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魏砥 > 第574章 蜀中积弊

第574章 蜀中积弊(2/2)

目录

襄阳的赵云,始终密切关注着北线的任何细微变化。根据辅匡、傅肜不断送回的侦察报告,魏军张合、郭淮部近期的小股渗透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加频繁和具有针对性,他们似乎在测绘地形,记录守军换防规律,甚至尝试寻找绕过主要关隘的小路。

“司马懿到底想干什么?”黄忠从上庸送回的书信中充满了疑惑和警惕,“若为大军进攻做准备,动静不该如此之小;若仅为骚扰,又显得过于执着。”

赵云站在巨大的北境沙盘前,目光落在那些被标注出来的魏军活动区域,沉吟道:“或许,他的目标,本就不是大军攻城略地。记得叔至提过的‘鹰巢’和那条古道吗?”

黄忠恍然:“子龙是说,司马懿想利用这些小股精锐,打通或利用那条古道,进行渗透甚至奇袭?”

“不无可能。”赵云神色凝重,“一条贯穿南北,避开所有主要防线和关隘的隐秘通道,其价值,在某些时候,胜过十万大军。传令辅匡、傅肜,改变策略!对发现的魏军斥候,设法捕捉活口,务必弄清他们的真实任务!同时,让我们的人,也尝试反向渗透,看看能否找到那条古道的北端入口!”

一场围绕隐秘古道的无声较量,在荆襄北线的山林间悄然展开。

与此同时,右北平“鹰巢”的气氛也愈发紧张。首领“山君”接到洛阳密令,要求他暂停一切大规模行动,转入全面蛰伏,但需确保“通道”的畅通和“物资”的安全。外界乌桓部和鲜卑素利部的窥探虽然因为轲比能的压制而有所减少,但那种无形的压力始终存在。

“山君”下令将大部分工匠转移到更深处的地下工事,谷口守备外松内紧,所有人员不得随意出入。他隐隐感觉到,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而他的“鹰巢”,很可能正处于风暴的边缘。

南中,李恢军营。

疫病在药物的控制和天气转晴后,终于得到了遏制,但军队的战斗力已大打折扣。就在李恢一筹莫展之际,他派往永昌郡探寻商路的校尉,带着那至关重要的碑文拓片和关于神秘祭坛的消息赶了回来。

李恢仔细查看了拓片上的刻痕,虽不解其意,但直觉告诉他,这东西非同小可。他立刻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打破南中僵局,甚至扭转他在朝中不利处境的契机!

他立刻写下密信,连同拓片副本,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直接送往成都丞相府,信中详细禀报了发现遗迹的经过,并大胆推测,这可能与近来边境屡屡出现的细作及某种古老的南北通道有关。他建议朝廷高度重视,并派人详查。

与此同时,他也给逼战甚急的督军使者看了拓片(并未给予副本),声称在叛军活动区域发现了前朝重要遗迹,叛军可能借此与外界勾结,需要立刻派兵控制该区域,彻底清查。这既是为自己按兵不动找到了新的理由,也是将了李严一军——若李严不同意,便是无视可能存在的通敌隐患;若同意,则南中兵力将被牵扯,李恢也有了喘息和运作的空间。

督军使者将信将疑,但见李恢言之凿凿,也不敢怠慢,只好将情况报予李严。

建业,吴公府。

陈暮与庞统、徐庶等人,综合了来自荆西、襄阳、蜀中乃至北疆的各方情报,对天下局势进行了深入的研判。

“李严倒行逆施,蜀汉内乱已生,短期内无力外顾,此于我江东有利。”庞统分析道,“然,司马懿狼子野心,其布局深远,北疆‘鹰巢’未除,南北古道疑云又起,不可不防。”

徐庶接口道:“尤其是那条古道,若真被司马懿掌控,则我江东西线门户洞开,益州危矣,届时我江东亦将面临两面夹击之险。”

陈暮目光沉静,看向西方,仿佛能穿透千山万水,看到夷陵那个年轻的身影:“叔至在荆西,做得很好。稳扎稳打,根基渐固。眼下局势,敌明我暗,敌动我静,正当其时。”

他沉吟片刻,决断道:“传令:江淮陆逊、邓艾,继续稳守,积攒力量。荆州赵云,密切监视北线,全力探查古道线索,若有发现,可与陈砥协同处置。荆西陈砥,授权其临机决断之权,若蜀中生变,或古道有事,可酌情采取行动,不必事事请示!”

这是给予了陈砥极大的信任和自主权,也意味着江东的战略重心,在悄然向西线倾斜。

“至于蜀中……”陈暮顿了顿,“暂且静观其变。诸葛亮非是庸才,李严跳梁小丑,迟早自取其祸。我等只需做好准备,待其两败俱伤,或可……谋取更大的利益。”

一场围绕蜀汉内乱和神秘古道的巨大风暴,正在天际汇聚着沉重的阴云。而身处漩涡中心的陈砥,在得到建业的明确授权后,知道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他下令加快对巫县山洞的探查,同时秣马厉兵,准备应对任何可能到来的变局。

山雨欲来风满楼。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