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新政砥柱,暗影浮动(1/2)
靖王之乱的尘埃逐渐落定,带来的并非仅仅是权力的重新洗牌,更是一种无形却深刻的变化。朝堂之上,以往那些或明或暗针对秦绾“牝鸡司晨”的攻讦之声,几乎一夜之间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敬畏、忌惮与不得不服的沉默。
当秦绾再次踏入议政殿,参与朝会时,她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些投射在她身上的目光,与以往截然不同。那不再是审视一个凭借首辅未婚妻身份僭越的女子,而是在打量一位能在滔天巨浪中稳住船舵、甚至反手掀起更大风浪的掌权者。
皇帝的态度也愈发微妙。他依旧倚重裴砚,但对秦绾,也不再仅仅视作裴砚的附庸或一个聪明的合作者。在几次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上,他甚至会直接询问秦绾的意见。
而秦绾,也并未辜负这份(被迫的)认可与她自己的野心。
盐税改革章程的细化与推行,成为了她立威与展现实力的最佳舞台。她没有采取激进的一刀切,而是以被查抄的靖王及相关党羽的盐业资产为突破口,引入了一套结合了现代绩效考核与古代官场生态的“梯度税制”与“转运使轮换审计制”。
她在朝堂上,面对一众或疑惑或反对的老臣,侃侃而谈:“盐利之弊,在于垄断与勾结。以往定额课税,看似稳定,实则僵化,富了盐枭与贪官,穷了国库与百姓。今设梯度税制,依据各盐场产量、运输成本及销售区域,划定不同税率,鼓励增产增效,打击囤积居奇。同时,设立转运使,专司盐税征收与盐务监督,三年一轮换,并由都察院与户部联合审计其任内账目、绩效,优者擢升,劣者严惩,中饱私囊者,以谋逆同罪论处!”
她声音清越,逻辑清晰,将复杂的政策用最直白的方式剖析开来,更将绩效(KpI)与审计的概念巧妙植入,听得一些有识之士眼中异彩连连,也让一些习惯了旧有模式的官员暗自心惊。
“秦小姐此策,虽略显……新奇,但细思之下,确能切中时弊。”一位素来中立的户部老侍郎抚须沉吟道,“只是,推行起来,阻力恐怕不小。”
“阻力自然会有。”秦绾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龙椅上的皇帝身上,语气坚定,“然,陛下圣心独断,首辅大人鼎力支持,更有靖王前车之鉴,敢问还有何人,敢以身试法,阻挠朝廷新政,与天下百姓为敌?”
她直接将新政拔高到了“朝廷大计”与“百姓福祉”的高度,更隐晦地提醒所有人靖王的下场,一时间,殿内鸦雀无声。
皇帝深深看了秦绾一眼,终于拍板:“准奏!即日起,以淮南盐区为试点,推行新盐税制!由秦绾总领其事,户部、都察院协同办理!”
这道旨意,正式确立了秦绾在朝务中的地位,不再仅仅是“协理”,而是拥有了实权与具体职责。
退朝后,秦绾并未沉浸于初战告捷的喜悦,而是立刻投入繁重的工作中。选拔干练的转运使、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协调各方利益、应对可能出现的反弹……千头万绪,都需要她一一梳理定夺。
裴砚的身体在孙院正的精心调理和赤阳草药力的持续作用下,恢复得很快。他已能正常处理政务,只是脸色仍比以往苍白些,需要更多休息。看着秦绾每日忙碌至深夜,他并未过多干涉,只是在她遇到某些需要强力支撑的环节时,会不动声色地递过一句话,或盖下一个印章,为她扫清障碍。
两人之间,似乎形成了一种无言的默契。他休养身体,稳坐中枢,把控大局;她锐意进取,推行新政,披荆斩棘。书房里,灯火常常亮至深夜,两人各据一方,或各自处理文书,或低声交换意见,气氛宁静而高效。那纸尚未重新签订的婚约,仿佛已不再需要言语去确认,它化作了每一次眼神交汇中的信任,化作了并肩作战时的依靠。
然而,平静的水面之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