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天命人的仙路 > 第1章 小镇夜晚

第1章 小镇夜晚(1/2)

目录

暮色如被打翻的墨砚,自天际线处晕染开来,将清河镇温柔地包裹其中。

远处的青山在暮色与雨雾的交织下,仿佛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只隐约露出连绵起伏的轮廓。

镇北的忘忧崖如同巨兽的脊背,在云雾中时隐时现。

崖壁上那些斑驳的痕迹,相传是上古修仙者斗法留下的印记。

那道道裂痕深不见底,像是被某种至强的力量撕裂而成,历经千年风雨,仍透着一股肃杀之气。

这座被三面青山环抱的小镇,在细雨与清风的轻拂下,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长卷。

数百户人家错落分布,青瓦白墙在雨雾中若隐若现,似是沉睡在时光里的古老梦境。

偶尔有几声归鸟的啼鸣穿透雨幕,更添几分静谧与悠远。

那声音仿佛穿越了时空,带着远古的呼唤。

清河镇虽地处偏僻,却因山势环绕而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冬暖夏凉,仿佛天地间的一方净土。

清河镇的历史如同巷子里蜿蜒的青石板路,曲折而绵长。

相传数百年前,这里曾是修仙者往来的要道,镇北的忘忧崖上还留有上古时期的修仙阵法遗迹。

镇民们口口相传,当年修仙者们腾云驾雾而来,忘忧崖上终日霞光万丈,仙法的轰鸣声响彻云霄。

后来不知为何,修仙者们渐渐绝迹,只留下诸多神秘传说。

有人说镇中那口老井的水源是当年一位仙人用法力汇聚的灵泉,饮之可强身健体、祛病除灾;

也有人说每逢月圆之夜,镇东的古战场遗址还会传来隐隐的厮杀声,那是当年修仙者与妖魔大战的残影。

每当月圆来临,清河镇的人们都会早早闭门不出,尤其是镇东头的老槐树下更是无人敢靠近。

据说那里残留着当年大战的怨气,只要月亮升到正空,便会听见低沉的呼喊声与兵器碰撞的回响。

有时还能看见半空中浮现出模糊的身影,有人说是修仙者的残魂在重复战斗的片段,也有人说那是妖魔未散的意志仍在寻找复仇的机会。

林邑川曾在夜里偷偷爬上屋顶窥探过一次。

他记得那天月光如水洒满大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铁锈味。

忽然一道黑影从槐树后掠过,紧接着一声低吼划破寂静,吓得他连忙缩回屋内。

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敢在月圆之夜出门。

林邑川趴在自家木窗棂上,望着窗外如丝的细雨。

他家住在槐树巷的尽头,一座青砖瓦房虽不宽敞,却满是生活的痕迹。

房檐下悬挂着几串干辣椒和玉米,在雨中轻轻摇晃,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院子里的月季在雨中轻轻摇曳,花瓣上的雨珠晶莹剔透,像是镶嵌着无数颗小小的珍珠。

墙角那口老井井绳被岁月磨得发亮,木桶在井中一起一落,打捞起的不仅是清冽的井水,还有头顶那一方被雨幕笼罩的天空。

偶尔有几片飘落的槐花跌进井里,随着水波轻轻荡漾。

听老人们讲,这口井从清河镇建镇起就存在了。

曾经有不少人说在井水中看到过奇异的光影,那光影时而化作仙鹤,时而变成莲花,神秘莫测。

后院东南角歪着棵老树,树皮皴裂得像父亲掌心的疤痕。

不知年月的枝桠斜斜探过矮墙,树冠终年笼着层灰扑扑的雾霭,唯有仲夏能勉强挤出几串细碎白花,香气中总混着几分陈腐气息。

厨房里母亲忙碌的身影被灶火映得温暖而柔和。

她正弯腰往灶里添着柴火,火苗噼啪作响,映红了她的脸庞。

铁锅里的菜粥咕嘟咕嘟冒着泡,香气混着柴火的烟味在屋子里弥漫开来。

母亲时不时用木勺搅动着锅里的粥,嘴里还哼着一首古老的歌谣,那声音轻柔而舒缓,仿佛能抚平所有的疲惫。

母亲轻声哼唱的歌谣其实并不普通,它源自几百年前清河镇最早定居者口中流传下来的诗句。

据说每一句都藏着一段关于修仙者离去的真相:比如第一句 “风吹槐叶夜无声”,说的是当年大战之后镇中陷入死寂;

