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仕途之巅:从中央选调生起航 > 第93章 基层的声音

第93章 基层的声音(1/2)

目录

县委常委会上的见面简短而正式。周国平书记向全体常委介绍了江辰,并宣读了市委的任命决定。江辰做了简短的表态发言,一如既往的沉稳务实,强调在县委领导下,虚心学习,扎实工作。常委们报以礼节性的掌声,目光中多是审视与好奇。这位从经济发达地区空降而来的年轻县长,能给清源县带来什么变化,是每个人心中的问号。

紧接着召开的县政府党组(扩大)会议,则是江辰与未来主要工作伙伴们的第一次正式集体见面。县长、几位副县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以及主要局委的一把手参加。会议由江辰主持。

相较于常委会的庄重,这个会议的气氛稍微活泛一些,但依旧能感受到一种微妙的距离感。几位副县长资历都比江辰老,最年长的常务副县长老李,在清源工作了大半辈子,脸上总是带着温和的笑,言语客气,但眼神深处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谨慎。分管农业的刘副县长是位女同志,说话干脆利落;分管工信和招商的赵副县长则显得精明干练。

江辰没有长篇大论,首先再次诚恳地表达了与大家合作共事的愿望,然后话锋一转:“我初来乍到,情况不熟,最大的任务就是学习。在座各位都是老清源,是行家里里手。今天这个会,我们先不定调子,主要是想听听各位对当前县政府重点工作的看法,特别是眼下最紧迫、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大家放开谈,畅所欲言。”

他选择先当听众,这是一种低调而务实的开场。

常务副县长老李首先发言,全面介绍了县政府的整体运行情况,重点提到了“三保”压力(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重大项目推进和年度考核任务,面面俱到,四平八稳。

刘副县长接着谈农业,提到了粮食生产稳定、特色农业品牌打造遇到的瓶颈,以及部分农田水利设施老化问题,语气中带着焦虑。

赵副县长则大谈招商引资的艰难,抱怨区位优势不明显,要素成本高,大项目难落地,现有企业扩张意愿不强。

其他局委负责人也依次发言,大多围绕本部门工作谈成绩、讲困难。江辰认真听着,快速在笔记本上记录关键词,偶尔插话追问一两个细节。他发现,大家谈的具体问题很多,但似乎缺乏一个统领性的突破方向,或者说,一种应对发展困境的新的思路共识。很多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但应对之策多停留在“等靠要”或按部就班的层面。

会议结束时,江辰没有做总结性指示,只是再次感谢大家的介绍,并强调:“情况我初步了解了,很多问题都是硬骨头。接下来一段时间,我计划多下去走走看看,一方面验证大家谈到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听听基层和群众的直接声音。政府的工作,最终要落到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希望我们班子同心同德,一起想办法,找路子。”

散会后,江辰回到办公室,对照着笔记和王主任送来的全县地图、行政区划图,开始规划他的调研路线。他没有选择那些靠近县城、基础较好的乡镇,而是将第一站定在了县域北部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近年来发展相对滞后的青峰镇。选择这里,是因为它的问题可能更具代表性:农业如何增效?农民如何增收?乡村如何振兴?

第二天一早,江辰只带着政府办主任王主任和秘书小陈,乘坐一辆普通的公务车,直奔青峰镇。他没有提前通知具体行程,只让王主任告知镇里县长可能会近期下去调研。

车子在蜿蜒的乡间公路上行驶,窗外是大片的农田和连绵的丘陵,景色宜人,但也能看到一些土地抛荒的迹象,以及部分村庄显得缺乏活力。

到达青峰镇政府,镇党委书记和镇长显然有些意外和匆忙地迎了出来。江辰与他们简单握手后,直接说明来意:“不要准备汇报材料了,我们就是下来随便看看,听听实际情况。先去村里转转吧。”

镇领导只好陪同。江辰随机选择了一个看起来普通的村庄——柳林村。他没有去村委会,而是让车停在村口,步行进村。时近中午,村里有些安静,偶有老人坐在门口晒太阳,几个孩子追逐嬉戏。

江辰走进一户开着门的农家小院,一位六十多岁的大爷正在整理农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