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博弈(2/2)
中书令王肃出列:上官大人此言差矣!皇子年幼,公主们也未到出阁的年龄,何必另设衙门虚耗国库?
上官泰却从容展开手中奏章:正因皇子年幼,更需早立规矩。臣查《周礼》,宗正位列九卿,掌王室亲属。今虽皇子仅有一位,然来日方长...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且三位公主的教养事宜,也该有个正经衙门掌管才是。
龙椅上的天子目光微动,冕旒后的面容看不出喜怒,沉默良久,方才说道:准奏。着上官泰改任宗正寺卿,专司教导皇子公主礼仪,编纂宗室谱牒。
退朝时,端木桓故意落后半步,与上官泰并肩而行:上官大人这是要当未来帝师啊?他声音压得极低,却字字清晰。
岂敢岂敢!不过是替陛下分忧罢了。上官泰连连摆手,脸上堆着谦逊的笑,眼角却瞥见不远处郑士元投来的意味深长的目光。
当夜,洛阳中军
我那岳父大人这手棋,下得着实妙。
端木珩嘴角噙着一丝冷笑,指尖轻叩军报,案上烛火跳跃,将他棱角分明的侧脸映照的半明半暗。
赵睿捧着茶盏,面露困惑:这宗正寺不过是个闲职,哪及得上尚书台实权在握......
愚钝。端木珩抬眼,烛光在他眸中投下深沉的阴影,“陛下子嗣单薄,唯有郑妃娘娘育有一子……”他指尖重重点在军报某处,“皇子虽说年幼,保不齐就是日后的储君,届时宗正卿手里捏着的,可是未来新帝的立后选妃大权!
端木珩话音刚落,却见一亲信匆匆入内,单膝跪地呈上一封素笺:将军,太尉密信!
端木珩挑开火漆,展开素笺,父亲铁画银钩的八字跃入眼帘:兔死狐悲,适可而止。
“嗤……”火盆突然爆出一簇火星,他唇角微扬,信纸在烛焰上轻轻一掠,火舌轻舔墨迹,化为了灰烬。
帐外北风呼啸,卷起阵阵尘土拍打在军帐上。端木珩掀开帐帘,望向洛阳方向。那座巍峨都城在夜色中灯火阑珊,看似平静的夜幕下,不知多少暗流正在涌动。
端木珩掸去指尖烟灰,也该回去了。
翌日,端木珩踏着最后一缕天光,终于回到了府里。
残阳如血,廊下的风灯次第点亮,在青石板上投下摇曳的光影。
他刚转过照壁,便见上官徽立在庭中老梅下——她今晨方从上官府归宁回来,此刻正执一柄缠枝银剪,专注地修剪着横斜的梅枝。
寒梅映雪间,她豁然抬首,映出眸中明亮的笑意,将军回来了。
端木珩目光微凝,上前接过她手中的银剪。指尖不着痕迹地擦过她腕间细腻的肌肤,风急天寒,怎么穿得这般单薄?他解下身上的玄色大氅拢在她肩上,顺势握住她微凉的指尖。
上官徽唇角扬起一抹浅淡的笑意,任由他握着,两人并肩穿过回廊,默契地只谈梅枝新绽,不说朝堂风云。仿佛这半月来的血雨腥风,不过是一场无关紧要的梦境。
将军。府中老管家突然在廊柱旁躬身,老爷请您即刻去书房议事。
端木珩拇指在她腕间一顿,终是松开:我去去就回。
穿过重重院落,端木珩来到了父亲端木桓的书房。书房内烛影幢幢,端木桓将一封密信缓缓推过案几。帛书在烛火下透出朱砂批注的痕迹。
武安王府虽失西郊、北营两处兵权,却已在宗正寺安插了人手。
端木桓指尖轻点名单,上官泰这只老狐狸,倒是会钻空子。
端木珩扫过信上名录,眸光骤沉。
端木桓屈指敲了敲檀木案几,发出沉闷的声响。
不可轻敌。他沉声嘱咐道。
孩儿明白。端木珩躬身应道。
还有...你的那位夫人,端木桓忽然话锋一转,手指按住名单末尾的印章,近日与上官府走得很勤啊。
端木珩猛地抬头,烛光在他眼中跳动:正逢新年,上官徽归宁贺岁,也是常理。
呵...但愿如此。端木桓冷笑一声,从案几暗格取出一份军报,三日后的北营阅兵,莫要误了时辰。
端木珩垂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