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轮渡上的逆流人生 > 第50章 严打风暴中的档案员 (下)

第50章 严打风暴中的档案员 (下)(2/2)

目录

我站在舞厅中央,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什么是“流氓活动”?什么是正常的青年娱乐?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在哪里?又是由谁来界定的呢?是那些坐在办公室里制定政策的官员,还是眼前这些群情激愤、喊着打倒“流氓”的群众?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似乎一切都被简单地贴上了标签,非黑即白,没有中间地带。就像这个舞厅,昨天还是年轻人的娱乐场所,今天就成了罪恶的渊薮。

几天后的时光悄然流转,这座城市迎来了一场盛大且庄重的公审大会,地点选在了开阔的市体育广场。

公审当日,阳光洒在广场的每一寸土地上,可广场上早已被熙熙攘攘的人群填满,人山人海的景象蔚为壮观。人们从城市的各个角落,从四面八方匆匆赶来,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各种不同的光芒,他们都怀揣着一个共同的心愿——亲眼见证这场庄严的审判。

而我,有幸作为参会人员,静静地坐在观众区域。目光缓缓投向台上,只见法官们表情严肃而又不失慷慨激昂。他们挺直了脊梁,以洪亮且铿锵有力的声音,逐字逐句地宣读着一个个被告人的不当行径。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敲击在人们的心头。

再看那些站在台上的年轻人,他们被挂上了标示身份的牌子,原本乌黑的头发被剃去,露出青涩的头皮。他们神情麻木,有的眼中还带着深深的惊恐,就这样呆呆地伫立在台上,好似被抽走了所有的精气神,已然丧失了所有的抗争之力。他们的眼眸中,满是恐惧与迷茫,如同置身于无尽的黑暗深渊,宛如迷失在黑暗之中的羔羊,找不到前行的方向。

我手里拿着一份待公布的新闻稿草稿,看着眼前这热闹而又荒诞的场景,心中涌起一种强烈的抽离感。只不过我在观看一场按剧本演出的戏剧,而我自己,也不过是幕后一个微不足道的道具管理员。

那些被审判的年轻人,他们真的都是十恶不赦的罪犯吗?也许他们中有一些人确实犯了罪,而有些年轻人可能犯了错,但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他们是否得到了公正的对待?是否有机会为自己的行为进行充分的辩护?我看着台上那些年轻人绝望的眼神,心中充满了同情和无奈。法律的公正,在这一刻,似乎被狂热的情绪所掩盖。

“严打”行动暂告一段落,为了宣传这次行动的“丰硕成果”,需要一篇总结性的新闻稿见报。我作为行动办公室的一员,负责起草了这篇稿子。

在稿子中,我尽量客观地描述了行动的过程和取得的成效。然而,我的稿子在经过层层修改后,最终见报了。

当我拿着新鲜的报纸,目光扫过那些铅字时,突然,我注意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由于印刷机器的故障或是铅字磨损,那个“从重从快”四个字中的“快”字的竖心旁和“夬”印得有些分离且拉长了,看上去极像“从重从快乐”。

我盯着这个诡异的错误,愣住了。一股巨大的荒诞感席卷了我的全身。

这个印刷缺陷,像一道闪电,瞬间照见了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之下,某种扭曲而真实的潜意识。它精准地戳破了严肃的官方叙事,露出了一个黑色幽默的裂口。

我默默地折起了报纸,将这个错误深深地藏在了心里。这个错误,成了我心中对1983年夏天最深刻、也最冰冷的注脚。而我这个小小的档案员,也在这场风暴中,经历了心灵的洗礼和挣扎,对“公正”的定义有了更加深刻而怀疑的思考。

随着夜幕的再次降临,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街道上的灯光依旧昏黄,将我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而我的心情却无比沉重。

但我知道,1983年的这个夏天,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人生中一段无法忘却的特殊经历。它像一个沉重的包袱,压在我的心头,让我在未来的岁月里,不断反思,不断探寻。(未完待续)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