刊完。

最后,在日报的连载,到第一部就结束了。其实,这也是破天荒的事了,毕竟这部书的篇幅、一些敏感内容等,大概并不太适合在很严肃的地方党委机关报上刊登,即便是文艺类的版面,你懂的。

既然书已完工,不管怎样,作者当然还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看到它。这样,相对很宽松的小说网站,几乎就是很自然的选择了。但其实,自己并未怎么接触过所谓的网络小说,对其独有的特点等,可说是完全不了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