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金牌小书童 > 分节阅读 37

分节阅读 37(2/2)

目录

要知道,这次的比试可是为了争夺那仅有的一个席位,谁若赢了,便是墨玉书院第一人。哪怕只有半个时辰的时间,寻常人也会临时抱佛脚,仔细研读一番。陈跃然非但不觉得紧张,反而还有空去做昨天的作业,那意思是根本没把唐安放在眼里了。

“陈跃然,你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天字甲班好了不起么”

“现在说大话,可莫要阴沟里翻船,丢了面子才好。”

见他如此看不起唐安,地乙班的学生都面露怒色,纷纷斥责起来,连唐海也是眉头微皱,对陈跃然的话很是反感。

唐安的手虚压,示意大家安静。他的身上仿佛有一种魔力,随着他一个动作,刚刚还争得脸红脖子粗的人群顿时停止了喧嚣,让周围的人啧啧称奇,觉得这个小书童很不简单。

唐安眼睛眯了起来,对着陈跃然也拱拱手,道:“没关系,我也刚到而已。方才抽空去茅厕上了个大号,想起自己早上走的太早没吃早饭,于是偷偷溜出去到街上买了个菜煎饼,价钱公道,味道可口,师兄有空也可以去瞧瞧,真的很不错哦。”

地字乙班的学生哈哈大笑起来,如果陈跃然的话还比较含蓄的话,唐安的话就是"chio"裸的打脸了。这唐安果然是够嚣张,我喜欢

两人相互对视,眼神间仿佛都激起一串火花。二人的对决尚未开始,却也早已开始了。

天字甲班的一听这话又不乐意了,怒斥道:“井底之蛙,不知天高地厚”

“都别吵了”唐季站起来寒着脸,扫视一周,道:“书院乃是清净地,岂容你们这般喧哗”

唐季身为监院,他的话还是很有分量的。一吼之下,学生们噤若寒蝉,再也不敢多说什么。

李墨玉笑道:“今次的比试,意义非比寻常,希望你们两个都要重视起来。好了,闲话也不多说,该如何命题如何应答,你们自己决定吧。”

众人见正戏就要开始了,原本吵闹的人群也渐渐安静下来。除了天字甲班的人抱定看热闹的心态之外,其他人虽然也不看好唐安,但是觉得这小书童处处都透着不一样,只看他吊儿郎当的做派,哪是下人的模样而且地字乙班那些窝囊废现在居然满是信心,不由得好奇起来。

陈跃然深深看唐安一眼,道:“师弟,你来书院时日尚短,这题目便由你来定吧。”

谁出题目,谁就会占据主动,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陈跃然毫不犹豫的把主动权让了出去,也表达出了他强大的自信。若是唐安接过,先在气势上便会输一截。就算最后胜了,陈跃然也会落得一个高风亮节的美名。

唐安怎会看不破他这点小心思闻言笑道:“学无长幼,达者为先。我敬师兄年长,这题目,自该是由师兄来出的。”

陈跃然脸上闪过一丝寒光,暗想这厮好生狂妄。既然你想死,那我就成全你道:“既然师弟这么说,那我便当仁不让了。”

“让你说你还真说啊,好生不要脸”

“还天字班头号才子,我看不过是个沽名钓誉之辈。”

“就是,客气客气就当真了,如果怕输,还是早些回家的好。”

见陈跃然这般做法,地字乙班的人又不乐意了。要不是唐季即使制止,怕是他们连上来揍这货的心都有。

陈跃然却不为外物所动,想了想,道:“自古以来许多圣贤皆追求平等,然而真正的平等却未曾出现过。人生来有别,有人贵为王侯,有人沦为乞丐。帝王追求国泰民安,民众则求风调雨顺,国为民,民反之为国。所以为兄的题目便是,决定国运的,到底是百官国策,还是劳苦大众”

这是一道辩论题,论证的是影响国家走向的最关键因素。两个人各执一词,却看二人怎么来选择。

说是选择,其实也没有选择。只看唐安和陈跃然二人的模样,一个衣衫简陋,一个文采风流,俨然已经是两个阶层的代言人。要说让唐安代表“百官国策”,怕是未等开口便已经让人笑掉大牙了。

唐安很识趣的说道:“师弟认为,二者皆有其道理。如果一定要做一个选择的话,那我便选劳苦大众吧。”

陈跃然哈哈一笑,道:“既是如此,那为兄便选百官国策吧。”

唐安心底冷笑:陈跃然啊陈跃然,你不知道吧,老子可是当年马哲可是考过九十分的选手哦。

左右江山的说法,自古以来就被人争论不休。一个国家要兴旺发达,好的国策必不可少,却更离不开黎明百姓的耕耘。若是当政者不仁,往往逃不过改朝换代的命运。

拿到辩论中来,其实选哪一方也都不吃亏,就看谁能抓住要害压制住对方了。

观战的学子们细细思索起来,暗想如果换做自己会怎么来应变,连夫子们也都提起兴致,有的连连点头,对陈跃然的题目很是满意。

陈跃然道:“愚兄以为,国之兴在于纲。大到攘外安内,小到农耕商法,万物皆不离纲。只是纲是我们看不见的东西,但实际上,农民赋税降低了,生活好了,或者经商的条路开阔了,生意好做了,这其中都离不开纲的作用。”

唐安道:“师兄所言极是。但国家为何要制定纲领呢”

唐安的话让大家大跌眼镜,暗道这家伙怎么会顺着对方说这岂不是涨他人气势灭自己威风么

陈跃然笑道:“纲之道在于为国为民。帝王勤明,朝廷得道,提纲挈领,方能国富民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第六十八章 唐安vs陈跃然三

拱你妹

满嘴之乎者也的酸儒,连句话都不会好好说,只知道空谈。唐安心里不屑,道:“师兄也说了,纲之本在于为民,那岂不正是应了民为国之根基一说”

众人听他这么说,顿悟原来他是要套陈跃然自己说出纲乃为民这样的话来,暗道这小子果然狡猾。

“师弟错了。”陈跃然不中他的计,道:“愚兄刚才说的是纲之道在于为国为民,先有国,后才有民。”

“百年过后,民仍为民。可是国若破了,从此便再也无国。”唐安说道,“师兄的错误,在于尚未明白国的定义。国的意思是有土地、人民和主权的联合体,三者缺一不可,若没有民就根本不能称之为国。”

“但只要有国,纲便不会消失。有纲方可治国,后而兴民。”陈跃然微微皱眉,想不到唐安竟如此犀利,抓住他一点小小的语病就穷追猛打。“纲的制定,耗费了无数人的心血,是贤人智慧的精华。唯有寻纲而行,才能治有所成。譬如我们书院,人人都知道该遵礼义行事,忠孝悌之道,故而成君子之名。国家亦然,士大夫凝力苦思治国之道,方成我大唐今日威加海内之势。”

“好”

天字甲班的人听陈跃然说的精彩,带头鼓起了掌。

“本末倒置,错的离谱。”唐安不屑道,“师兄所言,唐安实在不敢恭维。子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孟子云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古代先贤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们从诸侯争霸的成败兴亡中看到了百姓的重要性。历代贤明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