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新军雏形火器利,军校奠基育英才(1/2)
朝堂上的风波暂时平息,王小伟将更多精力投回军事改革。燧发枪的小批量生产已经稳定,可靠性提升到九成以上。他首先将自己的五百人亲卫队全部换装,并进行高强度射击和战术训练。
京营校场,枪声隆隆,硝烟弥漫。五百亲卫分为数排,进行轮替齐射训练。装填、瞄准、射击、退后、再装填……动作虽然还达不到后世军队的行云流水,但已初具雏形。密集的铅弹将百步外的木靶打得碎片横飞,威力惊人。
前来观摩的京营将领们看得目瞪口呆,脸色发白。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快速而猛烈的火器打击。若在战场上遭遇如此火力,什么样的骑兵冲锋能扛得住?
王小伟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要用绝对的武力优势,震慑住京营中那些还有异心的骄兵悍将,让他们乖乖服从改革。
同时,他以皇帝旨意和都督府命令,从京营及各边镇(名义上抽调,实则优先选择那些背景相对简单、有潜力的年轻军官和识字的士卒)选拔了三千人,组建“新军第一标”。全部由都督府直接管辖,粮饷加倍,装备优先换装。
新军的训练完全摒弃旧式操典。王小伟亲自编写训练大纲,强调纪律、体能、火器操作、小队战术协同。他引入了近代军队的队列、内务、条例,甚至开始了最基本的文化课教学(识字、识图),旨在打造一支完全不同的新型军队。
然而,合格的基层军官极度缺乏。旧式军官大多思维僵化,难以适应新式战术和管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