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不容青史尽成灰 > 分节阅读 95

分节阅读 95(2/2)

目录

是年五月,刘裕的大军快速突击到了临朐,慕容超率领的鲜卑骑兵,也已经在临朐摆好了阵势。事实证明,虽然在预判上输了一招,但是慕容超以及他治下的南燕鲜卑骑兵,却是非常强悍的,仅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主力部队的集结,扎好了口袋等着刘裕来钻。刘裕此时劳师袭远,物资保障也不充裕,而且他的骑兵有限,在山东平原上想和慕容超的精锐骑兵抗衡,在这之前从来没有过先例。步兵打骑兵,在冷兵器时代的平原战斗中,基本上胜负是很少有悬念的,虽然演义小说里搞出过“砍马腿”、“钩镰枪”之类的说法,但放在实际战斗中,相当多是行不通的。就好比现代战争中,让一个手拿冲锋枪的士兵,去对付一辆隆隆开进的坦克,胜负的结果,不用打基本就可以预料了。同样,刘裕面临的这场决战,不用打,结果似乎也是可以预料的。

但是战斗的结果,却是出乎预料。战斗打响后,慕容超故伎重演,拿出了鲜卑骑兵的看家法宝:连环马,即用铁链子把骑兵三五个拴在一起,然后向刘裕发起冲锋。这一招在之前南燕的战斗中,可以说是屡试不爽,重甲骑兵栓在一起组成冲锋团队,这个冲击力就好比是重装坦克隆隆开来,足够把一切挡路的士兵碾成粉末,刘裕手下的步兵,貌似不够给这些钢铁怪兽塞牙缝的。慕容超的这种骑兵,每个骑兵负重的甲胄都非常重,曾经有军事爱好者按照史料的记录,复制了当时南燕的盔甲,得出的结论是,一个普通的现代人如果穿上这种盔甲,别说是打仗,走路都是困难的。放在当时的战场上,他的这些士兵们,几乎都是力大如牛的勇士,而且重装盔甲把他们保护得非常好,可以说刀枪不入,弓箭以及普通的步兵武器,是根本无法对他们形成杀伤的。因为这一切,开战之前,雄心勃勃的慕容超非常有信心。

可是开战之后,慕容超的信心,就变成了绝望。鲜卑骑兵隆隆开进了,让慕容超瞠目结舌的事情发生了,先是刘裕的军队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结成步兵方阵来抵抗,相反推出了一种新式武器战车。这种战车是用坚固的硬木做成,每个都很重,既能够阻遏骑兵冲锋,又能成为士兵的掩体。而且就在慕容超发动进攻前,刘裕的军队已经在军阵前面,设置了足够多的拒马桩,这就好比现代战争里,在敌人眼皮底下布置好了雷区。结果慕容超的军队被“雷”了,还没有见到刘裕军队的面,就被撞得人仰马翻,好不容易的突破了这些障碍物,又被依托战车防御的步兵们大量杀伤,这些步兵用战车做掩体,使用长武器拼命阻遏南燕骑兵的攻势。更让慕容超抓狂的是,他原本非常自信鲜卑骑兵盔甲的保护能力,但真到了战场上,这种武装到牙齿的盔甲反而成了累赘:刘裕的军队在远程武器上,不但用弓箭,更用弩。当时中国的造弩技术已经非常发达了,刘裕的北府军不但有士兵用的单兵弩,更有十几种大型弩,最大的甚至能够发射长矛,一个长矛打过来,完全可以把一个全副武装的鲜卑重骑兵捅个透心凉。原本严严实实的装备,这下子反而成为鲜卑重骑兵躲避射杀的累赘。在刘裕漫天的箭雨下,武装到牙齿的鲜卑重骑兵,一排排地倒了下去。

就这样,原本慕容超笃信的“一边倒”战斗,在刘裕的士兵们前仆后继的抗击,以及战车坚阵的硬顶下,打成了犬牙交错的相持战。仗越打越激烈,慕容超越打越急,其实他是不必急的,因为双方的胜利条件实在不一样:慕容超只要拖住刘裕,劳师袭远的刘裕就会被拖死,而刘裕如果不能尽快解决慕容超,孤军深入的他就可能灭临面顶之灾,这一点,刘裕是知道的,身经百战的慕容超也知道,可是一着急他忘了,只是一个劲地招呼骑兵们前仆后继地冲锋,在刘裕的军阵面前,堆起一排又一排的尸体。

焦急万分的慕容超,似乎忘记了另一件事。刘裕的骑兵虽然有限,可到底是有啊,怎么打了半天,一点影子都没看到呢

很快他就想起来了,就在慕容超招呼骑兵前仆后继冲锋的时候,刘裕“有限”的骑兵,突然在慕容超身后出现了。骑兵“有限”,杀伤力也不会大,可关键要看怎么用,这些骑兵受命大迂回,绕道慕容超的背后发起攻击,正在拼命冲锋的慕容超部,背后突然挨了这么一刀,哪里能受得了,结果强大的慕容鲜卑骑兵,就这样崩溃了。随后刘裕全线反扑,慕容超部争相逃命,临朐重镇,最终落到了刘裕手中,慕容超只好收罗残兵,退守都城广固。

临朐的沦陷,是刘裕北伐战争的一个重要拐点,如果说之前刘裕还需要担心物资供应不济,劳师袭远等问题的话,拿下临朐,他就可以不怕了。作为南燕的重镇,临朐一直是慕容超储备粮食物资的地点,这一年收上来的麦子刚刚运进城,就因为临朐的沦陷,被刘裕打包全收了,粮食问题解决了,下面就要解决慕容超本人了。刘裕把广固城团团围住,同时采取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平等对待北方各民族,不搞歧视,结果不光北方思念东晋政权的汉人,当地的少数民族也纷纷归附。到了后来,连慕容超的大将段宏等人也投降了,众叛亲离的慕容超,最终于409年六月,在广固城沦陷之后被俘,押到建康斩首。强大一时的鲜卑慕容南燕政权,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就被刘裕解决掉了。

南燕亡国,可以说给当时的东晋政权长出一口恶气,多年以来,南燕凭借着自己的骑兵优势,长期侵扰东晋边境,经常掳掠人口,东晋军队追追不上,打又打不过,可以说吃够了苦头,而这一次,刘裕终于报了仇。如刘裕所愿,在此之后刘裕声望大增,俨然成了民族英雄,刘裕本人也得到东晋政府的褒奖,加封为宋国公,后来刘宋的国号,就是这么来的。

讨伐南燕的胜利,也给刘裕个人打了一剂强心针。在这之前,北方政权虽然多战乱,但是军事上的绝对优势,让他们对东晋政权一直采取攻势,相反东晋政权一直都是被动防御。由于缺少精良骑兵,东晋一般不敢跨过长江北伐,但这次的胜利,特别是作为北方骑兵最精锐的南燕骑兵的覆灭,让刘裕建立了这样的信心。此时的北方,正是五胡十六国以来最弱的时期,不要说打赢一场北伐战争,就是平定整个北方,也是能够在自己手里完成的。因为这样的意识,在经过数年精心准备后,公元416年八月,刘裕又发动了旨在灭亡北方最强大政权后秦的战争。这场战争,其实也是在挑战东晋王朝的北伐底线。之前历次北伐,最远也不过打到山东地区,这次却要占领自西晋末年以来,沦陷已经有100多年的关中平原地区,政治意义自然是非凡的。而且这次刘裕的运气也好得很,后秦政权这时期因为姚泓登基后兄弟争位,发生了骨肉相残的内耗,正好是力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