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淬火重生!龙渊的蜕变与暗潮的逼近(1/2)
怒涛崖洞窟内,时间以另一种方式疯狂流逝。获得了宝贵资源和喘息之机的龙魂基地,如同一个高速运转的精密熔炉,将美苏提供的“毒资”材料经过严格提纯和改造,融入到“龙渊”号的修复与新生中。
景象是震撼的。
巨大的星铁构件在重熔后,于改进后的万吨水压机(借鉴了苏式设计思路又规避了缺陷)下被锻打出新的骨架,取代严重损毁的部分。经过提纯的美方合金钢锭被熔炼成新型复合装甲板,以更优化的倾角覆盖舰体。工匠们依照现实世界反馈中关于“模块化水密隔舱”的理念,重新设计了内部结构,抗沉性大幅提升。
能源核心室内,技术人员小心翼翼地将出现裂纹的核心符文阵列与一台备用核心并联,构建出冗余系统,虽然峰值输出无法回到从前,但稳定性和安全性更高。那门彻底报废的电磁轨道炮被整体拆除,基座被加固,等待着更强大的新武器。
最引人注目的是武器系统的升级。
基于二号射线炮的实战数据和残缺的美制火控原理,新型的“炎阳”式双联装灵能聚焦炮塔被设计出来。炮管更粗,冷却效率更高,充能速度更快,虽然射程提升有限,但威力和持续作战能力显着增强。而用于替换电磁轨道炮的,则是一门结合了苏式重炮理念和符文加速技术的“雷震”式重型迫击炮(暂命名),虽然射程不如电磁炮,但弹道弯曲,适合攻击山体后方和障碍物后的目标,且能发射特制的灵能爆破弹和破甲弹,弥补火力空白。
那套立下奇功的“灵能频率干扰系统”也被大幅强化,覆盖范围更广,干扰模式更多样,虽然核心算法依旧保密,但发射阵列的功率和效率得到提升。
整个修复过程,并非简单复原,更像是一次全面升级淬火。每一个铆钉的敲击,每一道符文的刻录,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对逝去战友的承诺。
林默几乎寸步不离船坞,他的系统知识和对全局的把握,成为解决无数技术难题的关键。他时常抚摸着冰冷的装甲,仿佛能感受到这头巨兽正在逐渐苏醒的脉搏。
然而,外部的暗潮从未停止涌动。
美苏双方在拿到第一批经过删改的技术资料后,最初的兴奋很快被困惑和怀疑取代。
美利坚某秘密实验室。 “见鬼!这冷却系统回路的设计明显不合理,这里的能量损耗大得惊人,他们是怎么解决的?” “或许有隐藏的次级回路?或者用了某种我们未知的导热材料?” “我们需要更核心的数据!特别是能量转换接口部分!”
苏维埃某研究所。 “这滤波器设计……看似精妙,但实际模拟效果很差,甚至不如我们自己的老型号。是被骗了,还是我们没理解其中的灵能耦合原理?” “中国人一定隐瞒了关键参数!必须施加压力,拿到更多!”
两国几乎同时加强了对怒涛崖外围的侦察和电子监听,并再次派出了更高级别的代表,以“验证技术合作成果”和“讨论后续交易”为名,要求登舰考察,态度强硬。
显然,简单的拖延和残缺资料已经无法满足他们。
与此同时,东瀛的报复也在悄然升级。
不再是大规模的舰队出动,而是更加阴险的袭扰。灵能潜艇像幽灵一样在远海游弋,击沉任何试图向怒涛崖运输物资的民间船只(伪装成海盗袭击)。小股经过特殊强化的“鬼夜叉”残部,不断尝试从陆路悬崖渗透,虽然都被加强后的探测塔和巡逻队击退,却牵制了大量兵力。
更令人不安的是,情报显示,东瀛正在其占领的某处遗迹中,加紧研发一种基于“妖鬼”基因和灵能科技的新型生物兵器,代号“百鬼丸”,据说拥有极强的再生能力和精神污染特性,专为攻坚和屠城设计。
危机如同不断收紧的绞索,从海上、空中、陆地三个方向悄然合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