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8(2/2)
卫煌听得精神一振,难怪宝贝儿子如此看重,这么快就想出解决的办法,不愧红枫名士啊。
温子山捋着颌下长须说道:“孔宁率二十万大军围困长安,全城百姓恐慌不安,军心也有所不稳,既是如此,不若把这种恐慌放大。”
下面的话,他没有说出来,他不是有考校卫煌的智慧,而是一种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最大的功劳,当属上位者,如果卫煌还不明白他的意思,在他执政的这么多年里,嘉月卫氏早完蛋了。
卫煌先是一怔,低头沉思半晌,猛的一拍大腿,哈哈大笑道:“子山好计策”
第174章兵困长安
第174章兵困长安
二十万青川省府大军把长安城围得水泄不通,黑压压的如蚁群,把城外的平地都挤满了,铁盾如山,长矛如林,战旗飘扬如海,营帐连绵数十里,给予长安城内的守军极大的压力,更令百姓生出莫大的恐惧。
这一夜,城内有许多人在惶恐不安中熬过漫漫长夜。
天,终于亮了,也意味青川府兵即将发起进攻了,城内弥漫的恐惧越发浓郁,民心也越发慌乱不安。
也不知道谁人传出的消息,青川太守孔宁为激励士气,许若第一个杀进城内的士兵官升三级,赏金万两,破城后,自由掠劫七天。
这个消息有如瘟疫,在城内迅速传播,很快就传遍全城,加剧了城内百姓的慌恐不安。
自由掠劫七天,那得有多少户人家被抢多少人被杀多少小娘子媳妇被污辱
百姓心中的恐慌加剧,城池四面被围,逃也逃不了,恐慌进而转变成了绝望,绝望之下,有人吓得号啕大哭,而一些有血性的青壮则默默的拿起木棍、斧头、锄头,更多的人则是茫然无助。
“父老乡亲们,你们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你们的粮食钱财被抢光,看着你们的妻女受污辱你们还是不是男人”
“没卵的躲进女人的裙底吧,有卵的男人都过来,我们去投军,誓死保家卫国,保护妻儿老小”
在有心人的煸动,绝望的人们终于拿起各种各样的家伙,跟着领头的人浩浩荡荡的涌上街,他们号吼着保家卫国的口号,朝着朝廷开设的紧急征兵站涌去。
卫煌无需出门观看,只听那震耳欲聋,响彻云霄的呼吼声就能知道,他很快就能征召到数万,甚至是十数万青壮新兵。
他也知道,这些新兵当中必然混有各方势力的细作,但非常时期,只有先守住长安城,别的事都不重要。
时间紧迫,新兵不可能进行什么训练了,领了武器装备,直接登上城头备战。
好在卫煌领兵征战多年,他把军中老兵晋升为伍长、伙长、曲将等低级军官,统领那些新兵,部队的战斗力肯定是下降极大,但也有了大量的士兵可供调遣。
再者,青川府兵虽号称二十万,但真正的精锐挺多三万,其余的一样是刚入伍,从未上过战场的新兵,新兵对新兵,数量相差不大,而已方占据城防之利,只要粮草和武器充足,守住长安几年都没有问题。
卫煌心里很清楚,他有足够的本钱和孔宁拼消耗,而孤注一掷的孔宁根本拼不起,最多半个月的时间,他若攻不下长安城,必然败亡。
现在,长安的兵力暴涨,解决了最大的难题,接下来,他要去拜访武威将军夏候尚。
夏侯氏是长安望族,更是将门世家,夏侯尚是现任家主,更是帝国硕果仅存的柱将老将军,在军中的威望极高,只是过于刚直,惹得先王不快,一直闲置家中,卫煌的意思是想请这位老将军出山,只要他登高一呼,那些因兵变逃回家中的士兵肯定重投帐下,他很快就能拉起一支战斗力比新兵略高的队伍。
心里的如意算盘打得好,不过,他吃了闭口羹,夏侯老将军以生病需要静养为由,拒绝见客。
卫煌心里纵是不爽也不会因此灭了夏侯氏满门,他是枭雄,这点容人之量还是有的,否则,手下就不会有这么多名士效力了。
这种事急也急不来,又不能来硬的,卫煌只好叹气离开,当前最主要的还是先把长安城守住再说。
刚想登上城头观察敌情,有士兵来报,城外有孔氏派来的使者求见。
“杀了”
卫煌不耐烦的挥了挥手,孔宁派使者前来,无非是要威胁朝廷,想兵不刃血的占领长安,简直是痴心妄想,把使者砍了,正好绝了某些人的念头,顺带把所有人都逼到绝路,才会拼命的守城,抵抗青川府军的进攻。
“不可。”
有谋士献策,这种时候,时间拖得越久,对已方越有利,不如敷衍一下使者,能拖多久就拖多久。
卫煌点了点头,城头的士兵放下大吊篮,把使者拉上城头,一队士兵护送使者进宫面圣。
果如卫煌所猜测的,孔宁提出了许多苛刻的条件,第一条就是打开城门,由青川府兵接管城防,卫氏退回嘉月,并停止对青川的入侵,退回边界,朝廷任命他为尚书左仆射等等,如果不同意上述条件,一个时辰后,大军发起进攻。
朝堂之上又吵得不可开交了,议和派认为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只要答应孔宁的一些条件,说不定能劝得他退兵,一些主战派也动摇了,毕竟,二十万大军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能不打仗那是再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