第二句 “井水泛金映星痕”,则是描述每月月圆井中异象;

第三句 “老树守碑千载梦”,指的是那块石碑与古槐之间的羁绊;

第四句 “待得天命启天门”,则暗示着某个命运之人将揭开这一切的谜团。

母亲每次唱到这里总会放慢节奏,仿佛不愿惊扰沉睡在夜色中的过往。

而林邑川虽然听不懂词义,却总觉得那旋律有种莫名的熟悉感,像是小时候依偎在母亲怀中时听到的心跳声,让他安心入睡。

窗外的雨滴落在瓦片上发出细碎的声响,像是回应着母亲的歌声,又像是从遥远的记忆深处传来的声音,让整个屋子都沉浸在一种温润而神秘的氛围之中。

父亲坐在门槛上,粗糙的大手灵巧地穿梭在竹条间,修补着破旧的竹筐。

他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沧桑,却有着一双明亮而温柔的眼睛。

他时不时抬头看看窗边的林邑川,眼神里满是慈爱,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笑意。

“小川,等雨停了,爹带你去山上摘野果。”

父亲的声音低沉而温暖,带着一丝期许。

林邑川听了,眼睛顿时亮了起来,用力地点了点头。

父亲所坐的门槛是用一块完整的青石打造,上面的纹路被岁月磨得光滑,据说是建镇初期一位富绅捐赠的。

这位富绅传闻曾是修仙者的仆从,得到过修仙者的指点,故而家境殷实,为表对修仙者的感恩,特捐出此石。

细雨渐密,宛如一层轻纱将整个清河镇笼罩其中。

远处的山峦在雨雾中有若无有,仿佛是画家随意勾勒的几笔淡墨。

屋檐下的红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晃,晕开一圈圈柔和的光晕,为这清冷的雨夜增添了几分暖意。

街道上青石板被雨水冲刷得发亮,倒映着两旁的建筑,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

偶尔有行人撑着油纸伞匆匆走过,脚步声在空旷的街道上回响,与雨声交织成一首独特这些青石板大多来自镇南的采石场,已有上百年历史,每一块都承载着无数人的足迹。

据说采石场深处藏有通往修仙秘境的入口,只是从未有人能找到确切位置。

槐树巷里几个邻家小孩在雨中嬉笑打闹,他们穿着草鞋欢快地踩在水洼里,溅起一片片水花。

清脆的笑声在巷子里回荡,打破了雨夜的宁静。

“看我踩出的水花最大!”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兴奋地喊道。

另一个男孩不服气地说:“那有什么?我还能在水洼里看到天上的星星呢!”

孩子们天真烂漫的话语让整个巷子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有的孩子追逐着飘落的槐花,试图抓住那转瞬即逝的美丽;

有的则蹲在地上专注地看着蚂蚁搬家,仿佛在探索一个神秘的世界。

槐树巷得名于巷口那棵千年古槐,传说这棵树是当年一位仙人随手种下,能保佑镇中百姓平安。

古槐的树干上有个巨大的树洞,老人们说那是曾经有妖邪想占据古槐,被仙人用仙术击退留下的伤痕。

镇中心的街道上,年轻人的身影为这座古老的小镇注入了一丝活力。

酒馆里几个年轻书生围坐在一起饮酒作诗,谈论着天下大事。

“如今这世道战乱频繁,百姓苦不堪言啊。” 一个书生眉头紧锁感慨地说道。

“我辈读书人当以天下为己任,他日定要考取功名,造福百姓!” 另一个书生举起酒杯一饮而尽,激昂地说。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朝气,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这家酒馆的建筑风格保留了清河镇早期的特色,梁柱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据说描绘的是当年修仙者斗法的场景。

那些雕刻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修仙者就会从梁柱上跃出,重现当年的激烈战斗。

街道旁的布庄里,年轻的姑娘们一边挑选着布料一边低声说笑,时不时传来银铃般的笑声。

她们的发间插着鲜艳的花朵,与窗外的雨景相映成趣。

“你看这块红布做件新衣裳肯定好看。” 一个姑娘拿着布料对着同伴说道。

“是不是要做给心上人啊?” 另一个姑娘笑着打趣。

顿时布庄里充满了欢快的笑声。

布庄的柜台是用镇北古木打造,那古木据说是从修仙者的洞府附近砍伐而来,带着一股特殊的气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