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99(2/2)
赵风撇了撇嘴:“算了。”
“我们继续出发吧。”
鲁肃对赵风行了一揖:“喏”
大军继续出发,几天后抵达了陭氏。
这天。
鲁肃策马走到赵风身前,对赵风行了一揖:“启禀主公。”
“从各地得到消息,天子传阅天下,正式敕封刘和为幽州牧,希望刘和能继承其父的遗志。”
赵风笑了笑:“我原本以为,天子准备在我们击退匈奴后,敕封我一个什么将军时,才会同意刘和此事。”
“没想到,居然提前了”
鲁肃也笑了笑:“表面上,天子是看在主公的面子,才同意敕封刘和为幽州牧的。”
“实际上,其实是想通过刘和,来拖累主公。”
“毕竟只要一日,刘和没有被敕封为幽州牧,那刘和在幽州牧这个位置上,就需要仰仗主公。”
“而现在朝堂同意了刘和为幽州牧,那么理论上来说,刘和随时可以脱离主公的钳制。”
“比如,今年需要上缴给主公的赋税,刘和就可以不上缴了。”
“这事就算闹到天子那里,也是刘和占理。”
“当然,如今天子式微,刘和除非犯傻才会这样干。”
“但是,这对刘和来说,也是一个信号。”
“一但天子日渐稳固,刘和必然会靠向天子那边”
赵风笑了笑:“那就不让天子,继续稳固,不就得了”
“再说,就算我不干涉,袁绍等人也会这么干的。”
“所以,这都只是小手段。”
当然,赵风其实也就说坦然而已。
毕竟赵风知道,刘协是没有翻身的机会的。
但如果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刘协的这种政治手段,还是很有作用的。
可见,要么刘协会是个不错的皇帝,要么就是刘协身边,有个擅长政治的大臣
第八百八十二章 河东之战
毕竟刘协这么一弄,就相当于在赵风与刘和之间,埋下了一颗互不信任的种子。
刘协要做的,就只是等种子发芽而已。
这就是选择时机的问题。
如果等赵风大败匈奴,然后携大胜之姿返回元氏后。
天子在敕封刘和为幽州牧,那给刘和的感觉,就是天子面对赵风,也要妥协。
而赵风现在才刚刚出征,一场大战没打,战局会如何,谁也说不清。
虽然看上去,天子好像是在极力拉拢赵风。
战事还没结果,就同意了赵风的表文。
但实际上,也是让赵风开始分心幽州的局势。
天子最希望的,就是刘和能给赵风制造一些麻烦,然后让赵风此战不胜。
一但赵风战败,匈奴人是不会跟赵风讲客气的。
一场厮杀下来,十三万大军能撤回五万大军,就算不错的结果了。
而以赵风目前的治地范围,五万大军根本无法镇守所有的地方。
那么刘和、张燕等人,就都会有可趁之机。
这就是政治
看上去是在妥协,实际上暗含刀锋。
当然,政治也需要军队来执行。
没有大军,单凭政治,也会显得苍白无力。
就像刘协要是没有大军来稳固自己的皇权,刘和也不敢随便与赵风翻脸一样。
但就算刘和不敢随便翻脸,也不代表他不会翻脸。
所以赵风始终都会提防刘和。
这就会让赵风分心。
当然,实际情况是,赵风原本就在提防刘和。
刘协以为,赵风与刘和之间,只是一种盟友关系。
而实际上,赵风是暗中掌控幽州的。
只是这种暗中掌控,自然没有直接掌控幽州来的更让人放心。
三天后。
赵风率领大军,从上党郡陭氏,来到了河东郡端氏。
也就是王平暂时驻扎的地方。
到了这里,各路大军的战报,也纷纷送达了过来。
毕竟赵风的行军路线,除了田丰等少数人以外,其他人是不会知道的。
这也是避免赵风离开元氏的消息,被其他诸侯知道后,然后做一些小动作。
毕竟赵风割裂的地盘,已经够大了。
其他诸侯,自然不希望赵风能把匈奴给驱逐出去。
因为赵风一但把匈奴驱逐出去。
八万余大军镇守在河东郡,你还指望赵风会把河东郡归还给其他人吗
要知道,河东郡本就是被白波军占据的。
难不成还还给白波军不成
那么最终结果,自然是赵风表个人为河东郡太守。
而河东郡又是归属于司隶地区的。
赵风上表自己的人,为河内郡太守、河东郡太守,那么司隶地区,迟早也会落入赵风的手中。
毕竟只要河东郡太守与河内郡太守在立些功劳,他们下一步,就要步入朝堂了。
这就相当于,赵风把人安插进了朝堂
哪怕不能掌控天子,也可以给天子出主意,去坑害其他诸侯。
而赵风安插进去的人,因为背靠赵风,谁也不敢把他如何。
否则就把赵风得罪死了。
当然,目前这都只是单方面的考虑。
毕竟最终会如何,就连赵风自己都不清楚。
看完各路大军的战报后。
赵风汇总了一下。
大意就是,瞿泽、典韦、赵风派去河内郡的一万三千大军,率先抵达了安邑。
管亥率领大军,随后才赶到安邑。
而因为赵风是集中大军,赶往的安邑,于夫罗的匈奴骑兵,已经四散到各地去劫掠。
所以于夫罗没有在安邑与赵风的大军交战。
而是把安邑狠狠的洗劫了一遍,便率军暂时撤离了。
而面对骑兵的撤离,赵风的各路大军,也只能干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