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昭陵毒发,长安叛乱(2/2)
裴安点了点头,心中却依旧充满了不安。他知道,逆贼一定已经下了毒,可他们却始终无法检测出来,这才是最可怕的。
很快,李治和武媚娘的仪仗队便来到了祭祀场地。李治身着衮龙袍,头戴通天冠,神色庄严;武媚娘则穿着华丽的皇后礼服,头戴凤冠,脸上带着得体的笑容,只是在无人注意的角落,她悄悄取出王骇给的解毒丸,放入口中咽下。
羽林军和玄甲军的将士们迅速进场,围绕着祭祀场地形成一道严密的防护圈,裴安的左金吾卫则在场地外围驻守,整个祭祀场地戒备森严。裴安站在祭台旁,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手中的佩刀从未离手。
祭祀大典正式开始,繁杂而冗长的仪式按照流程逐一进行。礼官高声宣读祭文,李治率领群臣上香、跪拜、敬酒、献食,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期间,所有人都按照礼仪,饮用了祭祀用的酒水,食用了祭祀用的食物。
裴安也跟着饮用了酒水,吃了少量食物。他本想尽量避免,可祭祀礼仪庄严,若是他独自不食用,难免会引起怀疑,甚至可能打乱祭祀流程,给逆贼可乘之机。他只能在心中祈祷,希望武媚娘的预警只是一场虚惊。
一个多时辰后,祭祀大典终于结束。就在李治准备率领群臣下山返回长安时,裴安突然感到一阵头晕目眩,胸口发闷,四肢也开始变得无力。他心中一惊,连忙看向周围,只见左金吾卫的将士们纷纷脸色苍白,有的已经开始站立不稳,甚至有几名年纪较大的大臣已经直直地倒在地上,口吐白沫,不省人事。
“不好!中毒了!” 裴安心中大喊,终于明白过来,逆贼的毒药检测不出来,且发作时间较晚,正好选在了祭祀大典结束后。他强忍着身体的不适,想要冲向外围,呼喊山下的左领军卫 —— 左领军卫的将士们没有饮用昭陵的水,也没有食用祭祀的食物,应该没有中毒,只要他们能及时上山支援,或许还能控制住局势。
可他刚跑了两步,便感到头重脚轻,眼前一黑,重重地倒在地上。在他失去意识的最后一刻,他隐约听到了远处传来的喊杀声,心中满是悔恨 —— 早知道如此,他早上就不该吃那么多早饭,现在连跑的力气都没有了。
喊杀声越来越近,大批身着黑衣的蒙面人从昭陵的外围冲了过来。他们手持长刀、弓箭,如同潮水般朝着祭祀场地涌来。此时,左金吾卫的将士们大多已经中毒昏迷,只剩下少数人还在强撑着抵抗,却也已是强弩之末,根本无法阻挡黑衣人的进攻。
李治身边,仅剩羽林军、百骑司和玄甲军的将士们没有中毒 —— 他们在祭祀前饮用了武媚娘暗中派人送来的 “御酒”,实则是提前服下了解毒药剂,此刻还能保持战斗力。
“保护陛下!” 羽林军统领高声喊道,率领将士们迎了上去。
黑衣人与羽林军、百骑司、玄甲军瞬间展开激战。羽林军和玄甲军都是大唐的精锐部队,战斗力极强,虽然人数较少,却也抵挡得有来有回。黑衣人虽然人数众多,却一时无法突破唐军的防御圈。
可黑衣人显然是有备而来,他们分工明确,一部分人正面牵制唐军主力,另一部分人则组成数十支精锐小队,利用祭祀场地的混乱,从各个方向迂回穿插,试图突破防卫圈,直取李治。
“陛下,快走!” 贴身太监搀扶着李治,想要撤离祭祀场地。
武媚娘却紧紧跟在李治身边,脸上没有丝毫慌乱,反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平静。她知道,王承宗的计划已经开始,现在她要做的,就是确保自己和李治的安全,等待局势的变化。
很快,便有几支黑衣小队突破了外围防御,冲到了李治面前。李治身边仅剩的几十名贴身护卫立刻迎了上去,与黑衣人展开殊死搏斗。场面瞬间变得混乱不堪,唐军携带的弓弩由于担心误伤自己人,根本无法发挥作用;而黑衣人则毫无顾忌,手持长刀肆意砍杀。好在唐军将士身披重甲,防御精良,才勉强抵挡住了黑衣人的进攻,可伤亡依旧在不断增加,形势岌岌可危。
