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协议落地(1/2)
“瀚海投资”联合体被确定为“三角地”区块优先合作方的消息,经由指挥部官方渠道正式发布,在业内和相关部门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几家欢喜几家愁,但大局已定。
接下来的重心,转移到最终合作协议的文本敲定和签署准备上。这份协议,将不仅仅是约束指挥部与“瀚海投资”双方权利义务的法律文件,更是示范区首个重大创新政策试点的操作蓝图,其严谨性与周延性至关重要。
江辰带领综合协调组的骨干成员,并会同市政府的法律顾问团队,与“瀚海投资”的法务、业务团队组成了联合工作组,驻扎在市招标投标中心附近的一家酒店会议室,开始了为期数天的封闭式协议文本磋商。
会议室的白板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条款编号和修改意见。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和疲惫的气息。
谈判桌上,双方就每一个关键条款展开了字斟句酌的较量。
争议的焦点首先集中在“产业导入绩效对赌条款”上。“瀚海投资”虽然接受了这一原则,但在具体指标设置和考核周期上,希望能留有更多弹性。
“江组长,”“瀚海”的首席法务指着草案条款,“承诺引入三家行业龙头研发机构,五年内实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番,这些指标非常具有挑战性。市场环境瞬息万变,我们建议考核周期适当延长,或者设置一个更具阶梯性的达标标准。”
指挥部的法律顾问立刻反驳:“弹性过大就失去了约束力。这些指标是基于前期详细测算和你们自身承诺设定的,是合作协议的基石。周期和标准可以进一步科学化,但原则不能动摇。”
江辰没有急于表态,他示意双方冷静,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考核周期可以设为‘3+2’模式,即三年中期评估和五年终期考核。中期评估主要看重点项目的落地进度和固定资产投资,终期考核再看产业生态的成熟度。同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免责条款’,如果因国家重大政策调整或不可抗力导致目标确实无法实现,可以启动重新协商程序。但如果是由于合作方主观努力不够,则必须承担约定的违约责任。”
这个方案既坚持了核心约束,又考虑了实际操作的灵活性,最终被双方接受。
另一个争论的焦点是“风险准备金”的管理和使用。“瀚海”方面希望拥有更大的自主权,而指挥部则坚持必须共管账户、审批使用。
“资金效率对我们很重要,”“瀚海”的财务总监强调,“如果每一笔风险准备金的使用都需要层层审批,可能会错失处理突发问题的最佳时机。”
江辰回应道:“共管不是为了掣肘,而是为了共担风险、规范运作。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快速审批通道,对于明确属于预案范围内的突发事项,比如紧急的环保安全处置,可以在报备后先行支付,事后补全手续。但对于重大决策,必须经过双方确认。这是对双方负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