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91(2/2)
而产品卖出去了,自然就能有钱。有了钱就能发工资,老板也因为有钱,可以扩大产能。进而形成良性的循环。这样看来,如果让私企参与改制国企,还是很有可行性的。但是我们如何保证那些私企,的确是有实力,来改制国企,而不是来捣乱的呢”明白了私企的优势和国企的优势以后,罗成对于刘东的这个办法,已经是很认同了,所以开始进入到实际的阶段。
“这点就更加好办了,你之前不是怕私企的力量不够,改变不了格局么那我们就给那些参与改制的私企,设立一个门槛。什么样的厂,对应什么样的私企。
打个比方来说,如果这个厂,十万就能改制成功,并且盘活经济,那这个厂,就由那些能出得了十万块钱的私企老板拿出来做公证,银行方面负责监督。要确定他把钱花在了实处。而且这个钱,不能是私企老板从银行里面弄出来的,必须要他自己确实持有的钱,才能够参与到这个项目当中来。这样就能够保证他确实有能力把国企改制成功,而不会出现别的问题。
以此类推,每一个级别的国企,有多大的价值,就要对应相对的私企老板,他们有多少钱,做多少事,公平公正。只要能在财务审核上面做好准备,基本上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基础,在实际工作当中,还会遇到其他的很多麻烦,但只要把这些麻烦汇总,并且及时的改变措施,等到事情进入到成熟的模式以后,那这个模式,就可以全面的推广,即便是解决不了全部问题,但解决大部分的问题,应该也是能行得通的。
只要解决了大部分的问题,那么这个关于国企的问题,其实就已经相当于成功了。那个时候,大家也就不会再为国企的问题而发愁了。”刘东自信的说到。
在后世国企改革的时候,这一套模式,应用得是非常广泛的,也是经过了时间的论证的。虽然在这模式下面,避免不了一些问题的出现,就比如后世常说的那些国有资产流失一类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就算是不改制,也会出现,只不过是内部的问题,并没有摆到明面上。
而这样的模式,只不过是把这个问题表面化,实际上,还挽留了流失的速度。当然,或许有人会说,这个时候考察国企的价值,并不是很合理,至少什么地产价值一类的东西,完全就没有考虑到。
而那些收购国企的人,很多人压根就不准备盖工厂,而是直接把工厂推平,盖房子。或许在后世这样的理解,是正确的,因为那个时候房价太高,大家的注意力都在这个上面。
但至少现目前,即便是京城三环的地,也被人说是郊区。现如今的四九城,也就在二环以内,算是京城,二环以外,那就呵呵呵。哪里像后世,五环都是京城的地面。现如今,五环或许规划都还没有出来。
三环以外的地方,那更是没有人喜欢。连京城的地皮都是这么不抢手,就更别说小地方。那些地方的地皮,现在拿来有什么用盖房子也要你能有批文,甚至还要看你卖不卖得出去。
第五百九十一章 或许会出现的问题1
在后世这样的做法,都是可行的,就更别说现在。要知道,企业是最不能熬的。尤其是国企,断炊一两年,和断炊四五年,完全就是两个概念。
断炊一两年,这样的国企,或许还有可以挽回的东西,比如机器,人员,技术这一类的硬性指标。但断炊四五年,那问题可就大了去了。
机器,一两年或许还有人要保养,而且国企也有能力保养。但四五年,或许就连保养的人员,也都走得差不多了。国企不发工资,你也不能指望没有饭吃的人,还在辛苦为你保养机器。
人员,那些熟练的工人,之所以叫做熟练的工人,就是因为他们干的活儿比较多,一两年的时间,手艺就算退步,再磨合磨合,基本上还能恢复得过来。但四五年,我的个天,就算是八级钳工,到时候能不能修理最基本的东西,都还是一个未知数。指不定别人就出去当做饭的师傅去了,机器这玩意,早就遗落在了他们的脑海某一个角落里面。
而技术,就更加不用说,原本国内企业的技术,相对于国外的水平来说,就有很大的差距。如果这个差距再大上个四五年,或许别人外国的专业类报纸,都不会刊登那样近乎于毫无价值的玩意。要是刊登了,说不定还把他们的专业水平给拉低了。这样的傻事儿,外国那些讲究赚钱的报纸,可是干不出来的。
而国企里面,能够让人眼馋的,其实也就是这些玩意。四五年以后,这些玩意都没有了,别人为什么要眼馋你难道眼馋你那数都数不完的领导这些人,拿给私企的老板能干嘛你不能指望那些老板们能把这些领导供起来吧
所以后世那些想要国企的私人老板,除了看上国企的地皮之外,你压根就不指望其他的东西。就只有地皮还能赚钱,就算有人想要搞工厂,那也没得搞,自己新弄出一个工厂来,都要比那样的老东西要好太多了。
几年的差别,对于那些工厂或许就是天差地别。早一日挽回国企的损失,就要早救一批国企人。虽然其他人现在或许没有这样的意识,但刘东却有。要不是那茫茫的下岗大军,让刘东动了心,刘东压根就不会把这么大的事情,给说出来。
想想看,单单刘家一家做出政绩来比较耀眼,还是多个家族一起做出政绩来,刘家耀眼这简直都不用别人说,都知道该怎么回答。虽然这其中,刘东也考虑过树大招风的问题,但只要刘家想要,吃下这份政绩,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但那么多的下岗大军,明明知道他们会因为国企迟迟不改,会出现什么问题,刘东还没有坚强到为了一己私利,而罔顾那么多人的利益。国企,尤其是中小型国企,早晚都得完蛋,只要手上没有几个绝活,垮掉都是迟早的事情。
与其让那些将要垮掉的国企,在被拖得油尽灯枯以后,不得不改,还不如现在就入手,改变大多数人的命运。要不是因为这项投资即便是以环亚的规模,也显得杯水车薪,那刘东不介意把所有的问题都给包办了。比起那些私企的斤斤计较,并且还会想方设法的钻空子,刘东相信,自己的环亚,绝对要比他们大方多了。
可惜,即便以环亚现在的实力,想要包揽这样的业务,也基本上等于天方夜谭。甚至于就算环亚能够包揽,国家也未必会乐意让环亚包揽。毕竟环亚是私企,要是规模庞大到比国企还要大上无数倍,上面的人,面子上也不太好看。对于他们来说,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绝对不可替代的,任何想要挑战这一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