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90(2/2)
刘协以皇帝的名义,派人劝解,可惜没有成功。
赵风看完后,把文书交给熊大:“让子敬过目一下。”
熊大接过文书,对赵风一拱手:“喏”
说完,便把文书交给了鲁肃。
等鲁肃看完。
赵风直接问道:“子敬以为如何”
鲁肃沉吟了一下:“如果记载为真的话。”
“那便是当局者迷。”
“不过也不能排除,是亲皇派,从中做了手脚。”
赵风听后,沉吟了下来。
抛开当局者迷不说,毕竟这事,谁也不好说。
但赵风觉得,保皇派从中挑拨离间,那是必然的。
理由就是,刘协以皇帝的名义,派人去劝解,没有成功。
没有成功,那是很正常的。
因为刘协本身,或者说保皇派,就不希望李傕和郭汜,能化解这段恩怨。
否则,李傕与郭汜不内斗,刘协或者保皇派,哪里会有机会
既然李傕与郭汜开始内斗了,那么刘协东迁,应该也不远了。
赵风沉吟了一会,看向熊大:“传令地下情报组织,从最近开始,重点留意长安一带的动静。”
“我要知道更多的细节。”
熊大对赵风一拱手:“喏”
说完,便走出了议事厅。
等熊大走后。
赵风看向鲁肃:“告诉田丰,让他也盯着长安那边的情况。”
鲁肃疑惑道:“主公对长安那边之事,一直以来的处理方式,不都是暂且不管吗”
“怎么如今”
赵风笑道:“当初不管,是因为长安那边,我们根本插不上手。”
“但李傕、郭汜内斗了起来,其中又有保皇派的身影。”
“那么子敬以为,接下来,长安那边会如何发展”
鲁肃沉吟了一下:“李傕、郭汜二人开始内斗,那么长安便会陷入战乱。”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
“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又何况是天子”
“所以,亲皇派,肯定会想办法,趁机让天子脱离李傕、郭汜等人的掌控,离开长安这个战乱之地”
赵风知道,孟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没有一样不是天命决定,顺从天命,接受的是正常的命运,因此懂天命的人不会站立在危墙下面。
尽力行道而死的,是正常的命运,犯罪受刑而死的,不是正常的命运。
简单说,就是后世的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刘协是天子,自然是懂天命的人,所以不会待在长安之地。
否则,刘协就会继续沦为,被李傕、郭汜等人囚禁的天子。
赵风笑道:“正是这个道理。”
“既然保皇派,会想办法让陛下离开是非之地。”
“那么,我们是不是能从中牟利呢”
鲁肃恍然大悟,对赵风行了一揖:“还是主公看的远”
赵风罢了罢手:“子敬就别学他人,来奉承我了。”
这事,赵风也只是根据后世映像,强行推测出来的。
别说鲁肃不会了解,就连曹操、袁绍、袁术等人,那么多谋士,照样没想到这种可能。
接着话锋一转:“陛下随时可能会东迁。”
“那么我们也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比如,我们到时候,应该派遣多少大军,前去迎接陛下。”
“又应该派遣哪几路大军。”
鲁肃对赵风行了一揖:“喏”
“此事肃会去考虑的。”
“不过这种大事,也需要告诉田别驾等人。”
赵风沉吟了一下:“那你就拟一份文书,交给田丰吧。”
“让诸位一起想”
鲁肃对赵风行了一揖:“喏”
说完,便退出了议事厅。
第八百六十六章 集体升官
十天后,杨经率领一万大军,抵达了高柳。
赵风在接见后,发现杨经的兴致,不太高。
也不知道,是具体升官之事还没落实,还是把杨经从清河国东武城,调到代郡高柳,让他心生不满。
如果是因为升官之事没有落实,那么或许不单单是杨经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各路大军将领,都会出现这种问题。
如果是因为,把杨经从清河国,调派到代郡导致的,那么赵风以后就要小心提防杨经了。
为了知道具体情况。
赵风让鲁肃催促田丰,把偏将之上的称号将军,快点落实下来。
如果只是用统一的将军称号,岁末前就能完全弄好。
但如果要给不同将领,用上不同的称号,那就是一个大工程了。
有时候,单单某一个称号,田丰那些人就能争吵十天半个月的。
比如,张辽的称号,到底是叫护匈奴将军,还是叫荡匈奴将军,就争吵了很久。
毕竟这事关,张辽以后的具体职权划分。
从字面意思,也能看出,护的意思,就是说赵风以后,对匈奴的态度,是以融合、怀柔为主。
那么张辽的职权,自然也是以怀柔一类为主。
荡的意思,自然是要把匈奴给扫荡一遍,要以武力,来解决匈奴的问题。
那么张辽以后的职权,对待匈奴人,自然就是要强硬了。
当然,实际情况下,肯定不会叫荡匈奴将军的,否则会直接得罪匈奴人。
但叫荡寇将军、荡虏将军,还是没问题的。
另外就是,杨经、瞿泽等人的称号,那也是争吵的不可开交。
毕竟这二人,在田丰、鲁肃等人的心中,那是需要打压下去的。
但赵风这边的文官,也不全是拜赵风为主的人。
比如崔琰、王烈、邴原等人,就还没拜主。
他们这些人考虑的问题,与田丰等人考虑的,自然不一样。
所以这事也在经常吵。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