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学习炼丹(2/2)
闻到书中描述的 薄荷清香,他忍不住想象丹药炼成后提神的效果,想着熬夜练丹时正好能用上,嘴角不自觉扬起笑意,指尖在书页上轻轻点了点,仿佛已经闻到那清凉的香气。
解毒丹的 广谱解毒 功效让他重视起来,尤其是 解蛇虫毒、凡铁淬毒 的说明,正适合百山密地的妖兽环境。
看到 武火破解毒素结构 的要求,他特意将地火灶的改造计划再细化,在灶底加设通风口调节火势,还画了个简单的温度监测符阵草图 —— 用之前学的符文知识,在丹炉旁设个温度感应符,便于实时监控,符阵的线条错综复杂,像一张细密的网。
书中提到 焖炉时间不足易松散,他找来固元树脂,那树脂呈琥珀色,坚硬而有光泽,用灵识切成细小颗粒,按比例分装成小袋,准备炼药时精准投放,每个小袋上都用灵识做了标记,避免混淆,标签上的字迹细小却清晰。
暮色渐浓时,书房里已堆满林邑川整理的笔记和药材。
桌上摊着丹药品级与火候失误对照表,字迹密密麻麻:
聚气丹 - 凡品下阶 樟木火过猛(>400c),丹体焦黑,灵气逸散,加入灵米浆重新调和;
培元丹 - 凡品中阶 地火波动过大(>700c),丹药炸裂,药性相冲,投入寒玉髓碎片紧急降温;
止血丹 - 凡品下阶 烘干温度不足(<150c),药膏潮湿发霉,重新入炉以灵火烘干;
清神丹 - 凡品上阶 灵火温度过高(>100c),挥发油燃烧殆尽,补充清神叶露水重新蒸馏;
解毒丹 - 凡品中阶 焖炉时间不足(<1 时辰),丹药松散不成形,重新封炉以地火焖烤;
旁边还放着练气期炼丹安全守则(《基础要略》附录),其中火焰禁忌被他用红笔圈出:
严禁用凡火直接炼制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如冰片、清神叶),易引发爆燃;
地火眼需每日探测安全性(用 火鼠符 测试火焰稳定性,若符纸变黑需封闭洞口)。
五、延伸设定:从凡品到九品的炼丹进化链
凡品丹药:仅需凡火 \/ 改良凡火,灵识辅助剔除杂质即可成丹;
一品丹药:需引入地火 \/ 灵火,灵识需在炼药期主动引导药性融合(如聚气丹升级版 聚灵丹 需灵识模拟灵气漩涡);
二品丹药:需丹炉刻基础聚灵阵,灵识强度达练气中期,可尝试双药材融合(如 双补丹 需同时提取人参和雪莲精华);
三品丹药:需灵火持续加热,灵识需分化多股同时操作,成丹时有微弱灵光(如 护脉丹 需灵识包裹丹体以防经脉灼伤);
四品丹药:需地火眼核心区域炼制,丹炉需嵌下品灵石,灵识需触及筑基期门槛(如 洗髓丹 需灵识引导药力渗透骨髓);
五品至九品丹药:传闻需异火 + 神器级丹炉 + 修士分神期以上灵识,成丹时天地变色,丹雷淬炼(本书未记载,仅在批注中提及 万中无一的天才方可触及)。
林邑川蹲在堂屋竹席上,将泛黄的《炼丹基础要略》往父母跟前推了推,烛光在书页间跳跃,映得聚气丹配方上的朱砂批注格外醒目。
林父指间夹着旱烟杆,烟锅头轻轻磕着书角,发出
声:樟木这东西,西街老周头的木材行就有,挑干透的黄樟,让他按一尺长半寸宽的规格劈好,码在柴房阴干几天就能用。
他吐出一口烟圈,烟雾在烛光中缓缓散开,老周头是个实诚人,你报我的名字,他能给你算便宜些,不过得等他收工前提货,那会儿人少。
他转头看向妻子,烟杆在指间转了个圈:人参、止血草这些,前街
回春堂
都有,不过一次买太多容易招眼 —— 老规矩,分三家铺子采买。先去
回春堂
买一半,再去
百草铺
济世堂
各买些,别让他们看出是同一人所为。
林母捏着《百草图鉴》里画着的聚灵草,指尖划过草叶的线条:去年咱在百山东麓那片桫椤林见过,那里的聚灵草长得旺,叶片比别处的厚实。
她抬头看向儿子,眼里带着笑意,清神叶得去西峰悬崖,那地方背阴,水汽足,长出来的叶子药效好,不过你得小心些,那悬崖边的石头松得很。
知道了娘。 林邑川将晒干的引火草捆成小捆,塞进背篓角落,草茎发出干燥的摩擦声,我和娘先去买玉药盒,上次在百货店看见有刻着防潮纹的青田玉瓶,正好装清神丹。
他想起那玉瓶的模样,瓶身上的纹路像细密的水波,想必能很好地保存丹药。