就在这时,山下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和呐喊声 —— 左领军卫的将士们看到山上爆发激战,立刻集结队伍,以百人为单位,朝着山上冲锋而来。左领军卫的将士们没有中毒,个个精神抖擞,战斗力十足,他们如同猛虎下山般冲入黑衣人的阵营,瞬间扭转了战局。
黑衣人死伤惨重,却没有一人退缩,依旧在疯狂地冲击唐军的防御圈。他们知道,这是他们唯一的机会,若是不能刺杀李治,他们所有人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而此时的长安城内,一场大规模的武装叛乱也正在同步爆发。几十支平日里看似普通的西域及外地商队,突然卸下伪装,露出了藏在货物中的兵器。这些商队总计不下七八千人,他们迅速分成两路,展开行动。
其中一路大约五千人,在长安城内分散开来,缓慢地朝着皇宫方向靠近。到达皇宫门前时,他们迅速集结起五百人,手持长刀,突然朝着宫门发起进攻。宫门的守卫人数本就不足,又毫无防备,根本来不及关闭宫门,瞬间便被黑衣人突破。随后,剩余的四千多名黑衣人快速涌入皇宫,朝着皇宫深处冲去。
驻守皇宫的左右监门卫将士们分散在皇宫的各个宫门,由于事发突然,根本无法及时集结,只能各自为战。黑衣人凭借人数优势,在皇宫内肆意砍杀,一时间,皇宫内血流成河,惨叫声、厮杀声不绝于耳。
得到皇宫遇袭的消息时,左右千牛卫的将士们正分成十多队,在长安城内巡逻。他们立刻调转方向,朝着皇宫赶来,却在途中遭到了另一支三千人武装的堵截。这支武装同样是王承宗暗中培养的势力,他们也分成十多队,与千牛卫展开激战。
千牛卫的将士们长期在宫中负责警卫工作,缺乏实战经验,装备也只有横刀和弓箭,甲胄大多轻薄,根本无法与这支身经百战的武装抗衡。战斗一开始,千牛卫便陷入了劣势,将士们被杀得人仰马翻,伤亡惨重,自保都成了问题,更别说前往皇宫支援了。
长安城内的百姓们看到爆发叛乱,纷纷惊慌失措地躲回家中,紧闭门窗,不敢外出。原本繁华的长安城,瞬间变得一片混乱,到处都是厮杀声和惨叫声,如同人间地狱。
昭陵的战斗依旧在继续,左领军卫的不断投入,让黑衣人的伤亡越来越大,进攻的势头也渐渐减弱。可黑衣人依旧在顽强抵抗,他们知道,长安的叛乱已经开始,只要他们能多坚持一会儿,等到长安的消息传来,唐军的军心定会动摇。
裴安躺在地上,意识渐渐清醒了一些。他能听到周围的厮杀声,能感受到地面的震动,却依旧无法动弹。他只能在心中祈祷,祈祷左领军卫能够尽快平定叛乱,祈祷长安城内能够平安无事,祈祷大唐的江山能够渡过这场危机。
武媚娘站在李治身边,看着眼前的激战,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她知道,这场叛乱无论成败,对她来说都是一个机会。若是王承宗成功了,她可以趁机掌控朝政;若是王承宗失败了,她也可以借着平定叛乱的功劳,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
李治则脸色苍白,浑身颤抖,他从未经历过如此惨烈的战斗,也从未想过,自己会在太宗皇帝的陵墓前,遭遇如此致命的危机。他紧紧抓着武媚娘的手,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让他稍微感到一丝安心。
大唐的命运,此刻正悬于一线。昭陵的刺杀、长安的叛乱,如同两把尖刀,狠狠刺向大唐的心脏。没有人知道,这场危机最终会以怎样的方式结束,也没有人知道,大唐的未来,将会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