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仕途之巅:从中央选调生起航 > 第85章 谋定后动

第85章 谋定后动(1/2)

目录

市长主持的专题会议,如同一场暴风雨前的风向标,将省政策可能引发的区域博弈清晰地展现在江辰面前。会议结束后的几天里,三个区通过不同渠道向管委会,特别是向区域协同发展局,传递了更为具体和强烈的诉求。天湖区送来厚厚一叠关于打造“高端服务业集聚区”需要省级政策支持的具体建议清单;经开区则提交了希望纳入省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协同”试点的方案;江港区的材料最为急切,几乎是对省政策征求意见稿的逐条呼应,并附加了详尽的困难说明和项目清单。

压力汇聚到江辰这里。他知道,如果不能尽快拿出一套具有说服力、能够平衡各方利益的本市实施方案,三个区很可能各自为战,甚至直接向上争取,导致示范区整体协调的初衷落空,资源错配,内部矛盾激化。

张主任再次召见江辰,神色严肃:“江辰,情况你都看到了。省里的政策是机遇,但搞不好也会成为内耗的导火索。市委市政府要求我们管委会尽快拿出一个初步的对接落实方案,要具有可操作性,能稳住局面,引导预期。时间很紧,任务很重,关键是这个方案要体现公平和效率,要能服众。”

“主任,我明白。”江辰沉稳应答,“我们局里已经连夜开了几次研讨会,有了一些初步思路。核心是抓住省政策中‘协同’这个关键词,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协同动力,而不是简单的分蛋糕。”

“哦?具体说说看。”张主任示意他继续。

江辰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面是他和团队梳理的要点:“我们初步设想,这个方案可以称为‘示范区对接省级支持政策重点任务与项目清单(初稿)’,也可以简称为‘三区方案’。它不应是简单的条款罗列,而应是一个项目化、清单化的行动指南。”

他详细阐述道:

“第一,分类引导,错位发展。 不是每个区都能在所有领域平均用力。我们将省政策条款梳理后,结合三个区的禀赋和示范区规划,初步明确各自的政策发力重点。比如,天湖区重点对接‘科技创新策源’和‘现代服务业’相关政策,但其申报的重大项目,需在方案中明确对示范区其他区域的辐射带动机制;经开区重点对接‘先进制造’和‘产业链协同’,鼓励其龙头企业开展跨区域布局;江港区则重点对接‘产业承接’、‘生态补偿’和‘基础设施提升’,但其承接的项目必须符合环保和升级标准。这样,每个区都有主攻方向,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

“第二,搭建平台,共享红利。 对于省政策中明确的资金、土地等实质性支持,我们不建议简单切块分配到区。而是设想由管委会牵头,设立‘示范区协同发展基金’和‘土地指标池’,将部分省级支持资源集中管理,用于支持跨区域的重大协同项目。哪个区提出的协同项目好、效益预期高,就优先获得基金和指标支持。这样,将‘分资源’变为‘争项目’,引导各区从争额度转向争创协同效益。”

“第三,创新机制,平衡利益。 针对最敏感的‘飞地经济’,我们建议在省里原则基础上,制定更细致的《清源市示范区飞地经济合作指南》,明确跨区投资产生的Gdp、税收等指标,可按‘存量归属、增量分成’原则进行核算,分成比例与项目投资规模、技术含量、带动就业等绩效指标挂钩,并建立争议协调仲裁机制。让合作双方都能看得见、算得清、拿得到。”

张主任边听边点头,眼中露出赞许:“思路很清晰,抓住了要害。分类引导避免内耗,搭建平台促进合作,创新机制保障公平。这个框架很好。接下来,关键是要把框架填实,拿出具体的项目清单和操作流程。”

“是的,主任。”江辰合上笔记本,“这需要与三个区和市级部门进行密集的沟通磋商。我们计划尽快启动一轮‘三区方案’的征求意见工作,但这轮征求意见不能是泛泛而谈,而是要带着我们初步设想的框架下去,引导讨论,寻求最大公约数。”

“可以。你放手去干,遇到阻力及时汇报。”张主任给予了充分支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