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2/2)
黑麦面包,颜色深褐,质地极其紧实沉重,带着强烈的酸味。周凛月掰了一小块,费劲地咀嚼着,感觉像是在啃一块微酸的发糕砖。“这个…当武器不错…”她小声吐槽。陈星灼则很务实地把它当作优质碳水来源,慢条斯理地吃着。
卡累利阿派,黑麦做的船形小点心,里面填着米粥或土豆泥。外皮硬韧,内馅清淡。周凛月觉得口感过于朴实无华。
各种浆果,小红莓和云莓做的果酱或甜点算是亮点,酸甜可口,周凛月很喜欢,但毕竟只是配角。但还是让陈星灼安排囤了好几箱。
连续几餐下来,周凛月的中国胃发出了强烈的抗议信号。她看着盘子里那些或咸腥、或酸硬、或过于“原生态”的食物,漂亮的眉毛耷拉着,小脸皱成一团,用叉子有一下没一下地戳着,食欲全无。
“星灼…我想吃糖醋小排…”她可怜巴巴地看着对面吃得一脸平静的陈星灼,小声嘟囔,“想吃清炒时蔬…想吃白米饭…”
陈星灼看着她那副“食不下咽”的委屈模样,又心疼又好笑。她放下刀叉,拿起餐巾擦了擦嘴角:“回酒店。”
回到温暖舒适的酒店套房,陈星灼关好门窗,拉上窗帘。
下一秒,房间里弥漫开诱人的、熟悉的中式菜肴香气!
一小锅晶莹剔透、冒着热气的白米饭。
一盘色泽红亮、酸甜扑鼻的糖醋小排骨。
一碟碧绿清爽、镬气十足的蒜蓉炒荷兰豆。
甚至还有一小盅热气腾腾的玉米排骨汤!
周凛月的眼睛瞬间亮了,像饿极了的小猫看到鱼干,欢呼一声扑到茶几旁:“哇!”她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夹起一块裹满酱汁的小排送入口中,熟悉的酸甜滋味和软烂脱骨的口感瞬间在舌尖炸开,幸福得她眯起了眼睛,满足地喟叹出声,“唔…活过来了!这才是人吃的嘛!”
陈星灼也坐到她旁边,盛了两碗饭。看着周凛月吃得两颊鼓鼓、一脸餍足的样子,让陈星灼不由得想起周凛月偶尔提及的、关于她口味的前世今生。上一世,作为被爷爷奶奶捧在手心长大的娇娇女,她确实挑食得厉害。葱姜蒜不碰,内脏不吃,羊肉嫌膻,鱼肉嫌腥,连蔬菜都要挑最嫩的部分。然而末世降临,饥饿如同最冷酷的老师。当生存成为第一要务时,那些曾经的挑剔显得如此可笑。发霉长绿毛的面包?那是珍贵的碳水!过期变味的罐头?是难得的蛋白质和油脂来源!带着泥土腥气的草根树皮?是维系生命的最后稻草…她学会了把任何能入口的东西都当作“大餐”,强迫自己细嚼慢咽,只为能多活一天。那段经历,彻底重塑了她的味蕾,让她几乎不再有绝对无法下咽的东西。
但记忆深处的烙印仍在。对于北欧这种过于“原始粗犷”或风味过于“独特”的饮食,她的身体本能地产生了强烈的抗拒。那不是娇气,而是一种对曾经被迫吞咽的、糟糕滋味的条件反射般的排斥。好在,如今她们拥有空间,可以随时抚慰那颗被北欧饮食“一拳击倒”的中国胃。
陈星灼自己则完全不同。她似乎天生对味觉的敏感度就不高,或者说是被残酷的成长环境磨钝了。福利院的大锅饭、打工时最廉价的快餐、末世里只要能果腹的任何东西…食物对她而言,首要甚至唯一的功能是提供能量,维持生存。味道?是奢侈品,也是无用的干扰。所以,无论是北欧的驯鹿肉、烟熏鱼,还是发硬的黑麦面包,她都能平静地、高效地摄入,如同给机器添加燃料。这种近乎“无味觉”的特质,在末世是优势,在此刻,则成了她照顾周凛月挑剔味蕾的便利条件。凛月吃不了的我能吃,凛月挑她爱吃的就可以。
从赫尔辛基飞往罗瓦涅米的航班,如同驶向一个冰雪覆盖的童话王国。当飞机降落在圣诞老人村所在的拉普兰地区时,真正的极地严寒才展现出它的威力。气温骤降至零下二十多度,呼出的气息瞬间凝结成冰晶,空气冷冽得仿佛能冻裂肺叶。放眼望去,是无边无际的、厚厚的、纯净得刺眼的积雪。高大的松树和云杉披着厚重的雪衣,如同沉默的白色巨人。天空是一种奇异的、清透的灰蓝色,低垂而广阔。
她们入住的并非传统的酒店,而是位于郊外森林深处、专为观赏极光而设计的玻璃穹顶小屋。小屋如同散落在雪地里的巨大水晶球,通体由高强度隔热玻璃制成,只在入口处有一小段不透明的墙壁。躺在温暖舒适的双人床上,抬头便是毫无遮挡的、180度的辽阔夜空!
“哇——!”周凛月一进屋就忍不住惊叹出声。她迫不及待地脱掉厚重的外套,把自己摔进柔软的大床,仰望着头顶那片纯净深邃的灰蓝色苍穹,想象着夜晚繁星和极光出现时的景象,兴奋得像个孩子,“太棒了!星灼!这里看极光肯定绝了!”
陈星灼将行李放好,检查了一下小屋的供暖系统,又确认了厚厚的遮光帘可以完全闭合,才走到床边坐下。看着周凛月兴奋地在床上打滚,她眼中也染上暖意:“嗯,视野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