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余波荡漾(1/2)
省委书记视察的余波,在清源县乃至清源市的政治生态中持续荡漾,其影响深远而复杂。高层肯定带来的振奋感逐渐沉淀后,随之而来的是更具体的期待、更微妙的关系调整以及更严峻的现实挑战。县委书记江辰站在风口浪尖,感受着这股余波的力量,并冷静地引导着航向。
首先发生变化的,是清源市层面的态度。视察结束后不久,市委书记亲自召集了一次小范围的专题会议,听取清源县关于落实省委书记指示精神的初步思路。会上,市委书记高度肯定了清源县的工作,语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热情和肯定。
“江辰同志,清源县这次为全市争了光!”市委书记面带笑容,“省委主要领导的肯定,是对我们全市工作的鼓舞。清源县探索的路子,符合实际,富有创新精神,市委全力支持。你们要抓住机遇,大胆地干,勇敢地闯,市里做你们的坚强后盾。”
表态之后,是更具体的支持承诺。市委书记指示市发改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关键部门,要“主动对接、靠前服务”,对清源县申报的重大项目、需要的要素保障,“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予以优先考虑和倾斜支持”。
这种高规格的支持表态,无疑为清源县下一步的发展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然而,江辰敏锐地察觉到话语中的微妙之处——“符合政策的前提下”。这既是支持,也是一种提醒和边界限定。意味着清源县可以优先,但不能特殊;可以创新,但不能越界。同时,“为全市争了光”这句话,也将清源县的探索成果部分归功于市委市政府的领导,这既是事实,也暗含了更高的期望和责任分担。
会议结束后,市级相关部门的态度果然更加积极,项目审批、资金拨付的流程明显加快。但与此同时,一些之前对清源县“合纵连横”战略持观望甚至保留态度的市直部门领导,也开始主动联系清源县,或表示“学习取经”,或提出“加强合作”,话语间多了几分客气与探寻。这种变化,既有真诚的合作意愿,也可能包含着对清源县未来势头的重新评估和提前布局。
面对市里的热切关注和主动靠拢,江辰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和谦逊的姿态。他在县委常委会上强调:“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是我们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要心怀感激,更要化为行动。与市直部门的合作,要秉持‘互利共赢、依法依规’的原则,不能因为有了上级肯定就提不切实际的要求,更要警惕可能出现的‘一窝蜂’式合作,避免资源浪费和形式主义。我们的精力要集中在练好内功、做实项目上。”
清源县内部的氛围也在悄然改变。省委书记的肯定,极大地提升了全县干部群众的士气和自信心。以往对“清源优品”、“区域协同”等战略心存疑虑的声音几乎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乘势而上”的紧迫感。各部门、各乡镇争取项目、推进工作的主动性空前高涨。
但江辰也注意到两种潜在的倾向。一种是急于求成的苗头。个别乡镇和部门负责人,在汇报工作时,开始提出一些看似宏大但脱离实际的目标,希望借助“东风”快速打造亮点。另一种是等靠要思想的回潮。部分干部认为,既然得到了省委书记的肯定,上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自然会源源不断,工作中产生了依赖心理。
针对这些苗头,江辰在多次会议上泼了“冷水”:“省委书记的肯定,是对我们过去脚踏实地工作的认可,不是给我们插上了盲目蛮干的翅膀。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尊重客观规律,越要坚持实事求是。绝不能搞‘大干快上’的形象工程,绝不能有‘躺在功劳簿上’的懈怠思想。我们要把领导的肯定化为更强的责任感和更实的作风,聚焦解决实际问题,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