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企业去留间的考量(2/2)
江辰认真听完,点了点头:“感谢介绍。赵董,钱区长,情况我大致了解了。我认为,东亚纺织的去留问题,不能简单地看作一个企业自己的事情,它实际上是我们江港片区,乃至整个清源市,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如何对待传统优势企业的一个缩影。”
他阐述了自己的初步看法:
“第一,企业的合理发展诉求,尤其是转型升级的诉求,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尽力在政策框架内帮助解决。示范区正在制定的支持江港的政策中,就包含了对符合条件的转型升级项目在用地、能耗指标上给予倾斜的考虑。”
“第二,支持必须有前提。支持的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有质量、有效益、符合绿色低碳方向的升级。建议东亚纺织可以进一步细化升级方案,特别是在提升技术含量、降低单位能耗和排放方面设定更明确的目标。”
“第三,关于外地的优惠条件,我们需要理性看待。土地、税收的优惠固然吸引人,但企业的长远发展更依赖于完整的产业链配套、稳定的政策环境、以及区域的市场辐射能力。这些是清源,特别是示范区未来要着力打造的优势。”
江辰的这番话,既表达了支持的意愿,也明确了支持的边界和导向,不卑不亢。
赵广富的脸色缓和了一些。他意识到,眼前这位年轻的干部,并非空谈口号,而是能抓住关键点进行务实沟通。
“江组长,您说得在理。我们当然更愿意留在清源,毕竟根在这里。如果示范区真能有切实的政策,帮助我们解决实际困难,我们肯定优先考虑留下。”赵广富的表态也有了回旋余地。
“好。”江辰站起身,“请赵董这边进一步完善升级方案,特别是技术提升和环保承诺方面的具体指标。钱区长和区里也抓紧研究,在市级指标分配中如何优先保障像东亚这样有意愿升级的优质项目。我们筹备组会加快支持政策的出台进程,并积极与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工信局等部门沟通,争取在示范区框架下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离开东亚纺织,钱大有擦了擦额头的细汗:“江组长,还是您有办法,刚才赵广富那架势,我真怕他马上就要搬走了。”
江辰摇摇头:“钱区长,留住企业是治标,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倒逼我们加快建立一套能够精准识别、有效支持企业转型升级的机制。东亚纺织只是开始,江港还有不少类似的企业。我们的政策,必须能回答‘支持谁、怎么支持、支持后达到什么效果’这些问题。”
坐进车里,江辰看着窗外掠过的江港街景。企业的去留,关乎就业、税收,更关乎一个区域的产业生态和未来竞争力。处理东亚纺织的问题,不仅仅是为了平息一场风波,更是为示范区探索产业政策精准滴灌的一次重要实践。他感到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但方向却更加清晰:示范区的价值,最终要体现在能否为企业创造更优的发展环境,为区域锻造更强的产业韧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