林父往烟锅里填着碎烟叶,火星子在暮色中明灭:买工具时记得挑熟铁药铲,木柄要缠藤条防滑,炼丹时手滑可不是闹着玩的。
他忽然伸手按住儿子的肩膀,掌心的老茧蹭过林邑川练气时磨出的茧子,力道沉稳而温暖,还有丹炉的底座,得找块平整的青石板,垫在
月过柳梢时,三人围坐在灶台前清点物什:林母用棉纸包好止血草种子,纸页上带着淡淡的药香,准备顺路撒在药田边角,来年就能自己种了;
林邑川将赤铜矿石敲成碎块,矿石碎裂时发出清脆的响声,装进带夹层的牛皮袋,袋子上的搭扣被他仔细扣好;
林父则在樟木段上用炭笔标出 文火段 武火段 ,每道标记旁都注着风门开合的刻度,炭笔在木头上留下清晰的痕迹,像给樟木段盖了印章。
窗外,夏虫在草丛里低鸣,声音此起彼伏,像一首轻快的歌谣;远处矿山的轮廓在夜色中若隐若现,像一头沉睡的巨兽;
偶有一两声犬吠从村口传来,惊起树上的宿鸟,翅膀扑棱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寅时三刻,林邑川背着半人高的采药篓站在院门前,露水打湿了他的布鞋,带来丝丝凉意。
林母往他腰间塞了两块米饼,饼子里掺着她特意磨的甘草粉,甜丝丝的,路上饿了就吃,别舍不得,采药耗体力。
她替儿子理了理背篓的带子,确保不会磨到肩膀。
晨光微熹中,母子俩的身影消失在青石板路上,脚步声在寂静的巷子里回荡。
林父站在门口,看着他们消失在拐角,才转身回屋,将准备好的火把挂在门后,那火把浸过桐油,烧起来旺得很,是给他们晚上回来留的。
林邑川蹲在百山的桫椤林下,指尖拂过聚灵草叶片上的晨露,露水滚落,在草叶上留下晶莹的痕迹。
三歧状的叶片在朝阳下泛着半透明的荧光,灵气在叶片间流转,像一条条细小的光带。
林母跪在旁边,用竹刀小心地将草根周围的腐叶拨开,动作轻柔得像在抚摸婴儿的肌肤,每挖出一株就轻轻抖掉根部泥土,放进内衬寒丝的玉盒,寒丝冰凉,能保持药材的新鲜。
三十株够不够? 林母直起腰,捶了捶酸痛的膝盖,竹篓里的聚灵草根部带着完整的土球,像三十个裹着褐衣的小人儿,挤在一起。
林邑川往玉盒空隙里塞了片新鲜的苔藓,苔藓湿漉漉的,能保持湿度,他抬头望向百山深处的断崖,那里云雾缭绕,像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够了,但清神叶多采些,这东西用处广,不光能炼丹,泡水喝也能提神。
母子俩沿着山溪往上,溪水潺潺流淌,在石头间激起白色的水花。崖壁上垂着成片的清神藤,卵形叶片在山风中沙沙作响,像在低声诉说着什么。
林母铺开鹿皮垫,防止滑倒,取出折叠竹刀 —— 刀身刻着林父年轻时的矿号 ,刀刃在阳光下闪过冷光,那是岁月打磨的锋利。
抓住藤茎倒数第三片叶子, 她踮脚摘了片嫩芽,指尖沾着清晨的露水,这样摘才不伤到灵脉,来年还能再长。
林邑川依言照做,手指触到叶片的瞬间,感觉到一丝清凉的灵气顺着指尖传来。
他忽然发现每片清神叶的叶背都有细小的星状斑纹,像被谁用针尖点上去的银粉,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大概就是它灵气充沛的原因。
日头偏西时,林邑川的储物袋已经鼓得像怀胎三月的母鹿,沉甸甸的。
聚灵草的玉盒占了袋底三分之一,清神叶则用浸过灵泉水的布包裹着,层层叠叠码在旁边,布上的水迹晕染开来,带着淡淡的灵气。
林母好奇地捏着储物袋的兽皮绳结,绳结是林父特意编的防滑结,这玩意儿看着不大,咋能装这么多东西? 她啧啧称奇,眼里满是好奇。
里面有须弥阵纹, 林邑川想起《炼丹基础要略》附录里的器道常识,阵纹能开辟出独立的空间,等我筑基了,就能自己刻阵纹做储物戒,比袋子方便十倍,戴在手上还不碍事。
林母笑起来,眼角的皱纹像盛开的菊花,她从怀里掏出块油布包着的米饼,掰成两半,递给儿子一半,先垫垫肚子,回村路过药铺,咱去看看你爹说的熟铁药铲到货没,顺便问问有没有新到的寒玉髓,那东西对炼丹降温有好处。
米饼的香气混着山间的草木气息,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温暖而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