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锦堂春深权臣之妻她又谋又飒 > 第283章 星火燎原,新学破土

第283章 星火燎原,新学破土(1/2)

目录

《格物精要》的初成与谨慎传播,如同在帝国沉寂的知识土壤下埋下了充满活力的根茎。它并未立刻破土而出,张扬于世,而是以其扎实的内容与务实的取向,悄然汲取着养分,等待着勃发的时机。而秋狝扬威的余波与皇帝态度的明朗,则为这蛰伏的生机,送来了破冰的春风。

首先做出反应的,是国子监。那位曾对增设格物讲席持审慎态度的祭酒,在仔细阅读了经由傅先生转来的《精要》部分书稿,又听闻兵部、工部对其中实用章节的积极反馈后,态度发生了微妙的转变。他不再将“格物”视为洪水猛兽,而是组织监内博士进行了一次小范围的研讨。

研讨会上,争议依旧存在,但反对的声音已不再像以往那般理直气壮。当一位博士指着书中清晰的杠杆图示与演算过程,质疑其“匠气过重”时,另一位较为开明的博士反诘道:“《周礼·考工》记载百工之艺,莫非亦是无用之物?太子殿下此书,条分缕析,旨在明理,何尝背离圣人之教?况且,漕运新策、骑射改良,其利昭然,岂是空谈虚理所能及?”

最终,国子监祭酒顶住内部压力,上了一道措辞委婉却意图明确的奏疏,言称“为广监生见闻,体察实务之艰”,恳请于监内先行开设“格物启蒙”讲席,暂为选修,延请“通晓算学、明达物理”之士试讲,以观后效。

这道奏疏,恰如投石问路,瞬间吸引了朝野所有的目光。所有人都明白,这不仅是国子监一家的态度,更是天下官学风向的试金石。

这一次,反对的声音虽然依旧响起,却显得势单力薄了许多。几位保守派官员的奏疏,重复着“本末倒置”、“坏人心术”的老调,却难以举出《精要》书稿中的具体谬误,更无法否认漕运、骑射已然取得的实效。他们的攻讦,在确凿的事实与逐渐转变的舆论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而支持的声音,则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与响亮。傅先生联合数位官员,再次上书力陈格物讲席之利。更令人意外的是,几位在士林中素有清望、原本持中立态度的理学名儒,在研读《精要》后,竟也公开表示,“格物穷理”本就是儒学题中之义,太子殿下能将其系统整理,发扬光大,于学问、于国家,未必不是一条新路。他们的表态,极大地动摇了保守派的阵营。

朝堂之上,争论再起,但天平已明显倾斜。

端坐于御座之上的裴砚,静听双方陈词,脸上看不出喜怒。待到争论稍歇,他方缓缓开口,目光扫过群臣:“国子监乃育才之所,太子编纂《格物精要》,亦是求学明理之举。讲席之设,既为选修,意在增广见闻,体察民瘼,朕看,并无不可。”

语气平淡,却一锤定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