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2/2)
岳飞这番言论,慷慨激昂,见识深远。
虽仅为军中士卒,却已显露出未来名将的韬略。
事实上,岳飞年少时便在汤阴闻名。
他性情刚毅,寡言少语,喜读《左氏春秋》《孙子兵法》。
曾拜周侗为师,习得精湛武艺,能左右开弓,一县无敌。
天生神力,未及弱冠便能挽三百斤强弓,开八石劲弩。
如今经历两次投军,二十余岁的岳飞愈发沉稳多谋。
尽管他尚不知柴皓是周侗关门 ,自己的小师弟。
但即便从汉家儿郎与将士的角度,他也认为联金灭柴实为昏招,对坚守幽州抵御金国的柴皓深感钦佩。
然而英雄终究是少数。
岳飞这番见解非但未得上司赏识,反遭呵斥:“岳飞!你一介小卒懂什么天下大事?
金国既被柴皓这反贼击败,有何可惧?
朝中大人运筹帷幄,岂是你能妄议?
有本事自己上书陛下!
看陛下砍不砍你的脑袋!
念你是个好手,今日饶你一次!
再敢为幽州反贼张目,八十军棍决不轻饶!”
面对斥责,岳飞神色如常,心中却暗叹。
从上官态度便知朝廷心意。
自皇帝至大臣,乃至诸多将领,皆是目光短浅之辈,只知忌惮柴皓,却无视金国威胁。
即便柴皓夺了大宋江山,不过改朝换代,赵氏皇族尚可如昔日柴家般安享富贵。
对天下百姓,又有何差别?
倘若金国大军南下,中原必将重蹈匈奴劫掠、五胡乱华、契丹侵扰的覆辙!
汉家子民将惨遭屠戮,沦为胡人马蹄下的羔羊!
王朝更迭不过是一家一姓的兴亡,尚可忍受。
但异族入侵,如同豺狼食人,那便是亡天下!
岳飞饱读史册,深知其中利害。
可满朝文武与天下百姓,又有几人明白?
此刻岳飞遥望幽州方向,心中蓦然浮现一个在宋廷看来大逆不道的念头:唯有......方能护佑中原苍生......
与此同时,幽州城内。
柴皓早已获知宋徽宗赵佶欲联金灭柴的密谋。
对此他不过付之一笑——赵家君臣做出何等荒唐事都不足为奇。
柴皓依旧按部就班地操练新军,储备粮草,赶制布面甲,全力备战金国。
至于宋境边境,他甚至连一兵一卒都未增派。
毕竟深谙宋军秉性——只怕这边与金军都快决出胜负了,那边畏战如虎的宋将还在慢吞吞地整军......
当岳飞在河北忧心宋金勾结时,柴皓正于帅府听取文武禀报。
如今梁山旧部已分文武两途:
骁勇善战者统兵为将,其余各展所长治理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