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4(1/2)
想去,叶利钦有些拿不定主意。要是刘东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商人,叶利钦也不至于这么纠结,但关键是,刘东现在是带着使命过来的。
虽然双方的高层根本就没有提及这个问题,但事实上却是如此。要不然,叶利钦这样的副国级人物,就算想要认识刘东,也不可能给予考察团那么高规格的待遇,那可关系到国家的颜面,不是叶利钦想要干嘛就能干嘛的。
这个来至华夏的商业考察团,最重要的一个人物就是刘东。要是能把刘东这边的事情办妥了,在华夏的高层自然会有很高的评价。而对于推动双边的友谊,也有着很大的好处。
要知道,刘东自身条件虽然也不算差,但是对于苏联来说,他背后所代表的势力,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要是把第三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给予刘东,华夏方面自然会看出苏联的诚意,而这次考察团,也会有着良好的开端。
苏联都拿出了诚意,难道华夏还会无动于衷
可是,就这么把第三代的技术给刘东,叶利钦也很不甘心。要知道,虽然现在第三代的技术对于苏联来说,已经算不得什么了,但对于华夏来说,绝对是个好玩意。
就目前而言,华夏所用的钻井制造设备,第三代的技术根本就没有,大部分的都还在使用第二代技术,甚至于有些国营厂,还在生产第一代技术的设备。这三代技术到了华夏,对于钻井工业设备的换代,绝对有着巨大的好处。
所以,叶利钦现在就非常纠结,到底要卖第几代的钻井制造设备技术
第一百一十二章 会谈结束
叶利钦的纠结自然不会表现在脸上,所以一旁的刘东根本就不知道叶利钦心中在想什么。但是,刘东也在盘算着,要向叶利钦申请去考察设备制造工厂。
虽然不知道苏联到底打算卖给自己哪一代的设备生产技术,但是刘东相信,苏联绝对不会把第一代的设备制造技术卖给自己。要真卖第一代设备制造技术,那可就真是在打脸了。这第一代的技术,华夏早就吃透了,而且创新能力也不错,甚至弄出了一个一代半的技术,虽然达不到二代的技术,但好歹比一般的一代要强上那么一些。
苏联要想真心实意的做生意,怎么的也得把第二代的技术设备拿出来吧而苏联的第二代制造设备技术,那也是相当不错的,虽然国内现在主流的技术也是在这个范畴之内。但那些依靠国产产出来的产品,和苏联的二代技术,还是有一些细微的差别,这点差别,就在于思路上。
要知道,华夏的第一代设备制造技术,原本就是苏联的技术,但后面苏联的专家全都撤回国了,没有那些专家,虽然依旧把第二代的技术给弄出来的,但还是有一些弯路。现在既然有第二代原产的设备制造技术可以买,当然要挖过来,就算和国内的那些厂家的产品对比,也是很好的事情,说不定就能找到第三次技术的突破口。
而对于第三代技术,刘东根本就没指望能够染指,第三代的技术,现在是国际先进水平技术。除非苏联人脑子被驴踢了,才会想把这么好的技术给拿出来,要真拿出来的,依靠成本优势,刘东能在国际上大杀四方。
当然,刘东根本不会想到,叶利钦还真有卖出第三代技术的打算。因为有了第四代产品,苏联自然不会对三代的产品还有很大的兴趣。要刘东的价值足够大,他们倒还真不介意出卖这样的产品生产技术。
苏联的第四代技术出来了,刘东是真不知道。虽然有着多出二十多年的宝贵经验,但像这样的琐碎事情,刘东实在是记不住,能够记住那些大事件,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事情了。再加上苏联解体后,档案管理十分混乱,别说这样的小技术突破,就算是那些实用价值非常大,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的技术,都有许多不知道去向,刘东哪里能知道这个技术苏联是什么时候突破的
其实,要说刘东最适合选择的工业行业,莫过于钢铁厂。因为他金属材料科学研究,在钢铁厂绝对有着巨大的用途。单单那些特种钢铁的资料,就足以让刘东赚得盆满钵满。
而且特种钢铁在国内的销售情况,那是相当的理想。虽然华夏也算是钢铁生产大国,但算不上是强国。华夏炼出来的钢铁,大部分都是粗钢,而特种钢的比例,小得可怜。
但华夏又是特种钢的消耗大户,因为国内产出的特种钢不够,每年还需要大批量的进口,小日本就最喜欢做这种买卖,他们在华夏进口大批的粗钢,然后再用自己的技术把这些粗钢炼成特种钢,然后再高价卖给华夏,仅仅是精炼一下,他们所得的报酬就比华夏累死累活把钢炼出来要高出多少倍。要是刘东真的开钢铁厂,就算弄个千万吨年产量的钢铁厂,依旧会供不应求。
可惜,现在华夏虽然改革开放好多年,民营资本也开始蓬勃发展,但很多的项目,根本就没有向民间开放。而这些众多的没开放的项目,就包括了钢铁行业。刘东就算再有钱,爷爷也是身居高位,但在这样的国家原则上面,依旧没有任何的用处。
就算是刘东以外资的名义参股那些国营的钢铁厂,那能拿到的股权最多不过是百分之四十九,根本就拿不到控股权。而且那些能让刘东参股的国营钢铁厂,也绝对是报废得不成样子。必须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和时间,还有庞大的资金流,才能让这样的钢铁厂起死回生。
这样累的生意,刘东哪里能去做反正离开放这样的行业,时间也不远了,还不如等个几年,到时候就算是凭空建造,也会比那些老厂有优势。
既然暂时进入不了钢铁行业,那刘东也就只有在别的地方消磨时间。生产钻井,就是不错的东西。到时候给两桶油,也就是现在的石油工业部拉上关系,然后积累一下经验,还能去中东转转,卖卖钻井,打探一下情报。甚至可以去买两个油井玩玩,那绝对是非常享受的生活。
叶利钦再怎么纠结,现在也要做一个选择了。刘东现在既然摆明了车马要买东西,难道还能把这吃进嘴的东西吐出来不成反正现在刘东连考察都还没有开始,有足够的时间供他们商量,到底卖给刘东哪种技术。
想到这,叶利钦微笑着说到:“亲爱的刘东先生,谢谢你对我们苏联机械的青睐,既然你想要购买钻井制造设备,那就应该亲自去工厂看看。以你对于机械的了解,想必有着自己的见解。到时候你看上什么机械,只要是可以出口的,我们绝对不会推迟。希望你能在我们伟大的苏维埃,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
叶利钦都把话说到这个程度了,刘东当然知道他是要送客了。毕竟,叶利钦好歹也算是副国级的领导人,而且还是现在貌似强大的苏联的领导人,能陪自己聊接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已经是相当厚道了。
别说叶利钦,就算是自家老爷子,能陪刘东说一个小时的话,都是非常好的待遇。也就是这两年刘东开始发迹,要在之前学校里面,就算半年回家一次,陪老爷子的时间也常常不过五分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