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工业造大明 > 分节阅读 104

分节阅读 104(1/2)

目录

福王此刻破财说不定真的有机会消灾。

“道长此刻洛阳危机,可有破敌之策”此刻的他虔诚的宛如信徒一般,脸上甚至还有渴望的目光。

那道长拂尘一撩,平日里这个福王标准的坏人,说真的出于道义他并不想救此人。可是现在洛阳危机,如果不救他那么结果就是生灵涂炭。救一恶人却能挽救千万良民,此番虽然有违道义可老道还是去了

人们总是面临很多问题,你愿意用一恶人的性命去挽救千万良民吗在古代的华夏,别说是恶人了,哪怕是一个善良的人估计也会就义。可是在后世西方所谓的价值观冲击之下,别说是善良的人,恶人也是有人权的。甚至很多人会觉得,宁可让那千万人死也不能断送了所谓的人权

王晨不知道这是不是自私,可是王晨知道在古代华夏,可是有很多人愿意去死。古人在义和气节之上的风范是后世拍马也赶不上的,各种所谓的先进文明冲击之下。我们的人已经没有了气节,也没有了义字当头。我们民族向往的精神所在似乎全部断绝了,王晨甚至觉得如果异族在侵略一次,这个花一样的民族会不会也从历史长河中消失

“殿下想要守住洛阳,只要先安抚、出重金、招募壮士、最终坚守。”本来想说弃城而去,可外面百姓太多了。老道士一辈子信道,如何能说的出这种话乱世之下,修道者怎么可以独善其身道观中的年轻道士早就外出帮忙了

朱常洵看着老道士,好半天说道:“本王明白了”说完他起身离去,求的上上之策不知道他能不能做到。

老道士看着福王远去,却是看着灰暗的天空。天不佑河南,连年大汉地震、蝗虫遮天、赤地千里、禾苗殆尽。那些南方的商人运送来的米、麦、已经涨至五千钱一斗了,饥民撕着无数,人人相残而食、民间籍籍。城内要反的人已经成群结队,这些人却的就是一声造反了吧当然城中的百姓也好不到那里去,百姓苦难让他这个修道之人都觉得惨不忍闻。

那真是看都不看,听都不敢听。官府无作为且又腐朽,民间怨声载道,这世道要如何才能拯救看着看着老道士突然发现自己早就泪流满面了,自己似乎从来没有修过道,芸芸众生之中自己也是那挣扎之人

次日清晨福王有令,各级官员将校全部邀请来了。宴席大摆这一次真的是下了一部分钱财,这一切都看到的福王脸皮不断的抖。看着在场的数百个将校:“流寇不日便来,宜阳已经失守,恐怕数日就到了洛阳。此番洛阳大劫,本王承诺只要守住洛阳城池。白银百万送与各位,并且本王会上走朝廷,保各位加官进爵。”酒杯高高端起,福王也算是下了血本。当然这些钱财看似很多,可对于他而言并不算什么。说起来崇祯穷死了,比起他的所有兄弟,崇祯身为皇帝真的是最穷的。

台下的各级将校一个个感谢了起来,整个洛阳城内战死的军官太多了。可是他们都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名字,不可否认有些人肯定是人才。可却因为没有出头所以就这么死了,当然现在的情况也不会好到那里去

“殿下,我们还可以召集城内的死囚,组成敢死队。只要偷袭那些流寇,说不定还可以有所作为。”吕维祺建议了一下,福王不管怎么样还是做事了。

福王朱常洵连忙说道:“如此甚好,只要能打胜仗,猪肉炖粉条,大白馒头全部随便吃。”既然都舍了出去,他也不在乎这么一点东西了。

吕维祺应声去忙碌了,说是宴会可是福王并没有心思吃。这些东西他看不上,可是下面的人都吃的很开心。朝廷没有能力援救自己,这一切都要看自己。听说建奴都快要打到了京师,整个京师直隶似乎到处都是建奴肆虐

城内的巡逻军明显多了起来,士兵们都吃的稍微好了一点,可是百姓们只能喝点粥。不过有东西就不错了,百姓们很容易就满足了。这种画面看似很惨了,其实这还不是大明最惨的一幕。等建奴入了中原之后,那才是真的凄惨,洪承畴、吴三桂、祖大寿等人的投降,彻彻底底开启了汉民族的悲剧。

第165章一百六十五战争二互相仇视的种子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晨觉得那三个人都应该有能力称王的。可是他们谁都没有去做,而是都投靠了建奴,这一点是王晨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投降之后在叛变也不要紧,反正已经很丢人了又何必介意在丢人一点王晨不喜欢这种人,我也没办法我也很绝望,看似很正当的理由又何尝不是借口呢

洛阳城内谨防死守已经成为定局了,流寇大举来袭就是要拿下洛阳了。此刻的崇祯可是知道这个局面的,可是他也很无奈。建奴已经在京师的保定府和真定府肆虐了,这简直就是在家门口转转。看看有机会进入紫禁城里面嗨皮一波,这让崇祯很慌。卢象升等人都被召了回来,可是此刻的卢象升父亲去世,他数十次上书请求回家奔丧。只可惜朝廷不允许,甚至说杨嗣昌、陈新甲等人都是在职守丧

“着卢象升为兵部尚书,赐尚方宝剑指挥全国各地来增援的部队。”崇祯下令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说起来如果不是孙传庭在河南进入北京的地段驻守,他都想让孙传庭也回来。这个人他听王晨说过,如若事不可违孙传庭一定要保下来。

杨嗣昌同样披麻戴孝,此刻却是慎重的说道:“陛下外有建奴作乱,看似屡屡犯禁不过是想试探一下。陛下我们不如和建奴议和,先把内部的危机解除了。一旦洛阳失守,我们部署的剿匪战略将要全部作废了。”杨嗣昌自始自终都要求攘外必先安内,只有内部的问题解决了所谓的外敌并不是很难。

崇祯犹豫了一下说道:“建斗卢象升的字多次力荐主战”说起来他现在犹豫了起来,杨嗣昌等人主议和,可是卢象升不愿意。不过在心理上他还是愿意议和,甚至他还站在了杨嗣昌这边。

杨嗣昌立刻说道:“陛下此事不可为,那建奴无根之水肆虐再久也会有离开的时候。流寇如果不除,恐怕就是灾祸啊。”杨嗣昌的主张没有错,卢象升也没有错,错的就是崇祯犹豫的太过分了。

崇祯还在思虑,下意识喝了一口茶水,他想到了王晨说他的优柔寡断。可这种局面他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这个时候他怀念了徐光启可是再也没有人能帮他拿主意了。挥挥手说道:“等建斗来了,你们商议一下”拿捏不准的崇祯皇帝,苏日按知道自己优柔寡断了,可是他还是不知道怎么办。他的阅历和能力不足以支持他做出最好的决定,多疑的性格又让他不知道该确定相信谁。

杨嗣昌沉默不语,皇帝什么性格他们也很清楚。最终还是要他们说服卢象升,不然一切都是白搭。随着皇帝下去休息,杨嗣昌和高起潜也下去商议了。这两个主和的人,甚至有可能用不救援去威胁卢象升议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