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21(2/2)
徐庶之所以这么晚赶来,是因为墨家书院,携带了五座大型投石器,二十座中型投石器,与五十座小型投石器。
这些投石器,都是按照赵风去年给黄月英的图纸,专门制作出来的。
另外,为了方便赵风迅速使用投石器,墨家书院还派遣了,可熟练操作一座大型投石器的两百五十人学子。
只要把这两百五十人,分成五批,来负责大型投石器的关键部位,赵风只需要额外补充一千人进去,然后稍微训练些时日,这五座大型投石器,便可正常使用。
还有可熟练操作三座中型投石器的两百余人,赵风只要留下二十余人,来操作关键部位,只要填补五百士兵进去,便可快速掌控十座中型投石器。
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毕竟不管是大型投石器,还是中型投石器,都是用来攻城用的。
只是大型投石器,是用来进攻坚城,而且有效射程非常远,完全可以大军在前面守护,投石器在后面直接投射。
而中型投石器,则是比目前的投石器,要略微大上一些,但是性能方面,要优越很多。
最主要的优势,就是不需要士兵去配合发力,另外操作的人数,也减少了三成。
而小型投石器,便是可以直接用来进攻对方大军的,只要二十人,便可以操作起来。
对于目前的赵风来说,小型投石器的作用,要比中型,大型投石器,要有用的多。
另外,黄月英根据小型投石器的样式,与自行车的行动能力,自行研发了一种微型投石器。
只是这玩意的射程、力度,都不太大,具体作战效用不明,所以就只有二十座。
不过一座微型投石器,只需要五人,便可以熟练使用,二十座微型投石器,一共也就一百人,完全可以试试看。
另外,这一百人,都是墨家学子,已经配备好了。
赵风知道,对于黄月英来说,她更看重自己研发出来的微型投石器,所以自配人手,来观察其效果。
这样在实战当中,才能更好的分析相关数据,以便更好的改进。
如果是不知道原理的士兵,即便参加了实战,最后你去问他,依然是一问三不知,无法得出有效结果。
赵风倒是想要看看,这个所谓的微型投石器,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毕竟赵风自己画出的图纸,脑海里还是有大致的映像。
赵风沉吟了一下,询问道:“如今投石器,身在何处”
徐庶对赵风行了一揖:“回禀大将军,庶为了早点来向大将军复命,故而度过黄河后,便与墨家学子分开了。”
“根据行程来看,这些投石器,如今应该在京县一带。”
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新式武器二
赵风听后,内心略微计算了一下。
京县离密县也不算太远,按照这种速度,估计两天左右,便能抵达密县。
接着把新郑的情况,完全告诉了徐庶,然后询问道:“元直以为,如今新郑该如何去守”
徐庶沉吟了良久,对赵风行了一揖:“回禀大将军。”
“依庶看来,新郑城墙虽然出现了坍塌,但曹军如果真是巨石不足,哪怕只要两次攻城,便能完全砸榻新郑城墙,那也还有五日左右的准备时间。”
“根据这个时间,庶有两条计策,可供大将军参考。”
赵风内心一喜,有计策,总比没有强,还别说有两条计策:“快说来听听”
徐庶对赵风行了一揖:“喏”
“一是,最多三日,投石器便可以运送到新郑。”
“其中大型投石器与中型投石器,可在城内摆设,对着城外投石。”
“我们无需砸到曹军的投石器处,只要能投出城外一小段距离,便可对曹军进行有效杀伤。”
“至于投石所需的巨石,反正新郑不缺”
“二是,大将军可以让新郑守兵,护送伤兵出城的机会,运送大量的石头出城。”
“大将军只要在洧水上游,修建堤坝截断水流,关键时候摧毁堤坝,大水顺势而下,也可对曹军进行有效杀伤。”
“只是目前已经进入深秋,水量偏少,还需要新郑守将,无意中投放一些石头进入洧水,以掩人耳目。”
“否则太容易被对方察觉了”
“另外,此举对于摧毁堤坝的时间,需要掌控的非常到位,否则便前功尽弃,或者无法对曹军进行太大的杀伤。”
赵风听后,内心稍微计算了一下,感觉上可行。
接着赵风又想两个计策同时施行,不过转念一想,觉得同时施行的可能性,不大。
因为两条计策,都需要用到大量的巨石。
以巨石的存量,虽然可以同时进行,但大部分巨石,都是在城外的。
赵风要是派人去城外大肆运送石头进城,显然瞒不过曹操的耳目。
在现在这种局势下,需要大量使用巨石的,也就那几种可能。
只要一一排除,曹操自然知道赵风这边要做什么。
内心计算完后,赵风直接放弃了截断洧水的想法。
正如徐庶所言,如今进入了深秋,利用水淹这种计策,需要好几个方面互相配合。
一个环节出错,就前功尽弃了。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蓄水的问题。
如果是春季,这个计策,可能就会优于利用投石器来守城。
毕竟从时间上来说,比较紧迫。
只是运送投石器去新郑的计策,风险也比较大。
万一赵风把投石器,都运到了新郑,而新郑又刚好失守。
那不等于是把这些投石器,全部拱手送给了曹操
赵风暗叹了一声,如果这些投石器,能提早些日子运来,那就好了。
可惜,没有如果一说
接着,赵风把自己的想法,与顾忌都说了出来,然后询问道:“元直以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徐庶笑道:“回禀大将军,此事好办”
“只需让赵子龙将军,率领本部骑兵,赶到新郑左边,另外在派出一路骑兵大军,赶赴新郑右边。”
“有三万骑兵在侧,曹操肯定会担心,大将军为了摧毁投石器,而准备不顾一切”
“这样一来,曹操必然会在投石器周边,做好抵御骑兵突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