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军校风波动心魄,英才初露锋芒显(1/2)
香山,讲武堂。
三百名首批学员正在进行沙盘推演考核。沙盘模拟的是龙泉峪地形。一方扮演明军守军,一方扮演蒙古进攻方。
扮演蒙古方的学员攻势凌厉,试图复制当日战局。而扮演明军指挥的,是一名年仅二十岁、出身京营士卒、因识字和思维敏捷被王小伟特招入学的青年,名叫徐锐。
徐锐并未机械地照搬王小伟的防守策略。他仔细分析了沙盘地形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主动派出小股精锐,前出至一处缓坡设伏,迟滞敌军先锋,为主力布防争取更多时间。
推演中,“蒙古军”果然中伏,先锋受挫,进攻节奏被打乱。“明军”得以更从容地布置火力,最终“击退”了进攻。
王小伟全程观摩,眼中露出赞赏之色。推演结束后,他特意点名徐锐:“为何想到主动设伏?须知兵力劣势,分兵乃兵家大忌。”
徐锐不卑不亢,行礼答道:“总办大人!兵法云‘以正合,以奇胜’。此地形虽利于敌骑驰骋,但此处缓坡(他指向沙盘)恰好遮蔽视线,且为敌必经之路。敌势大,必轻我。我以精兵突袭,不求歼敌,只求阻敌片刻,乱其阵脚,挫其锐气。此举风险虽存,但相较于被动等待敌军全线压境,更能掌握战场主动,且能为后方调整部署赢得宝贵时间。学生以为,战场瞬息万变,岂能拘泥于教条?”
“好!好一个‘岂能拘泥于教条’!”王小伟大声赞道,“为将者,当有谋略,更当有决断!徐锐,此次推演,你为最优!”
然而,这番表现却引起了部分出身将门世家学员的不满。课后,几人围住徐锐。
“徐锐,你不过一介小卒,侥幸识得几个字,便敢在总办面前卖弄?”
“就是,纸上谈兵!若真是战场,你那点人马早就被鞑子吃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