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仕途之巅:从中央选调生起航 > 第441章 参与国际对话与合作

第441章 参与国际对话与合作(1/2)

目录

国家发改委的办公桌上,除了堆积如山的国内政策文件,也开始出现越来越多带有联合国、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国际组织徽标的报告和会议通知。随着江辰逐渐熟悉国内宏观管理与协调工作,他的视野和舞台,在国家战略需要的推动下,进一步向国际拓展。他开始更多地代表发改委,参与高级别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事务。

第一次让他感受到这种角色拓展的,是一份关于出席“全球绿色发展与气候行动峰会”中方代表团名单的会签文件。作为分管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的副主任,他的名字被列入代表团,并将在一个关于“绿色金融助力可持续发展”的分论坛上做主旨发言。

接到任务,江辰既感荣幸,也觉压力。这是他首次以国家部委高级官员的身份,站在国际舞台阐述中国的政策。他深知,这不再是国内会议,面对的是全球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领袖和媒体记者,每一句话都代表着国家形象,需要极高的政策水平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他立即召集相关司局和智库专家,进行了紧张的准备。不仅要精准把握国家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政策立场、成就和未来方向,还要研究国际社会的关注点、不同阵营的可能质疑,并准备应对各种尖锐提问。演讲稿反复打磨,字斟句酌。办公厅负责外事的同志还专门为他做了外事礼仪和沟通技巧的培训。

“江主任,国际场合的发言,重在清晰传递核心信息,展现自信开放姿态,不必纠缠于细节争论。多用数据、案例说话,更容易获得认同。”外事司的同志建议道。

江辰点头:“我明白。‘语言是桥,沟通是舟,理念相通才能合作共赢。’ 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重点是分享中国的实践和解决方案,为全球绿色发展提供中国智慧,而不是强加于人。”

峰会如期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场内,西装革履,不同肤色,语言各异。当江辰走上讲台,用流利的英语(配同声传译)开始演讲时,台下众多目光聚焦在这位年轻而自信的中国官员身上。

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以东海新区从传统矿业城市向绿色创新高地转型的真实案例开篇,生动阐述了中国如何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发展基金等多元化金融工具,引导资本流向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和生态产业。“在中国,绿色已不仅是颜色,更是发展的底色和金融的成色。”他引用的数据扎实,案例鲜活,提出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创新驱动”的中国模式,引起了与会者的浓厚兴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