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科技之门 > 分节阅读 509

分节阅读 509(2/2)

目录

在这样特殊环境下诞生的文明,把自己的文明名称起做永恒的光之类的自然是比较贴切的。

但永恒的光是翻译过来的意思,他们原本的意思是什么,程远是不打算详细了解了。

所以干脆下,程远就直接给他们取了一个新名字光之国。

半人马星系光之国文明,这个文明的诞生历史,从工业兴起开始算,已经有两万六千多年

这个时间无疑是漫长的,人类从工业萌芽开始发展到现在也才不到300年,而光之国却已经在科技领域发展了人类数百倍的时间。

这个时间差距如果不是光之国被别的文明所毁灭,那将会越来越大。

数万年发展的文明,竟然那么容易被毁灭,虽然之前已经给自己打气,表示自己不会害怕,但程远了解的越多,心里却忍不住打了个颤。

“这还真是印证了那句话,知道的越多,死得越快”程远嘴角露出一抹苦涩,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不过虽然明白了另一个文明的恐怖,但程远反倒对光之国更加感兴趣了,虽然从飞船里面没拿到什么有用的技术,但是说不定能从他们的遗址废墟里找到一些呢

还有一点就是,对方的文明被毁灭后,有没有残留下来的一些势力

这都是程远非常想要知道的。

了解了光之国的一些历史后,程远便重新将目光放在星图上,坐标有了,但是路线还没清晰的指出来。

就在程远重新把视线放在星图上时,星图再次产生了些许的变化。朦胧的星云缓缓散开,不,应该说星图在零的控制下被缓缓放大

在星图放大的同时,零已经用地球本身的语言和数字坐标画出了地球的方位以及光之国的方位。

地球和光之国的距离,大约在三百光年到四百光年之间,这个距离估算是根据半人马星系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再配合这幅星图进行估算后得到的数字。

这个区间数值虽然不算非常准确,但也相差无几。

而在这个距离之间,程远能够看到一条白色的细线在两者之间一闪一闪的。

白线并不是连贯的,而是一截一截的,以太阳系为起点,起始位置大概在冥王星轨道附近。

第一条白线从星图上看,大约有十厘米左右,白线的另一头是一片未知的星域;紧挨着第一条白线终点大约不到02公分的距离,新的一条白线重新出现。

第二条白线的长度大概有八厘米左右,接着往后,程远仔细的细数了一下,发现从太阳系开始,一直到光之国一共需要穿过二十二条白线。

而每一条长短不一的白线,都是一条可前行的曲速通道,这些通道是被侦测出没有太多磁场覆盖的地段。

程远看着星图,心里面却有些意动,虽然现在并不是探索半人马星系的最佳时间,但是这不妨碍他先派遣一艘侦测船过去探探路。

程远没有准备把这件事藏在心里,他对零问道:“零,我们要不要弄一艘飞船过去探查一下那边的情况”

“可以,不过我觉得我们目前要先吸收对方在磁场方面的技术,对方的在磁场方面很有研究,远远超过我们对宇宙磁场的应用。”零说。

程远闻言,嘴角扯了一下,没好气道:“哪里是远远超过我们,我们根本就没往这方面发展好吗。”

“您这样想是错误的,我们的反重力技术,也是涉及到了磁场的应用。”零却不这么认为,坚定地反驳道。

提起反重力,程远一时间也没什么话来跟零争执了,他耸耸肩,“你怎么认为都可以,火卫一的飞船所有技术你都翻译拷贝一份,然后”

说到这里,程远忽然停了一下,他话锋一转,“零,你说我们完全控制火卫一那艘飞船后,把它派过去探查会是一个什么情况”

“应该会比我们自己制造一艘侦测飞船要好得多,毕竟出现意外,我们也有很高的几率摆脱这些意外。”零想了片刻,给了一个比较中肯的回答。

程远咧嘴一笑:“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十七章 必须要亲自来

两人想法都是一致的,毕竟火卫一的飞船本身就来自半人马星系自身的文明,对于那里,不管是程远还是零都不清楚。

那里现在是没有丝毫生息的死域,还是已经有了一个新建的文明,又或者那里已经被另外的文明占领。

一切都是未知的,所以小心一些绝对不会错。

定下这件事后,程远再次看了一会儿星图,然后挥挥手,将星图关闭。

虽然一条黄金航线让程远很兴奋,但兴奋归兴奋,有些东西还是需要慢慢来。

“零,关于环磁场的技术,你尝试着在以后制造飞船的时候添加进去。”程远想了想,又道:“还有,你看下火星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

程远忽然想到,火星那边过去那么久了,该准备的应该也准备的差不多了,毕竟制造臭氧虽然挺麻烦,但是在绝对的科技优势下,并不算太难。

虽然人工制造的臭氧和天然臭氧于一定的浓度区别,但至少人工制造能够源源不绝的诞生臭氧。

而且程远也不可能一直把那些设备挂在火星的大气层,等臭氧释放到一定程度后,配合火星自身缓慢产生的臭氧,很快就可以弥补这层空缺。

“先生,我在火星大气层布置了十三万台臭氧制造仪器,按照设备的制造功率来看,预计花费时间会在八个月到十七个月之间。”零回道。

程远闻言,眉头顿时一皱:“怎么中间的差距那么大”

八个月和十七个月,这中间可是差了一倍多的时间,程远自然疑惑。

“这是根据火星目前自身臭氧制造速度推算的,不过臭氧制造速度会伴随着我们种下的植被排放氧气的情况进行一定的改变,八个月是最快的时间,十七个月是最慢的时间。”零淡淡地解释道。

程远紧皱的眉头松了下来,想到解决智能机械也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有些无奈的叹道:“好吧,虽然时间久了一些,不过也算是能赶上计划。”

随后程远便不再问火星上的事情,毕竟该做的都做了,现在只能耐心等待了,只是希望不要十七个月时间才完成。

毕竟他还想早点在火星展开其他项目。

坐在沙发上沉思了片刻,程远好好的清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该给的东西已经给了,接下来就不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