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立太子(1/2)
嬴政的决心一旦落下,便如同泰山倾颓,无可转移。
章台宫内,彻夜灯火通明。
皇帝与冯去疾、李斯、蒙恬、蒙毅等核心重臣闭门密议,所涉之事,关乎帝国未来数十乃至上百年的气运。
没有争吵,没有质疑。
当始皇帝以他那不容置疑的口吻,明确表达出立扶苏为太子的意向后,殿内只剩下深深的拜服与高效的筹划。
李斯擅长律法仪制,蒙恬掌军事威仪,蒙毅通晓宫廷典章。
三人各司其职,将皇帝那“规模要大!”的旨意,迅速细化成一套前所未有的、兼具秦法森严与天家气度的立储大典方案。
诏书的起草由李斯亲自执笔,字斟句酌,既要彰显长公子扶苏的德行与能力,符合传统立贤立长的标准,又要隐隐透出其对新法的深刻理解与继承皇帝变革意志的资格,为未来的施政铺平道路。
与此同时,少府、奉常、宗正等相关部门如同精密的齿轮,被一股巨大的力量驱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
咸阳宫的主要宫殿、广场被迅速清扫、装饰,黑色的秦旗与象征皇家的玄色帷幔遍布宫阙,在秋日的阳光下显得肃穆而威严。
通往骊山祖庙的道路被拓宽平整,沿途布置了精锐卫卒。
宫廷匠人连夜赶制太子冕服、仪仗,其规格仅次于皇帝,却又明显超越所有公子、臣工。
一道道预备性的指令从宫中发出,飞向咸阳城内所有秩比二千石以上的官员、有彻侯以上爵位的勋贵府邸,内容简洁而震撼:沐浴斋戒,准备朝服,等候陛下重大诏令。
整个咸阳的上层,都被这股突如其来的、压抑而又兴奋的气氛所笼罩。
人们互相打探,窃窃私语,虽然诏令未下,但“立太子”三个字,已然在所有人的心头盘旋。
嗅觉灵敏者,早已将目光投向了那座如今地位超然的国师府,以及时常出入其中的长公子扶苏。
三日之后,庚午日。
这一日,天高云淡,风清气朗。
晨曦微露,咸阳宫的正门------巍峨的冀阙之前,已是甲士林立,旌旗招展。
黑压压的官员与勋贵队伍,按照品级爵位,穿着最庄重的朝服,肃立在宫门前的巨大广场上。
人数之多,几乎站满了整个广场,一直延伸到远处的街道。
人人屏息凝神,不敢发出丝毫杂音,只有秋风吹动旗帜发出的猎猎声响。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紧张、期待与肃穆的气息。
辰时正,沉重悠扬的钟鼓之声,自深宫之中响起,穿透云霄,传遍整个咸阳。
“咚——嗡——”
“咚——嗡——”
九声钟鸣,九通鼓响,象征着至尊无上的皇权与天地之极数。
宫门缓缓洞开。
一名身着玄色深衣、头戴高冠的谒者令出现在宫门之上,声音清越,如同金玉交击,在寂静的广场上远远传开:
“皇帝诏曰:兹有国本大事,昭告天地祖宗,晓谕天下臣民。百官依序入朝——!”
声音落下,排列在最前方的三公九卿、宗室元老,在李斯、冯去疾等人的带领下,迈着沉稳的步伐,率先踏入宫门。
其后,各级官员、勋贵如同黑色的潮水,沉默而有序地涌入皇宫。
通往正殿的御道两旁,每隔五步,便站立着一名精心挑选的郎官。
他们身材魁梧,面容肃穆,手持长戟,腰佩长剑,甲胄鲜明,在晨光下闪烁着冷冽的金属光泽。那股百战精锐的凛然杀气,让所有经过的官员都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背,收敛了所有杂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