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9(2/2)
赵兴一席话,让田丰沉默无语。
“先生不必为难,此番赵兴请先生前来,并非逼迫先生跟随。上党郡守贾文和乃吾师,正四处招才纳贤,先生可携家人前去投奔,赵兴可保先生此去必获重用。另,先生家乡巨鹿现如今有妖人蛊惑百姓,不久必将生变,先生若是此时返乡,则祸不久已”
听了赵兴此言,田丰心头一震。自己也是刚刚从巨鹿郡上报的一些邸报之中分析得出太平道教欲乱天下的结论,眼前这个尚不及弱冠的青年又是如何分析判断出这个结论的呢
“国昌如此以诚相待,丰铭感在心。恭敬不如从命,明日吾即携家向北,前往上党”田丰说道,明显是被赵兴说服了。
“元皓先生不必着急,不日之后,国昌即将返乡,还请先生稍待几日。有国昌随行,一路可护得先生家人安全”
“国昌如此安排,甚为妥当”
今日生蛋啦南道一大早给各位送祝福啦祝愿各位书友心气顺、看书乐、吃饭香、睡觉美
那个礼尚往来啊那个,给位是不是把花花、票票啥地也分点给南道呀
第二卷 龙游洛阳 第六十二章 太学门前再发飙
田丰走了,留下了许多的惋惜与惆怅。可太学附近的醉仙楼热闹了,整整三天,很多年轻的学子都在评论和鉴赏那首无名作者赠予田丰的佳作。
有好事的人缠着酒楼老板一个劲地打听,到底是洛阳城中何人做的诗词。酒楼的胡老板说自己确实不知道,不过他心里头也有计较。只要仔细看看醉仙楼“文章天成”那四个字,明显与那日白绢之上的字体一样,写诗的人就呼之欲出了。胡老板不傻,更不是大嘴巴,他在等。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三日后,太学附近的醉仙楼上又拉起了一丈白绢,上面又是神秘人留作,这次的诗更是妙不可言,简直可以用来下酒了。某个无良小子前几日忙了一上午,可不止给田丰写了首诗哦。这不,李太白的将qing进酒也被他剽窃加篡改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老夫子,青袍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日日上得醉仙楼,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薄地破庐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童鞋们,有木有发现改动的地方
一共是三处
第一处是改了两个人名,毕竟“岑夫子,丹丘生”是后来之人,现在写出来难免让人费解。改成“老夫子、青袍生”,意思就是不分老幼都要喝酒啦。
第二处是把“陈王昔时宴平乐”改成了“日日上得醉仙楼”,陈王是谁曹植曹植是谁目前曹操还没有造出来被赵兴这么一改,成了肆无忌惮地为醉仙楼做广告了。
第三处改地就有点过分啦本来是“呼儿将出换美酒”,赵兴不是还没有崽嘛,竟然改成了“薄地破庐换美酒”,这不是忽悠大家卖儿卖女、不顾一切地喝酒嘛
此作尽管被赵兴盗改过,但仍然不失为极品。其中的消极悲观情绪正好能引起太学之中一些心忧天下却无力回天的学子共鸣。尤其是那句“与尔同销万古愁”,简直成了天天进出醉仙楼学子们的座右铭了。
太学的学生为自己喝酒找到了新借口,“文章天成”的胡老板挣钱挣得手发软,太学的老师们却是要抓狂了作为东观校书议郎、国子监祭酒的张俭字元节,在看了这首诗作之后,赞叹之余却是大发雷霆。
你道为何却是觉得写诗之人过于消极悲观,尤为可恨地是道尽了天下以酒解忧之人的心声,为天下酒徒堂而皇之地喝酒做了最好地借口。
张俭博学多才,通晓经史、音律,擅长辞赋和书法,在当时是有名的学士。看到赵兴那一手正宗地颜体正楷书法,自然是好奇加赞赏,恨不能挖地三尺,把写诗之人找出来好好地骂一通,然后再好好交流一番。
事情到了这里,本来过段时间也就结束了,奈何又过去三天之后,文章天成的老板贴出了告示,说只要谁能做出超越将进酒这样的诗作,今后到醉仙楼喝酒不用花钱
这是裸地挑衅在太学门口的挑衅
赵兴在太学门口这么诗性大飚一次,却害苦了太学的各路师生。大家抓耳挠腮、冥思苦想、翻箱倒柜、上蹿下跳,可就是没有人能拿出更好的诗作来。开什么玩笑,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地球人是没有办法能超越了。
既然写不出来,怎么办呢只能把写“将进酒”的家伙给挖出来让他跟太学的学生进行比试,这么多人,总能找回场子怎么才能把写将进酒的家伙挖出来呢太学的一帮老师与张俭商议了半天,终于想出一个法子来
原来张俭有一女,长得风华绝代,更是才思敏捷,不知已经羡煞了洛阳城中多少大郎小狼。上张府提亲的人,已经快要把张俭家的门槛给踩断了。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舍不得女儿,抓不住流氓”张俭这次被惹出真火了,竟然想出了一招类似于比武招亲的法子。
第二卷 龙游洛阳 第六十三章 濯龙园中戏俞涉
本来赵兴拐带了郭嘉和田丰之后,已经心满意足地准备赶紧回上党了,天知道无良皇帝会不会过几天又来敲诈他。可是,一封请柬却打消了赵兴原本归心似箭地念头,决定留下来会一会所谓地“才子佳人”们。
虽说赵兴花钱捐了个从三品的“平北将军”,可人家文人之间附庸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