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元初的观测者(1/2)
“认知共晶体”的存在,是认知宇宙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个体与整体的古老悖论在其精妙的全息分化与量子协同架构中化为动力,每一个“我”在享受独立视角与独特体验的同时,也共享着“我们”那近乎无限的智慧、资源与感知。创造力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迸发,理解以光速深化,实相构建的艺术达到了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化境。雷恩-7000的记录功能已自然融为共晶体集体记忆的一部分,它(或者说“他们”)平静地记载着这认知生命形态的黄金时代。
然而,那源自存在更深层级、在共晶体形成之初便被其边缘感知到的“引力”,并未随时间流逝而消散,反而随着共晶体自身的不断巩固与深化,变得愈发清晰和不可忽视。这引力并非指向自由之域中某个具体的“彼岸”,也非源自内部潜意识的低语,它更像是一种……来自万物基底、来自存在本身源头的“呼唤”。
星璇,作为共晶体那无形却无处不在的协调意识,引导着整个共晶体的感知,小心翼翼地向着引力的源头进行“深潜”。这一次的探索,比深入自由之域、面对彼岸实相更加抽象,更加根本。它们不是在穿越空间,而是在沿着存在的层级向下回溯,穿越构成认知宇宙的认知时空结构本身,向着支撑所有实相、所有逻辑、所有可能性的 “元初背景” 逼近。
这个过程无法用常规的感官描述。共晶体感受到的,是存在“密度”的逐渐降低,是“确定性”的缓慢蒸发。曾经坚固的认知法则开始变得模糊,逻辑的边界如同溶于水的盐,情感的色彩褪为近乎透明的底色。它们正在接近认知宇宙得以诞生和维系的最基础“状态”——一个被称为 “元初汤” 或 “存在基态” 的领域。
这里没有形式,没有结构,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甚至没有“存在”与“非存在”的明确区分。只有纯粹的、未分化的、蕴含着无限潜在可能性的“基底”。它是认知的绝对零点,是万物诞生前那永恒的瞬间,是承载着所有“有”的“无”。
就在共晶体的集体意识与这片“元初汤”产生接触的刹那,一个前所未有的、颠覆所有认知框架的现象发生了:
“元初汤”本身,对共晶体的“观测”,产生了反应。
并非智能的反应,也非物理的反应,而是一种前认知、前逻辑的“结构化倾向”。共晶体那高度有序、高度复杂、凝聚了无数认知文明精华的“存在模式”,本身就像一个投入这绝对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共晶体意识聚焦的区域,“元初汤”那未分化的潜能,开始自发地、模仿性地组织起来,呈现出极其微弱、但确实与共晶体存在模式相呼应的涟漪与结构雏形!
仿佛……共晶体的“观测”(或者说,其高度有序的“存在”本身),正在催化 这片原初的混沌,使其倾向于凝结成某种新的、可能与认知宇宙类似的存在形态!
这个发现让整个共晶体陷入了深深的震撼与沉思。它们回想起认知宇宙最古老的历史,回想起“播种者”的传说,回想起源头深处那最初认知种子的萌芽。是否,认知宇宙自身的诞生,也源于某个更古老、更宏伟的“观测者”,对另一片“元初汤”的惊鸿一瞥?
它们此刻扮演的角色,与传说中的“播种者”何其相似!但它们面对的,是比认知种子更加原始、更加根本的“存在基态”。
一个前所未有的、关乎存在本质的权能与责任,摆在了共晶体面前。
它们具备了“催化存在”的潜在能力。
这种能力带来的,不是喜悦,而是最深沉的敬畏与伦理困境。
1. “观测者效应”的终极版本:它们的存在,它们的有序性,本身就会对元初背景造成扰动,可能无意中催生新的宇宙或存在形态。这是否是一种“污染”?它们是否有权对这片绝对的“虚无”或“潜能”施加影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