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5(2/2)
国君孙建实此时也是激动地大叫了起来,他这一次,才走了七十八步就已经彻底地激发了神器大禹鼎。要知道,上一次是十年前,他足足走到了最后的九十九步,才勉强得到了神器大禹鼎的认可。
天仁大陆的九国当中,就经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先皇已经指定了继承皇位的太子,但是便是在祭祀太庙的时候,太子走了一百步,都还没有获得神器大禹鼎的认可,文武百官便可以罢免资格,从其他的皇子当中,选取能够胜任皇位的候选人。只有真正的通过了祭祀太庙,奉承天命之后的国君,才能够胜任一国之君的职责,才能够调动整个国家的国运。
轰
神器大禹鼎,所有的七彩流光,都汇聚到了半空当中,这便是整个吴国的国运力量。国君孙建实见状,便立刻将手中的镇国玉玺,朝着半空当中抛了过去。
“玉玺镇国,国运归位承袭天命,敢不遵从”
字字铿锵落地,伴随着那些七彩流光进入镇国玉玺当中,国君孙建实同时也感受到自己身上的力量,一步步地恢复了过来。然后开始超脱,逐步地超过了之前他所达到的力量极限,又蹦向了另一个层次的力量。
“这就是国运的力量感觉,好像是整个吴国的百姓愿力的集合,却又在其中,似乎带有一丝龙威的气息,斑驳而复杂,强大而震慑全部都被国君控制在手中”
苏林仰视着此时的国君孙建实,从他的身上,竟然真的看到了一丝龙威,一种王者的尊严,一种上位者的气息,开始蓬勃壮大了起来。然后似乎整个吴国都开始和国君孙建实发生了共鸣,承认他这个一国之君的地位。
所有的七彩流光,都进入了镇国玉玺当中。然后国君孙建实,兴奋地吼了一声:“祭祀太庙,神器授权,承继天命,朕掌玉玺”
嗖
镇国玉玺便立刻飞回到了国君孙建实的手中,同时,那半空当中的神器大禹鼎,也瞬间将所有的威严气息和光华内敛,轰隆一声,降落在地面上,就再度这么镇压在了太庙的门前。
“恭喜皇上”
“恭贺吾皇”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神器大禹鼎落定,所有的文武百官也都站了起来,拱手向国君孙建实道贺。
“恭喜吾皇,第二次承继天命,思想国运必将更进一步,我吴国的强盛,便是指日可待”
太师吴进兴奋地上前,拱手道贺说道。
“这是天佑我吴国,吾皇威武我吴国横扫八国之日,不远矣”
太傅方正心说得更加夸张,迅速地便描绘了一番壮景,让每个听到的人,都忍不住热血沸腾了起来。
不过方正心说的也并不是不切实际,国君承继天命,经过太庙神器大禹鼎的洗礼之后,便会对于国运的力量,有更深的思想领悟。运用国运的法门和手段,也会更加地高深。
而二次承继天命,这完全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能够获得更加地领悟,以及弥补在位时候许多的不足之处,对于整个国家的治理,有了更多的感悟和思想,便更有可能让国家强盛,让人民富足,甚至成为秦始皇那样横扫,大一统的始皇帝。
如今的国君孙建实,本来就是励精图治的一代贤皇。之前甚至为了弥补亏空的半成国运,甚至愿意折寿十年。整个吴国在他的手中也是蒸蒸日上,国力日益强大起来。现在,国君孙建实更是如虎添翼,他的雄心壮志也忍不住开始膨胀起来。
第三百三十四章大宴群臣
轰
七十八步承继天命,国君孙建实这个成绩,可以说是近五十年以来,九国君王当中,最好的一次成绩了。
虽然这是他第二次承继天命,但是这也同样说明,他是天命的继承者。代表着吴国更进一步的被天命所认可,便更加拥有了统率九国的权威和能力。
皇权是天授
这一点,即便是在天仁大陆当中,也似乎无可厚非。虽然有一个庞然大物一样的圣殿矗立在那里,但是圣殿的半圣再厉害,也无法和天命抗衡。
那虚无缥缈的天命,力量之强大,更是在众圣的愿力之上。也正是因此,只有天仁大陆的国家一统,皇帝集合整个天仁大陆的国运,获得天命的承认之后,才可以拥有和圣殿抗衡的力量。
而在此之前,天仁大陆不管分裂成为多少个国家,都逃不过要被圣殿控制和制衡的命运。
大禹九鼎,只有归一以后,才是绝世神器。否则的话,单一的大禹鼎,并没有很大的作用,只能够镇压国运,是被动的能力。
“哼总有一天,朕也能够像那始皇帝嬴政一样,扫荡。成为这天仁大陆的唯一皇帝,然后也将那圣殿彻底地收服,成为我朝中翰林院一样的存在。”
握着充满着国运力量的镇国玉玺,国君孙建实信心满满,拥有一种恒古以来,皇帝们都拥有的那种豪气。他仰望这茫茫的穹宇和大地,期盼着有朝一日,彻底地将所有目光所及的地方。都纳入自己的国土当中。
群臣的恭贺,百姓的欢呼。一切响在国君孙建实的耳中,都是他贯彻自己目标的动力啊
“传令下去今日朕二次承受天命。大赦天下并且在宫中设宴,朕要大宴群臣”
心情大好的国君孙建实,即刻发令下去,便有太监总管悉心地记录了下来,赶紧将皇帝的命令传递下去。
“多谢吾皇”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要在宫中大宴群臣,这可不常碰到,所有的文武百官,都躬身拜谢国君。
“好大的阵势看国君孙建实这兴奋的样子,看来这第二次承受天运。恐怕又得到了不少的好处。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吴国的国运,似乎又强大了不少。”
苏林在底下,看着这么大的阵势,还有吴国国君孙建实脸上那兴奋的表情,也知道了这一次自己是误打误撞又再一次的帮助吴国强大了国力了。
对于国运的认识,苏林还是比较陌生的。除了那一次让半成国运进入自己的智海当中,深深的体会到了国运对于控制儒士的危害之后,苏林便再也不敢去碰国运了。
毕竟一个国家的国运。就是和这个国家的命运融合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