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轮渡上的逆流人生 > 第37章 动荡岁月中的青春抉择

第37章 动荡岁月中的青春抉择(2/2)

目录

“小张,”老师突然点我的名,“你来看看,这摆锤到底怎么回事?”我站起来,引来几道好奇的目光。

我走到讲台前,盯着那些摆锤看了半天,突然说:“老师,是不是地下有什么震动?”

老师愣了一下,“震动?哪来的震动?”“鸭儿塘……”我脱口而出,“前几天鸭儿塘边废弃的井开始冒泡,还浮出了1974年淹死的那个男孩的凉鞋。”

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老师的脸色变了变,“鸭儿塘?那井不是废弃了吗?怎么会冒泡?”我摇摇头,“不知道,可确实冒泡了,还浮出了凉鞋。”

老师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挥了挥手,“行了,你先回去。这摆锤的事,可能是仪器问题,下节课再试。”可下节课,摆锤还是同步摆动。再下节课,依然如此。

那天放学,我路过鸭儿塘,特意绕过去看了看那口井。井里的水还是浑浊的,可气泡却没了,那只塑料凉鞋也不见了。我蹲在井边,捡了块石头扔进去,“扑通”一声,井水冒了几个泡泡就平静了下来。

“小张?”我回头,看见陈小梅站在不远处,手里拿着一本书,书皮被雨水打湿了,皱巴巴的。“你怎么在这儿?”我问。她走过来,看了看池塘,“我……我路过。你刚才说鸭儿塘废井冒泡,是真的?”我点点头,“真的,还浮出了凉鞋。”她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我叔叔说,地震前,动物会有异常,水也会有异常。鸭儿塘废井冒泡,可能是地下水位变化。”

随着上半学期课程的结束,下半学期同学们都开始各自奔赴实习岗位。有的同学凭借自身条件或家庭关系,被分到各片区内的大医院进行实习;有的则被安排到各片区内的大小工厂,在机器的轰鸣声中积累实践经验。而我,因为身体原因,在王老师的帮助下,最终被分配到了辖区医院的中药房实习。

七月的天气热得像个蒸笼。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右臂的机械装置和左腿的支架在高温下变得滚烫,仿佛被火烤过一般。羊肠线缝合的伤口突然开始剧痛,就像有人用针在扎。

我坐起来,摸了摸右腿。曾经的羊肠线伤口早已愈合,可最近却总是隐隐作痛,尤其是在晚上,感觉就像有蚂蚁在咬。

收音机里放着新闻,可杂音却越来越大,像是被什么干扰了。我伸手拍了拍收音机,可杂音却更大了,最后只听到“河北省……强烈……”几个字,就被“滋滋”的电流声淹没了。

窗外,蝉鸣震耳欲聋,仿佛无数只蝉在同时尖叫。我下了床,走到窗前,推开窗。热浪扑面而来,可地面上却像是有什么在震动——不是明显的摇晃,而是一种细微的、持续的颤动,就像地下有什么东西在蠢蠢欲动。

我突然想起鸭儿塘冒泡的那天,想起同步摆动的摆锤。地震?真的是地震吗?

7月28日凌晨,河北发生大地震的消息传来,整个城区都陷入了恐慌。我所在的城区,也流传着李四光预言“四个可能发生强震的城市”以及“郯庐断裂带未发震”的安徽地震板块学说。李四光作为着名地质学家,曾基于地质构造提出我国地震带的中长期趋势判断,但并未明确预言安徽的具体地震情况。但人们依旧忧心忡忡。

我躺在床上,被羊肠线伤口的剧痛惊醒,收音机里杂音不断,隐约传来的“河北省……强烈……”字样让我心惊胆战。窗外,细微的震动持续不断,狗吠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莫名的紧张感。

“三儿?”妈妈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带着慌乱,“你没事吧?”我转身,看见妈妈站在门口,手里拿着手电筒,光束在黑暗里晃来晃去。“妈,”我说,“地……地下好像在动。”她愣了一下,快步走过来,摸了摸我的额头,“不烫啊,是不是做噩梦了?”我摇摇头,“不是梦,真的在动。你听,狗都在叫。”她侧耳听了听,脸色变了变,“还真是……可这大晚上的,能有什么事?”

就在大家人心惶惶的时候,城区经历了一次三级微震。虽然震感不强,但足以让所有人虚惊一场。之后,生活逐渐恢复了正常,大家又重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

时间过得很快,上学期结束了。下学期开学后,我被分到市工农兵医院中药房,接到通知的那一刻,我很高兴,满怀憧憬和希望。我知道,只要我坚持不懈地努力,总有一天,我会像保尔·柯察金一样,活出自己的硬气和精彩。(未完待续)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